過好日子,除了要搞好內部團結外,還要注重鄰里關係的和睦。這不,太宗剛剛登基,鄰居就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送來賀禮: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率?多萬軍隊攻擊涇州,毗鄰的長安城立刻進入緊張的戒嚴狀態。
自有書面記載以來,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政權的戰爭就從未真正間斷過。犬戎、匈奴接連進攻,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國破身死,秦始皇築長城禦敵、漢高祖送美女和親,漢武帝劉徹雄起一把,算是在比...
劉備用人之謎:為什麼會破格提拔魏延鎮守漢中?
劉備破格提拔的人才中,最有名的是魏延。
當劉備率軍入川之時,把荊州交託給自己最倚重的將領關羽。當攻取漢中之後,大家都認為張飛是擔任太守的不二人選。張飛不但戰功赫赫,而且本來就兼任巴西太守,和當地官員有一定接觸,有工作基礎,就連張飛自己也覺得非他莫屬。可最後公佈的人選,竟然是魏延,讓大家大跌眼鏡。當時的魏延不過擔任牙門將軍,一個雜號將軍,此前沒有任何出色戰...
日本王牌部隊關東軍覆滅記:最後淪為逃跑兵團
侵略中國的急先峰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國東北挑起了日俄戰爭。經過一年多廝殺,日本獲勝。長期覬覦我國東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護南滿鐵路權益,專門成立了一支所謂的「滿鐵」守備隊,另外還留駐南滿一個師團。兩部兵力大約兩萬人,歸屬關東總督指揮。當時日本在其控制的東北地區設置了「關東州」,所以這支部隊也稱為「關東軍」。由此,關東軍便開始了盤踞東北長達40年之久的罪惡行徑。...
中國歷史上最被低估的十大帝王:被誤解的皇帝們
1、劉禪——三國中智力被嚴重低估的皇帝 阿斗是怎樣做到在司馬昭的虎窩裡舒舒服服地吃喝玩樂,直到終老的。這樣的智慧別人有嗎?這樣的際遇翻遍史書還能找到第二例嗎?答案是:沒有!不能!由此可見,三國中阿斗的智力被嚴重低估了! 蜀漢後主劉禪(207—271 年),自東漢末以來一直被視為「扶不起的阿斗」——某種弱智或低能兒的象徵,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曠古奇冤之一。其實,劉備和劉禪可以說都是中國歷...
任性軍閥吳佩孚:從窮秀才到大軍閥的跌宕人生
吳佩孚,山東蓬萊人,字子玉,發達後被人尊稱為玉帥,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擁兵自重、叱吒風雲的顯赫人物。鮮為人知的是,年輕時的吳佩孚也曾寒窗苦讀、一心向學,寄希望於通過科舉應試蟾宮折桂、封妻蔭子、飛黃騰達。 1898年,24歲的吳佩孚高中山東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按清朝科舉等級制度來看,吳佩孚中了秀才,等於有了繼續參加鄉試、會試、殿試的「敲門磚」。 初嘗甜頭、心中狂喜的吳佩孚,...
班超的兒子班勇:四年征服西域 結局卻悲慘下獄
班勇,字宜僚,他是班超的小兒子。別看班勇年齡最小,但為人勇敢堅毅,人們認為他「少有父風」。 漢安帝永初元年,班超已經病逝,西域諸國在匈奴的策動下相繼反叛,西域都護任尚無力鎮壓,東漢政府被迫派屯騎校尉班雄(班超長子)帶兵西出敦煌,班勇在哥哥指揮的大軍中擔任軍司馬。班雄、班勇成功接回了西域都護任尚和駐屯西域的將士,東漢政府第二次通使西域宣告失敗,此後十多年在西域沒有一個東漢...
中國古代叛將都有誰?揭秘古代10大叛將的宿命
一、英布 先來說說英布,英布是秦末漢出的名將,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被稱為黥布。 英布出身寒微,曾和酈山的一貨囚徒出來在江澤作強盜。陳勝吳廣起義後,他聚眾上千人也開始起義,投靠項梁,擁立楚懷王。項梁被秦將章邯殺了後,項羽殺宋義奪得楚軍的指揮權,以英布為先鋒,擊敗圍困巨鹿的秦軍,後殺二十萬秦降兵。項羽軍隊進軍咸陽,秦朝末代皇帝子嬰奉璽跪地在城外向迎,可是項羽卻讓英布「...
清宮謎案:努爾哈赤被親兒子戴了「綠帽子」?
天命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的庶妃塔因查(又作代音察)向丈夫告密,說大福晉勾引大貝勒代善,兩次送飯食到大貝勒府,還經常深夜出院子,兩人來來往往不知道有啥勾當。每當諸貝勒大臣在汗府聚會時,大福晉就把自己個兒用金珠綢緞裝扮起來獻媚於大貝勒。努爾哈赤聽了之後很生氣,他派人調查此事,在多處發現了大福晉私藏的綢緞、蟒緞、金銀財物。
話說在努爾哈赤的福晉中,有一位非常悲慘。她本...
北魏漢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帶頭改拓跋姓為元姓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孝文帝拓跋宏進行的一系列有利於鮮卑族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改革,不僅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對中國古代以來直至今天的民族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
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存在於公元386年到534年,是南北朝時代北方的第一個王朝。魏晉南北朝時代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與南方、中原漢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時代,其...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李商隱如何被捲入牛李黨爭的
李商隱是唐朝中後期的傑出詩人。他的詩作以瑰麗含蓄聞名,為了弄清他詩中所包含的真正含義,無數學者都對他的生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這其中,最為眾說紛壇的一個問題,就是他與牛李黨爭的關係。 關於李商隱和牛李黨爭的關係問題,從五代和北宋以來,便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說他是李黨,也有人說他是牛黨,還有人說他一生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中求生存,但是最終受到兩黨的排擠。建國以後,大多數學者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