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族化羌系民族黨項人創建的西夏王朝兼具內亞性和中國性,但王朝本身沒有遼闊的後方根據地,且王朝的前身源於唐朝的邊疆藩鎮,因此西夏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北族王朝。西夏前期與北宋、遼對峙,中後期與金、南宋鼎立,在遼、金都致力於塑造本朝的正統性時,西夏皇室具有怎樣的正統觀呢?
元昊稱帝:作為黃帝后裔的北魏拓跋氏
元昊於公元1038年稱帝后,極力向宋廷宣稱自己為北魏拓跋氏之後,他...
解密日本《田中奏折》:狂稱占東北吞中國霸亞洲
1927年12月底,世界各國2000多名情報精英一起湧向日本東京。日本東京方面如臨大敵,警視廳為此增加外事警察3000名,嚴密監視;郵局稅關添員千餘名,檢查郵件;並在海軍部內新設間諜速成學校,招募學生九百名,實施訓練。
如此陣勢,究竟是為何呢?
原來,1927年年初,田中義一擔任首相不久,就主持召開了一個研究積極侵華政策的內閣會議——「東方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制定「對華政策的根本方針」。會議...
白求恩首將輸血引入八路軍 給傷兵做手術感染犧牲
1938年,中國的抗日戰場迎來了一位異域使者:來自遙遠的北美洲加拿大一位醫術高超的醫生。一年半之後,為了搶救中國傷員,他把生命永遠留在了這裡。從此,中國大地上一直迴盪著這個響亮的名字——諾爾曼·白求恩。 我的家鄉石家莊是白求恩最後的安息地。他的遺體於1953年移葬於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這個陵園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數萬名烈士而建的,白求恩墓是陵園的標誌建築。白求恩紀念館保...
日本的崛起:六成收入建設海軍 將清朝擠出朝鮮
就在此時,日本加強了對朝鮮的經濟滲透,並且加緊擴軍備戰。這以後的九年,中日關係表面上風浪不興,但兩國形勢卻正在悄然改變……日本一直關注著中國。1880年,日本參謀部部長山縣有朋向明治天皇進呈了中國軍隊調查報告。這一報告指出,清政府正在進行軍制改革,如果倣傚歐洲,則清朝平時可徵兵425萬,戰時徵兵則可達到850萬人。所以他認為「鄰邦之兵備愈強,則本邦之兵備亦更不可懈」。
自1890年...
楚漢戰爭解密:項羽死後嫡系部將境遇冰火兩重天
劉邦打敗項羽,登上了皇帝職位,接下來,他並沒有馬上封賞功臣,而是幹一件在他覺得更為重要的事情,清理項羽部眾。他把原來擁護他的幾個諸侯重新確認,又把他自己封的兩個諸侯王韓信、彭越安頓下來,緊接著就對不擁護他的臨江王共尉進行了圍剿,幾個月後,共尉投降,但劉邦還是在洛陽把他給殺了。臧荼是秦末起義隊伍中燕王韓廣的部將,曾經參加過救援趙國的戰鬥,後隨項羽入關,項羽分封時被封為燕王...
揭秘湯因比的預言:為何說中國文明將照亮21世紀
作為當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人類的希望在東方,而中國文明將為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湯因比也直言不諱地預言:未來最有資格和最有可能為人類社會開創新文明的是中國,中國文明將一統世界。 阿諾德湯因比堪稱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試圖以其皇皇巨著《歷史研究》,揭開文明興衰的謎題,啟發人類對未來道路的探索。 直到1973年,時已暮年的湯...
大宋帝國的房地產行業:皇帝一高興立馬減房租
北宋熙寧十年,開封的公租房,每間月租170文。18年後,哲宗紹聖二年,廣東惠州營房不夠,部分士兵進城租房,每間月租150~300文。
北宋末至南宋,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房租跟著上漲,但勞動力日工資沒有同步上漲,數目還是北宋的100文。也就是說,百姓的生活質量絕對下降,降幅厲害。於是,政府開始調控房租。
宣和七年,徽宗下詔,送給京官一項福利,房租降低20%。紹興二十一年,高宗下詔,從首都到地方...
「志向遠大」的赫連王朝:只存活二十五個年頭
大夏國主赫連勃勃統治末期,更加荒淫殘暴,臣下有直視他的,立刻用刀上前捅瞎對方雙眼;臣下有上朝時不經意地笑一下的,他也會用刀把對方嘴唇劃成兩半。敢有進諫者,一律先割舌頭然後處斬。
赫連勃勃「志向遠大」,名其京城南門為朝宋門(意即使宋國來朝),東門為招魏門(意指使魏國懷服),西門為服涼門(意指征服西涼),北門為平朔門(意指一統朔北)。
赫連勃勃在世時,原來的太子是赫連瑰。胡人喜...
泰坦尼克號因何建造?揭開泰坦尼克號建造的背景
1901年白星公司(WHITE STAR LINE)被美國財閥朱尼厄斯·皮爾龐特·摩根(「老摩根」,美國七大財團之一摩根財團的創始人)的IMM國際海運公司收購之後,他的目標是卡納德公司(Carned Line)。而財政狀況窘迫的卡納德公司則被迫向英國政府尋求幫助。1907年,兩艘空前規模的快船——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輪機的盧西塔尼亞號和毛裡塔尼亞號加入了卡納德公司龐大的郵船隊。白星公司在競賽中被甩到了後面。有IMM做後盾,...
齊卻秦救周未能得九鼎:這是被個吃虧的買賣嗎?
讀《戰國策》「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說的是秦國發兵想要周的九鼎,周君擔憂,告訴大臣顏率。顏率說大王別怕,我到齊國去搬救兵。於是到了齊國,面見齊王,說秦國不講道義啊,想要我們的九鼎,真要打起來,我們擋不住,還不如您救我們,九鼎就送給齊國了。您幫弱小的周國,能得救人危難的美名啊;得到九鼎,那是更大的實惠啊。」齊王好高興,發兵五萬,秦國就知難而退了。 問題又來了,齊國來要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