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爭解密:項羽死後嫡系部將境遇冰火兩重天 | 陽光歷史

 

A-A+

楚漢戰爭解密:項羽死後嫡系部將境遇冰火兩重天

2017年04月08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59 次

  劉邦打敗項羽,登上了皇帝職位,接下來,他並沒有馬上封賞功臣,而是幹一件在他覺得更為重要的事情,清理項羽部眾。他把原來擁護他的幾個諸侯重新確認,又把他自己封的兩個諸侯王韓信、彭越安頓下來,緊接著就對不擁護他的臨江王共尉進行了圍剿,幾個月後,共尉投降,但劉邦還是在洛陽把他給殺了。臧荼是秦末起義隊伍中燕王韓廣的部將,曾經參加過救援趙國的戰鬥,後隨項羽入關,項羽分封時被封為燕王,把原來的燕王韓廣遷為遼東王。後來,臧荼攻滅了韓廣。漢三年(前204),韓信攻破趙國,派使者送信給臧荼,臧荼歸順劉邦。漢五年(前202)十月,臧荼燕地造反,其原因大概是劉邦追殺項羽舊部太緊,臧荼擔心早晚會臨到自己頭上吧?一般人造反,都是先做準備,當開始軍事行動的時候再打出某種口號,可是這個臧荼卻不,他是先喊出口號說造反,卻並沒有軍事行動。劉邦親自帶隊前往,很快就將臧荼打敗,臧荼被擒,被砍頭示眾。假如這還是在楚漢相爭時期,這種情況一般是不會出現的。因為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需要的是招降納叛,盡可能大的形成一個對付項羽的統一戰線,而現在做了皇帝,他要最大限度地排斥異己,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劉家天下。這就是他要排斥項羽部眾的根本原因。當然,排斥項羽部眾有政權穩定的需要,也有一個可以對公眾言說的理由,因而劉邦可以放手地進行。

  當然,這兩個人嚴格說起來算不上項羽的嫡系,只不過是在楚漢之爭的初期擁護項羽而已,尤其是後來人家又投降了劉邦。假如不造反,共尉、臧荼可能也逃不過一死,因為劉邦要建立劉姓一統天下,不允許異姓王存在。但項羽的另外一些部將命運卻是結果迥異,其中四個較有名的人,看看他們的命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鍾離昧難逃一死終成悲情英雄

  鍾離昧是項羽手下五大將之一。楚漢對峙時期,劉邦曾經被困,陳平向劉邦獻計離間 項羽君臣時,曾經提到過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其中,范增在這次離間過程中被項羽趕走,龍且在攻齊時被韓信所殺,周殷在項羽死前就被劉邦策反歸漢,只有鍾離昧一直追隨項羽直到項羽兵敗而死。

  鍾離昧是朐縣伊蘆鄉(今江蘇灌雲縣)人,原來就與韓信有交情。項羽死後,鍾離昧就投奔了韓信。劉邦非常忌恨鍾離昧,下詔令讓韓信逮捕鍾離昧,韓信沒有聽從。劉邦當皇帝以後,聽從陳平的建議,假稱到雲夢去狩獵,要求諸侯到陳地去參見。韓信顧慮重重,有人建議韓信把鍾離昧殺了,然後去見劉邦,這樣就會打消劉邦的猜忌。韓信既擔心劉邦猜忌,又不忍心直接殺了鍾離昧,就把這件事情和鍾離昧說了。鍾離昧對韓信說:「漢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裡,你想逮捕我取悅漢王,恐怕我今天死,明天您也會緊跟著死。」於是自殺。臨死前罵韓信:「你不是一個忠厚的人。」

  鍾離昧是一個悲情之人,當劉邦打敗了項羽之後,局勢已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漢)土」,想依靠韓信的庇護總讓人覺得有點兒想當然。但是,當他知道韓信心裡猶豫的時候,他依然選擇了自殺,這又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悲情英雄!對於軍人、一個敗軍之將,自殺也是一種勇氣,至少他不會被敵人羞辱。因為這個時候已經不是楚漢相爭時期,那時候的劉邦會挖空心思「招降納叛」,而這時候的劉邦,是想方設法排斥異己。

  丁公放走劉邦卻被當做「逆臣賊子」斬首示眾

  相比較於丁公,鍾離昧還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畢竟曾經讓劉邦頭疼,讓劉邦膽戰心驚,他自己選擇死亡也多少會讓人感歎尊敬。可是丁公卻沒有這般幸運,他曾經放過劉邦,讓劉邦撿了一條命,他可能還幻想著劉邦能報答他,結果恰恰相反,他成了一隻「雞」,被劉邦殺了,用來儆手下的「群猴」!

  丁公名叫丁固,是楚國大將季布的舅舅,也是項羽手下的一名將軍。項羽攻擊齊國的時候,劉邦趁機攻進了楚國的都城彭城。項羽一個回馬槍殺回來,劉邦大敗,倉惶奔逃。丁公率兵追擊,就在劉邦即將被擒的時候,劉邦急切地回頭對丁公說:「我們兩個都是好漢,難道一定要相互為難嗎?」丁公於是不再追趕劉邦,劉邦得以逃脫。劉邦當皇帝後,丁公自認為對劉邦有恩,主動前來拜見劉邦。劉邦卻把這個丁公帶到軍營,將他斬首示眾,並對將士們說:「此人對項羽不忠,以至於項羽有今天的失敗!」並要求將士們,所有的人,包括後代人都不要像丁公一樣背叛自己的君主。

  明明是救命恩人,劉邦不賞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人家腦袋搬家呢?同樣都是救急救難之事,同樣救過他的項伯卻被封為侯爵,兩者的反差為什麼如此之大?僅僅從丁公這方面來說,劉邦的哀求雖然得到了回應,但劉邦卻是感到了一種恥辱。但從救命之恩來說,給他一個王國之封也不為過,但劉邦的功臣太多了,天下哪有那麼多地方可分?既然不可封,那就不報德,只報怨,殺死他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從劉邦這方面來說,皇帝雖然已經當上,但天下不穩定的因素還沒有完全消除,殺了丁公,也是對曾經是項羽陣營的人一種警告,不要癡心妄想;對自己手下人一種暗示,不要懷有二心,他劉邦是天下唯一的主子!劉邦殺了他,還會給自己一種暗示,那種曾經的狼狽相再也沒有人知道了,至少心裡會舒服一點。這種自欺欺人的心理,皇帝不但不能免,甚至比普通人更甚。

  可惜丁公不僅不知道劉邦已經不是原來的劉邦,也不以自己曾經的行為為恥,還要反過來邀功,卻不知這是伸出脖子向人家刀口上送。

  項伯難為了侄子成全了項氏家族

  項伯所以和丁公境遇不一樣,是因為他對劉邦的恩情是一種幫助,是劉邦脫險眾多條件當中的一個,儘管最為關鍵,卻不是唯一。

  漢元年(前202),劉邦的軍隊率先進入關中,秦子嬰開城投降,秦朝徹底滅亡。有人勸劉邦為關中王,劉邦一時忘乎所以,就聽從了。項羽來到函谷關前,見關門緊閉,就佈置軍事,準備攻破函谷關,消滅劉邦。

  項伯是項羽的叔父,當時任楚國的左尹(相當於副丞相),他曾經殺了人,張良想法讓他免了罪,因而與張良交好。這時候張良正在劉邦軍營當中,為了讓張良不受連累,他連夜趕來劉邦軍營告訴張良,讓他跟隨自己趕緊離開。張良以給劉邦打個招呼為由,把事情的原委全部告訴了劉邦。劉邦感到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和項羽對抗,於是詢問張良該怎麼辦?在張良的建議和說和下,劉邦和項伯相見,表明了自己無意與項羽為敵的態度。劉邦成功地說服了項伯,兩人還結成了兒女親家。項伯也要求劉邦,第二天一早就趕到項羽軍營,在項羽還沒有給軍隊發佈命令之前就去向項羽道歉。項伯離開漢營回到項羽身邊,把劉邦的話一一告訴了項羽,並說服項羽不殺劉邦。此後就是那個著名的「鴻門宴」故事。宴席上,范增仍然想趁機殺了劉邦,因為項羽已經被項伯說服,所以項羽沒有表示。范增自作主張,招來項莊,以舞劍為名刺殺劉邦。項伯看出了項莊的用意,就用自己的身體遮護劉邦,使項莊一直沒有機會下手。後來在張良和樊噲的掩護下,劉邦得以逃出楚營,回到自己的軍營當中。在分封諸侯的過程當中,儘管項羽沒有如約封劉邦為關中王,但還是給了他一個漢王的名號。

  項伯和丁公的不同在於,丁公面對的完全是一個敵方首領,放走這樣一個人,完全是對自己所在陣營整體的不忠;而項伯則不同,只要劉邦表示臣服,大家還是「自己人」。在當時,即便是放了劉邦,也是多少有些為項氏集團整體考慮的因素,要知道,項羽另外還封了十七個諸侯王,殺了劉邦,其他諸侯王會怎麼想?難道天下不會馬上亂起來嗎?從後邊的事實發展來看,第一個起來反對項羽的人不是劉邦,而是齊國的田氏。所以,項伯能替劉邦說話,既有私義,也有公理。何況,那時候劉邦要的不過是一個王,並不是要的項氏天下。即便是劉邦不想封項伯什麼爵位,他又會給項伯安上一個什麼樣的罪名?劉邦反叛項羽,有一個借口就是項羽殺了楚懷王。劉邦這個漢王是項羽所封,早期又是項梁的部屬,給項伯一個爵位,既是對項伯的一種報答,又是對自己過去的一個交代。

  項羽死後,劉邦大力追殺項羽部屬,但是對項氏家族的人卻不誅殺,他們被賜姓為劉,項伯也被封為射陽侯,其封國位於今天的寶應縣東部的射陽湖邊。

  季布變剛強為柔順終得赦免

  季布和鍾離昧一樣,也是楚國項羽手下五大將之一。這個人在楚漢相爭時期,也令劉邦吃了不少苦頭。項羽失敗被殺,劉邦當了皇帝,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可見這個人是多麼值錢。同時,劉邦還有輔助措施,有誰膽敢窩藏季布,就滅他的三族!

  季布先是躲藏到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後來又被打扮成奴僕「賣」給魯地一個叫朱家的人。朱家這個人任俠仗義,他安頓好季布馬上去了洛陽,拜見汝陰侯夏侯嬰。朱家在夏侯嬰府上住了幾天,喝酒期間趁機說道:「季布犯了什麼大罪,皇上追捕他這麼急迫?」夏侯嬰說了上面的原因,並承認,季布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朱家說,當時楚漢相爭,做臣子的各為其主是應盡的本分。項羽的部下難道可以全部殺死嗎?現在皇上剛剛奪取天下,僅僅憑個人的怨恨去追捕一個人,這不是在向天下顯示自己器量狹小嗎?憑著季布的賢能,假如他逃到北方的匈奴,或者逃亡南邊的百越,這難道不是一種資助敵國的行為嗎?然後又對夏侯嬰說:「您為什麼不向皇上說明利害關係呢?」夏侯嬰知道朱家是一位大俠客,猜想季布一定在他那裡,就答應了他的要求。等到有了機會,果然把朱家的意思向劉邦說了。劉邦還真是赦免了季布。後來劉邦還召見了季布,等到季布表示負罪臣服,劉邦還給了他一個郎中的官做。到了漢文帝時期,季布做了河東郡守。

  都是項羽的大將,季布和鍾離昧結局為什麼大不相同呢?關鍵在於,鍾離昧選擇了一種最讓劉邦忌諱的方式求生——依附諸侯王;而季布走的是底層路線,劉邦不擔心他依附的那個人會興風作浪,等到季布表示臣服,給他一個官做,他還可以賺取一個好名聲。

  項羽兵敗身死以後,他的嫡系部將冰火兩重天,這一方面說明劉邦這個人做事完全靠自己的好惡率性而為,同時也說明君主時代根本就沒有一個制度標準。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