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國功臣為何失寵:勸皇帝用亡國之君年號
公元973年,翰林學士盧多遜奉太祖之命出使南唐,臨回來的時候,他靈機一動,對南唐後主李煜說,宋朝正在編輯一部天下地理全書,其中唯獨少了南唐的那一部分。在風花雪月、文辭歌舞上鑒賞水平超一流的唐後主李煜,在政治上基本等於白癡,立刻慷慨支持這一偉大的文化工程。盧多遜由此對南唐的經濟、人口、地理等形勢瞭然於心,回國後就向宋太祖提出了收復江南之策,北宋很快實現了對江南的統一。這件事讓宋太祖對盧多遜刮目相看,同時對於他的政治前途寄予厚望的,還有他自己。
盧多遜有理由為自己驕傲,他的知識淵博,是正經的科班出身,20歲就中了進士。曾主持編輯《開寶本草》、《開寶通禮》以及《舊五代史》等重要的文化典籍,可謂成果豐碩。或許正是因為對自己的知識太過自信了,舉目之下,竟沒幾個人能納入他的法眼,其中包括正如日中天的宰相趙普。
趙普足智多謀,他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始作俑者,也是「杯酒釋兵權」的幕後總導演,可以說是北宋建國的第一功臣。可是趙普有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沒文化。盧多遜非常看不起沒文化的人,這也讓他對趙普這樣的人高居相位十分不滿,他決定用文化這把獵槍,把牛氣沖沖的趙普像隻鳥兒般地打下來。
可巧宋太祖雖然軍人出身,卻酷愛讀書,特別是當了皇帝之後,更是手不釋卷。盧多遜發現太祖皇帝經常命人到史館借書,於是就買通了館吏,每次太祖讀什麼書,都讓他記下書名,然後趕緊也借來此書,連夜通讀。博聞強記本來就是他的強項,所以每逢太祖引經據典地問及時事,盧多遜總是對答如流,博得宋太祖的嘖嘖稱讚。相比之下,趙普可就遜色多了,每每答不上來,或是離題萬里,因而遭到太祖的白眼,甚至受到毫不留情的訓斥。
公元965年春天的一天,宋太祖因為伐蜀一度受阻而心情不爽,便來到觀文殿散心。在擺滿寶物的雕螭案架上,他發現一面雕龍鐫鳳的精美銅鏡,背面刻著六個小字:乾德四年鑄造。這讓太祖十分迷惑,因為乾德是他親自起的年號,至今才歷時三年,這個銅鏡上怎麼會冒出乾德四年的字樣呢?領導的疑惑就是下屬的職責,盧多遜此時立刻顯現出知識淵博的優勢,他胸有成竹地回答說:「此鏡系前蜀所造,因為前蜀後主王衍使用過此年號。但自他使用此年號起,前後不過六年,前蜀就滅亡了。」皇帝親自研究的年號,竟然有人用過了,而且是亡國之君用過的,難怪如此晦氣,這就不單單是個簡單的學術問題了。太祖立刻命令傳趙普晉見,因為當初他擬定這個年號的時候,曾徵求過趙普的意見,這位宰相曾經信誓旦旦地宣稱,這個年號起得好,不但響亮,而且寓意深刻,「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馬屁拍得震天響。當趙普一臉惶恐地趕到觀文殿時,宋太祖正氣急敗壞地手執毛筆狂寫「宰相誤國」,看到趙普來到面前,劈手就將毛筆向他的臉上揮去,一邊畫一邊怒斥道:「堂堂宰相,疏於文事,壞我國事,罪當何論?你如此不學無術,怎麼比得上盧多遜?」只一會兒,就將趙普弄得滿臉翰墨,比京劇的花臉還要花臉。
初戰告捷,盧多遜信心大增,隨即便發起了一波又一波攻擊,按照史書的說法「每召對,多攻普之短」。公元973年,他揭發趙普受賄賣官、包庇抗拒皇命外任之官員等不法行為。太祖對此深信不疑,因為有一天他晚上到趙普家,發現院裡有十個瓶子,問其瓶中所裝何物,趙普回答是吳越王錢鏐所送海貨,太祖打開一看竟然是金瓜子。這成了壓垮趙普的最後一根稻草,他被免去宰相職務,貶為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節度、檢校太尉。
扳倒了最大的政敵趙普,盧多遜如願登上了宰相的寶座,這是知識的勝利,也是智慧的勝利。就在他備感春風得意的時候,有一個人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這個人就是他的父親。有人向他道賀,他歎口氣說:「我家世世輩輩都是老實巴交的儒生,今天家中突然出了個暴發戶,我看不是什麼有福之事,如果我死的早,不用看著敗家子敗家,就算我的幸運了。」
他的父親似乎有些多慮了,太祖死後,宋太祖趙光義繼位,對盧多遜這位知識型人才依然讚賞有加,這使他在宰相的高位上著實風光了幾年。或許是體會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好處,盧多遜為了讓自己的宰相之路走的長些,更長些,他又開始發揮自己的知識加智謀的優勢,暗下佈局,提前結交起太宗的三弟趙廷美來。
要說一個宰相,與皇帝的弟弟等貴族有一些交往並不算什麼大事,但問題在於宋太宗趙光義對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本來就沒什麼底,他不是按照幾千年來傳統的世襲制繼承而來,而是遵照他老媽皇太后的懿旨——兄終弟及,才意外地當上了皇帝。老媽有點私心,讓兩個兒子都過把皇帝癮,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難免有來路不正的質疑。更要命的是,如果按照兄終弟及的邏輯,下一任的繼位者應該是他的弟弟趙廷美,而顯然,太宗現在的想法是世襲,讓自己的兒子穿上龍袍,而不是弟弟。盧多遜這次可是聰明過了頭,碰到了皇帝的痛處。
盧多遜知識雖多,但顯然忘了一條歷史經驗,在官場上,對政敵一定要痛打落水狗,讓他永世不得翻身。趙普中了槍,並沒有死,他只是深深地蟄伏起來,等待著春天的訊息,而這一天,終於到來了。他是「金匱之盟」的親歷者,並且太后傳位的懿旨就是由他親筆撰寫的,這解決了太宗皇位的合法性問題,接著,他又貢獻一計,以謀逆的罪名,把太宗最大的心腹之患趙廷美幹掉了。於是,一切都順理成章,趙普再次迎來了他人生的輝煌時刻,奪回被人竊居已久的相位。
有人上來了,就得有人下去。借口是現成的,私通趙廷美,圖謀不軌。皇帝下旨將盧多遜削官奪爵,依法誅斬。後來,太宗皇帝念及他為官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免去死刑,一家人流放海南,永不再用。盧多遜的政治生涯由此謝幕,三年後,他的人生大幕也就此拉下,終年52歲。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不是知識,而是站得高、看得遠的器量和見識。古往今來,當一個人把別人當台階踩在腳下,他走的不一定是上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