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 陽光歷史

 



中國紙幣發展史:歷代王朝發展中無限制的提款機

 中國紙幣發展史:歷代王朝發展中無限制的提款機
  公元1260年,忽必烈將大蒙古國更名為「大元」,改元中統。建議來自一名叫作劉秉忠的漢人官員,按他的意思,大元之名取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這樣的名稱會更加中國化,更利於中國文人們接受。   隨即,已成為元世祖的忽必烈下詔頒行「紙幣」。一紙詔令,宣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全使用紙幣國家的誕生,元朝的紙幣名為寶鈔,這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發行紙幣,在它之前的宋遼金等政權都曾經做...



劉裕滅亡後秦:東晉王朝短暫收復了西晉舊都長安

 劉裕滅亡後秦:東晉王朝短暫收復了西晉舊都長安
  誘因   後秦於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首次擊降西秦之後,又於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擊滅了後涼,勢力大增,成為當時中國西北地區最強大的國家。義熙五年,後秦弘始十一年、夏龍升三年(公元409年),秦、夏兩國連續發生了征戰。當年四月,夏主率騎兵2萬攻秦,掠奪平涼的雜胡7000多戶,進兵屯於依力川(今甘肅平涼附近)。九月,秦主姚興率軍回擊夏軍,秦軍大敗,秦將姚榆生為夏軍生擒,左將軍姚文崇等拚死力...



三國史上最經典的十場辯答:誰是三國第一辯手?

 三國史上最經典的十場辯答:誰是三國第一辯手?
所謂妙答,原是指在辯論過程中巧妙地回答對手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於這些回答都是當場即興發揮的,所以最能表現出人物的知識存儲和臨場應變能力,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國時期是繼東周列國之後又一個亂世,正是這種思維敏捷之人發揮的舞台。在《演義》裡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經典妙答。 第一位:秦宓的「天辯之對」 秦宓和張溫的「天辯」在整部《演義》裡是最精彩的辯論,我感覺要超過舌戰群儒。因為...



晚清湘軍將領的共同點:都主張經世致用的學習

 晚清湘軍將領的共同點:都主張經世致用的學習
  湘軍將帥與湖湘經世學風  近代湖湘經世致用學風起源於陶澍、魏源、賀長齡、賀熙齡等湖湘先賢,而使之光大的則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湘軍將領。  翻開湘軍將帥的傳記,我們會發現,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心懷天下,關注社會,重視實學,反對科舉。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用在這些湘軍將帥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曾國藩以理學修養聞名京城,但他和那些坐而論道的道學家有...



晚清重臣琦善看法:認為不改變習慣抵禦不了洋人

 晚清重臣琦善看法:認為不改變習慣抵禦不了洋人
  晚清大臣琦善是個倒霉的角色,1840年林則徐在廣東繳煙引起戰爭,他臨時接任,實在是為林則徐擦屁股。他經過外交、戰爭的雙重努力後,發覺對抗之不可行,自作主張與英國簽訂了求和的《穿鼻條約》,已是在當時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損失最小的結果。但朝廷那時候尚不理解己方和對方的真正實力差距,認為琦善此舉是賣國求榮,將其鎖拿解京,查抄家產,發軍台。後來英國炮艦北上,連下吳淞、上海並佔領鎮江,此...



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十五歲抗清 十七歲就義!

 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十五歲抗清 十七歲就義!
  他是一個少年天才,也是一個少年英雄。他父親夏允彝、老師陳子龍皆是抗清志士,最終都選擇投水自沉、捐軀盡忠,生父尊師成為年少的他的忠烈楷模。他十五歲便隨父從軍,立志報國;十七歲被捕下獄,對貳臣洪承疇嬉笑怒罵,拒不投降,《獄中上母書》更顯其忠孝雙全。十七歲的人生雖然短暫,但足以讓夏完淳留名青史。  ■ 童年逢亂世  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在經歷了十年寒窗苦讀、三次赴京趕考之後,有...



「東昏侯」兩次刺殺梁武帝蕭衍失敗終招殺身之禍

 「東昏侯」兩次刺殺梁武帝蕭衍失敗終招殺身之禍
齊明帝蕭鸞死後,蕭寶卷接班,但沒有父親的手段和能力,以致連續發生3起叛亂,分別在建康東府城(建康宮城東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廣陵(今揚州)發難,但三次起兵都沒有成功。 其中蕭衍的哥哥蕭懿為平叛立下大功,但不久就被小皇帝當作疑似第4次叛亂的對象除掉。蕭衍事前曾向大哥預警,但愚忠的蕭懿不聽。蕭衍預感自己的禍期也不遠,暗中備戰。思辨 蕭寶卷的計謀 荒唐小皇帝 要滅掉蕭衍一家 在...



匈奴去向之謎:匈奴西進是怎樣改變了歐洲歷史?

 匈奴去向之謎:匈奴西進是怎樣改變了歐洲歷史?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公元1世紀,在東方已成為喪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漸向西逃亡,最後深入到歐洲腹地,不僅找回了昔日的榮耀,還引發了歐洲社會的大變動,從而改變了歐洲歷史。  一、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分裂,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



唐朝宰相裴炎被殺之謎:武則天因何要除掉裴炎?

 唐朝宰相裴炎被殺之謎:武則天因何要除掉裴炎?
  684年,武則天以謀反罪名殺死了宰相裴炎。當裴炎被抓後,朝中一片嘩然,大批官員為裴炎申冤辯護,但最終都得到了嚴厲的懲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武則天決定除掉裴炎的?真是武則天所說的謀反,或另有其他原因?  裴炎,唐高宗病重時拜相,受遺詔輔佐中宗,是當時的元老顧命大臣,對唐王朝忠心不貳。中宗即位初,重用韋後家族,欲以韋後之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堅決反對,引起中宗不滿。裴炎懼,乃與武則天...



孫權為順利稱帝「磨嘰」10年 向曹操阿諛奉承

 孫權為順利稱帝「磨嘰」10年 向曹操阿諛奉承
  孫權為順利稱帝,磨嘰了10年之久  從211年-219年,建業作為東吳都城的試用期有9年,期間孫權奪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荊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個正常人看來,孫權應當張燈結綵,趕緊縫製龍袍忙著稱帝啊。然而,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隨後遷都建業。那麼,他到底在磨嘰什麼呢?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裝了10年的「孫子」。  孫權向曹操阿諛奉承  陳壽的《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