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回國後,面對已成燎原之勢的民變卻是絲毫不放在心上。他滿腦子充斥的只是再次東征,一雪高句麗之恥。畢竟,連那麼個彈丸小國都奈何不了,以後還怎麼在東、西突厥面前稱雄?至於那幾個老百姓造反,交給地方政府處理就行了。
於是,他再次下詔,命令全國軍隊到涿郡集中,準備第二次東征。具體準備過程不再細說,參照第一次即可。
613年4月,隋軍東渡遼河,再次包圍了遼東城。這次楊廣學乖...
解密清末的體育課:學生們學習新軍進行兵操訓練
現在我們的學校,無論大中小學,體育課基本上不受重視,因為這種課,跟升學沒有關係。體育課老師往往被譏為「體育棒子」,言外之意,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讓人看不起。上體育學院的,不是體育尖子就是別的學不好的,好歹混個文憑。但是,在清末國家開始辦新學堂的時候,體育課卻相當受歡迎,體育老師也相當難找,有的地方甚至得花大價錢從外國(主要是日本)請。一個新學堂,如果能開出體育課來,周圍的...
匈奴最恨的商人:最讓匈奴恨之入骨的晉商是誰?
晉商是山西的一塊金字招牌。但在很多外地人眼裡,晉商有一個讓他們始終都不肯原諒的「短處」,那就是明末清初,山西所謂「八大皇商」為努爾哈赤後金集團提供服務的那檔子事。當然,現在五十六個民族是一盆大燴菜,滿族也是咱自家人。所以,晉商的這條小辮子,我們也用不著死揪不放了。 但是,晉商總歸是因為這檔子事落下氣節不足的陰影。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就在遙遠的西漢時期,曾經有一位山西商...
「立皇帝」一場幻夢:明朝大太監劉瑾的垮台經過
正德五年八月,張永班師回朝,押著寘鐇及其親屬十八人抵達京師,皇帝在東安門舉行獻俘與受俘儀式。儀式完畢以後,皇帝設宴慰勞張永,劉瑾、馬永成陪坐。待到劉瑾告退,張永向皇帝揭發劉瑾謀反,從袖子裡拿出奏疏,列舉十七件不法事。已經有些醉意的皇帝問道:這個奴才果然負我?張永回應道:此事不可耽誤事機,否則的話奴才粉身碎骨,陛下也無處安身了。馬永成在一旁敲邊鼓,支持張永。皇帝終於下定決心,...
武則天如何看待辱罵自己的文章?批評宰相不識人才
原文: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出處: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背後的故事:
我聽一高中語文老師講過一件事情,說的是他在課堂上問一學生,你讀了這篇文章是什麼感受?學生回答說:「如沐春風!」老師想了想,說,具體點!學生也想了想,說,這沒法具體,你懂的。
他說他當時就徹底崩潰了。但是他沒有爆發,他說,同學,我懂。但考試的時候考官可不懂啊!
每當我讀到一篇我認...
隋朝史上顯赫戰績:對外百戰百勝迫使越南進貢
林邑地處今越南中南部多珍奇寶物,大業元年煬帝委任劉方為罐州道行軍總管,以尚書右丞李綱為司馬負責侵略林邑。之前劉方將軍已經把交趾(今越南河內)平了。公元605年(大業元年)正月,劉方率舟師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處)。林邑王梵志派兵據險抵抗,被隋軍擊潰逃散。三月,劉方率軍進至闍黎江,林邑人據南岸立欄柵,意圖阻止隋軍渡江。劉方命令兵士盛舉旗幟,雄擊金鼓而進。隋軍旌旗招展鼓聲震天,強大的陣...
揭秘:大清康熙皇帝為何由外國人湯若望推舉繼位
順治皇帝福臨臨死時,可能確實想要報復自己的這位母后。因此,才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一再堅持將皇位傳給自己的某一個堂兄弟。這樣,孝莊皇太后的地位,將會在新皇帝繼位後立即被邊緣化,為新皇帝的母親所取而代之。這是孝莊皇太后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此時,她很清楚,自己對兒子已經完全失去了影響力。甚至,就像順治皇帝臨死都不願意看見出身於博爾濟吉特氏的后妃一樣,...
漢朝史上為何陳阿嬌成就了史上經典的失敗愛情?
導讀:她出身高貴,擁有所有女人的一切。可惜,她這輩子最想要的,得不到。他們的愛情一開始便染上陰謀的色彩,雖然不是政治的犧牲品,卻是政治的附屬品,雖然是那麼高調的浪漫。歷史上至今還流傳著「金屋藏嬌」的傳說,與文學上的《長門賦》交相輝映,成就著歷史上著名失敗愛情的經典。愛經不起太多的沉重。 當初令狐沖對小師妹一往情深,不能自已,可惜小師妹移情別戀。盈盈捨身就難,卻不讓令狐...
揭秘:隋文帝楊堅一共誅殺了哪些開國功臣武將?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關於開國皇帝誅殺功臣這事兒屢見不鮮,諸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其實隋文帝楊堅也幹過這事兒,只不過由於歷史上對他的正面評價過多,另外隋朝統治時間太短,所以這一瑕疵被掩蓋。作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隋文帝同時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功臣也不在少數。
《隋書》上說「其(指隋文帝)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據編者獨孤雁...
甲午戰爭與慈禧生日:一邊擺喜宴而一邊卻在苦戰
雖然甲午戰端已開,而且清軍在黃海節節敗退,但對大清帝國來說,老佛爺六十壽誕的喜慶,不可受到破壞。農曆八月,光緒詔令在太后的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後面,再加「崇熙」二字。老佛爺的徽號每加兩個字,國庫便要每年增撥二十萬兩白銀,作為太后的個人津貼。 只不過迫於形勢與輿論壓力,慈禧不得不發了一條簡辦壽誕的上諭:「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