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漢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帶頭改拓跋姓為元姓 | 陽光歷史

 

A-A+

北魏漢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帶頭改拓跋姓為元姓

2017年04月11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18 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孝文帝拓跋宏進行的一系列有利於鮮卑族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改革,不僅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對中國古代以來直至今天的民族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

  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存在於公元386年到534年,是南北朝時代北方的第一個王朝。魏晉南北朝時代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與南方、中原漢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時代,其間,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467年至499年在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進行了一系列有利於鮮卑族社會發展進步的改革,其中包括整頓吏治、樹立三長、頒行均田之令,制定租調之法,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河南洛陽,改革鮮卑舊俗,禁著「胡服」,改穿漢裝,禁官場使用鮮卑語言,一律改用漢語,改鮮卑姓為漢姓,鮮卑貴族死後不准歸葬平城,並改其籍貫為洛陽等等。這些改革不僅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發展起到了極其重大的作用,也對中國古代以來直至今天的民族關係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漢晉以來,鮮卑族與匈奴、羯族、氐族、羌族等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幾個少數民族之一。孝文帝出身於鮮卑族的拓跋部落。當時,鮮卑族中比較大的部落尚有慕容、乞伏、禿髮、宇文等。在鮮卑人當中,有許多人以拓跋、慕容、乞伏、禿髮、宇文等為自己的姓氏,正所謂:「胡俗本無姓,以部落為號,因以為氏。凡一部為一氏,故胡姓多即其部名。」也就是說,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姓拓跋、慕容、乞伏、禿髮、宇文的人,其民族成分基本上都是鮮卑族。北魏建立之初,統國三十六,諸部有九十九姓。其後年代稍久,興衰存滅,至北齊魏收編纂《魏書》時,可知其姓共有120個。根據《魏書》卷113《官氏志》的記載,北魏皇室宗族的姓氏,有拓跋氏、紇骨氏、普氏、拔拔氏、達奚氏、伊樓氏、丘敦氏、侯氏、乙旃氏、車焜氏等10姓;鮮卑族勳臣的姓氏有丘穆陵氏、步六孤氏、賀賴氏、獨孤氏、賀樓氏、勿忸于氏、紇奚氏、尉遲氏等8姓;內屬北魏政權的鮮卑族部落有是連氏、普蘭氏、若干氏、拔列氏等69姓;每年向北魏朝貢的鮮卑族部落中,編戶姓氏有茂眷氏、宥連氏、賀蘭氏等33姓。

  作為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要想在以漢族為主的中原地區站穩腳跟並獲得發展,必須緩解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民族矛盾,既要保證鮮卑貴族原有的政治地位,以獲得本民族貴族的支持,又要聯合漢族地主階級,逐步吸收漢族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以獲得漢族貴族的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孝文帝接受漢族地主的建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姓氏改革方面,下詔制定族姓,根據宗族祖宗的官爵尊卑,分別列入姓族,使鮮卑族與漢族形成合流。這些舉措不僅使鮮卑族與漢族在政治上休戚相關,利害與共,而且由於姓氏的改變,為二者之間的通婚掃除了心理障礙,使之能共同維護北魏政權。

  在姓氏改革方面,共有100餘種鮮卑姓改為漢姓。其中,10個皇族宗室姓氏全部改變,除將帝姓拓跋氏改為元氏以外,又將紇骨氏改為胡氏,普氏改為周氏,拔拔氏改為長孫氏,達奚氏改為悉氏,伊樓氏改為伊氏,丘敦氏改為丘氏,侯氏改為亥氏,乙旃氏改為叔孫氏,車焜氏改為車氏。其他鮮卑姓氏改變為漢姓的有,丘穆陵氏改為穆氏,步六孤氏改為陸氏,賀賴氏改為賀氏,獨孤氏改為劉氏,賀樓氏改為樓氏,勿忸于氏改為于氏,是連氏改為連氏,若干氏改為苟氏,拔列氏改為梁氏,等等。

  北魏統治者定族姓的主觀目的是為了維護其封建統治,化解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加強中央集權,但在客觀效果上卻促進了鮮卑族與漢族之間、鮮卑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融合。鮮卑族與漢族在姓氏稱謂上的差別幾近消滅後,再配合以鼓勵民族之間通婚的政策,使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融合達到了高潮。北魏以後,經過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以及隋唐時期的歷史發展,鮮卑族絕大部分徹底地融入了漢族之中,原來廣泛存在的鮮卑姓氏基本上為各種漢族姓氏所取代。時至今日,在北方廣大的漢族民眾當中,不知有多少姓氏為周、胡、穆、陸、劉、賀、於、梁等所謂的「漢人」,原來分別姓紇骨、丘穆陵、步六孤、獨孤、賀賴、勿忸於和拔列,不知有多少北方「漢人」的身體裡流淌著北魏鮮卑族的血液!

  到了宏博開闊的唐代,社會經濟和文化空前發達,民族政策更加開明。從唐太宗開始,少數民族出身的皇后、王妃並不罕見,他們的後代顯然帶著少數民族血統繼續統治著天下,但已無人認為唐朝的最高統治者不是漢族。唐以後依然如此,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改姓、賜姓、通婚、聯姻、投充、入旗,等等,無數的史實清楚地告訴後人:有著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中國各民族之間,早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關係。如果說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不僅是因為當今尚且獨立存在的各民族分別在歷史上創造了豐富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總體,更是因為在每個民族所創造的輝煌文化當中,也包含了其他民族的貢獻。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