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降服始末:提督丁汝昌為何最終選擇了死 | 陽光歷史

 

A-A+

北洋水師降服始末:提督丁汝昌為何最終選擇了死

2016年06月06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223 次

  北洋水師降服始末

  勸降信《致大清國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信函原文用英文書寫,後譯成日文上報大本營備案,現館藏國立公文書館,全文如下:

  僅呈一書致丁汝昌提督閣下。

  時局變遷,吾等不幸成為敵國,然今日之戰乃國與國之戰,非吾等個人間之反目,吾與閣下之情誼依然如昔日之良友。今此一書非催促閣下歸降,吾深知閣下之苦衷及敗局之深刻。從國家與個人利益衡量,取中庸之道從長計議乃為上策,故誠以言表。

  凡天下大事,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也,吾等焉能沉默不與友言乎?熟慮之下瀆告閣下深思。開戰以來,貴國陸海軍連戰連敗,其原因乃平心靜氣、審時度勢為難事,憑閣下之英明,定知其中之奧理。貴國敗至今日,非君臣一兩人之罪過,實為從來墨守成規之制度所累。有史以來,貴國奉行學而優則仕之吏治,千年歷史證明此制度並非完美。貴國如此一來孤立獨往於世界,自然會永遠失去完美之物。今日變化中之大千世界,夜郎自大、孤陋寡聞之國,焉能不敗乎?

  如同閣下所知那樣,三十年前日本帝國亦曾歷經辛酸的過去,國家幾乎到了洋夷入侵的危難邊緣。此後帝國廢棄舊制推行維新治國之方略,辟得國家圖強之路。今貴國若也能圖維新、思改革,乃將國家之幸,否則早晚不能逃脫滅亡之命運。此理數必致氣數,這一奧理在本次戰爭中得以窺見,否定其理必至其厄運也。臣子虛偽之卑謙,乃為博得主子歡心所致,久而久之壯志便會頹而廢之,當國家委以重任之時,即不堪大任亦無所作為。貴國擁有廣大之疆域和最古的文化,如果舊帝國能改革一新,其基礎則會永遠穩固於不敗之地。論理不易,其事在理,時間可明鑒矣。

  閣下若全軍降服,艦船獻與,這與主子荒廢國家社稷比較而言,實乃區區之小節。請閣下傾聽真誠友人肺腑之言,吾以屹立世界的日本武士之名譽向閣下發誓,閣下或暫時雲遊吾國,待它日貴國振興之時,必有大展宏圖之機會。有史以來,棄小節而忍辱負重,成大事者比比皆是。如法國元帥麥克馬洪,曾是阿爾及利亞總督,後降於法國,法國人無羞辱與他,他的政績和名望使他成為法國第二任總統。又如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帕夏,在普雷烏納戰役中一敗塗地,降服後成了敵軍俘虜。忍辱負重的他歸國後並無影響仕途,後榮耀陸軍大臣,立下改革軍政建立偉業的功勞。閣下如若歸順吾國,天皇陛下定會大度賦予閣下與吾等相同之待遇。天皇陛下曾經對舉反叛旗幟歸順的藩閥,如榎本海軍中將、大鳥樞密顧問官等,不但予以容赦而且賦予顯赫要職,發揮他們之才幹為國效勞。如今擺在閣下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乃固守舊規,冒大厄為己任玉碎使然;一條積蓄餘力,從長計議,請閣下務必深思熟慮謹慎擇之。

  貴國武將之書翰,大多以豪言壯語運酬,表面忠勇無敵,實則弱不可擊。吾等相信閣下之賢明,必然有別於他人之上。今日致書閣下,實發自內心之真誠友情,絕非輕率之舉,閣下若能理解書中之意,願意採納鄙見,實行方法容吾等再向閣下具陳。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伯爵 大山嚴頓首 伊東祐亨頓首

  1月25日,丁汝昌收到勸降信,未給日方任何答覆,把勸降信傳寄給李鴻章,表示絕不降敵,率領艦隊誓死抗戰到底。然而,回味勸降信內容寓意深博,字裡行間對敵國並無貶毀謾罵之詞,卻一針見血道出清國制度之弊端和振興之路,細細品來令丁汝昌感慨有加。

  威海衛防衛戰,丁汝昌按照李鴻章避敵保船之命,躲在港灣內拒不出港,各艦的艦炮奮力支援陸軍與敵作戰。2月5日,定遠艦命中敵魚雷嚴重進水,丁汝昌命定遠駛入劉公島南端擱淺,旗艦帥旗移至鎮遠艦。7日,敵軍猛烈攻擊沿岸各炮台,日島炮台被摧毀軍心大亂,北洋魚雷艇隊獨自從東口突圍逃走,港灣防禦對敵艦完全失去威脅。清軍內部從上官到士兵相繼出現降敵騷動,以致公開向丁汝昌提出降敵請呈。清軍僱用的外國軍官也向提督進言,勸其降服日軍,安撫人心。丁汝昌堅持向諸將官表示,援軍即將到來,吾等決不降敵。9日,靖遠號被彈沉沒,艦隊和劉公島面臨縱深打擊,陸軍鼓噪嘩變要求降敵求生。面對數千軍兵的性命,此時的丁汝昌為手握他們的生死大權而悲感交集,他終於被逼至降伏的選擇之中。

  閣下若全軍降服,艦船獻與,這與主子荒廢國家社稷比較而言,實乃區區之小節。請閣下傾聽真誠友人肺腑之言,吾以屹立世界的日本武士之名譽向閣下發誓,閣下或暫時雲遊吾國,待它日貴國振興之時,必有大展宏圖之機會。有史以來,棄小節而忍辱負重,成大事者比比皆是。如法國元帥麥克馬洪,曾是阿爾及利亞總督,後降於法國,法國人無羞辱與他,他的政績和名望使他成為法國第二任總統。又如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帕夏,在普雷烏納戰役中一敗塗地,降服後成了敵軍俘虜。忍辱負重的他歸國後並無影響仕途,後榮耀陸軍大臣,立下改革軍政建立偉業的功勞。閣下如若歸順吾國,天皇陛下定會大度賦予閣下與吾等相同之待遇。天皇陛下曾經對舉反叛旗幟歸順的藩閥,如榎本海軍中將、大鳥樞密顧問官等,不但予以容赦而且賦予顯赫要職,發揮他們之才幹為國效勞。如今擺在閣下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乃固守舊規,冒大厄為己任玉碎使然;一條積蓄餘力,從長計議,請閣下務必深思熟慮謹慎擇之。

  貴國武將之書翰,大多以豪言壯語運酬,表面忠勇無敵,實則弱不可擊。吾等相信閣下之賢明,必然有別於他人之上。今日致書閣下,實發自內心之真誠友情,絕非輕率之舉,閣下若能理解書中之意,願意採納鄙見,實行方法容吾等再向閣下具陳。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伯爵 大山嚴頓首 伊東祐亨頓首

  1月25日,丁汝昌收到勸降信,未給日方任何答覆,把勸降信傳寄給李鴻章,表示絕不降敵,率領艦隊誓死抗戰到底。然而,回味勸降信內容寓意深博,字裡行間對敵國並無貶毀謾罵之詞,卻一針見血道出清國制度之弊端和振興之路,細細品來令丁汝昌感慨有加。

  威海衛防衛戰,丁汝昌按照李鴻章避敵保船之命,躲在港灣內拒不出港,各艦的艦炮奮力支援陸軍與敵作戰。2月5日,定遠艦命中敵魚雷嚴重進水,丁汝昌命定遠駛入劉公島南端擱淺,旗艦帥旗移至鎮遠艦。7日,敵軍猛烈攻擊沿岸各炮台,日島炮台被摧毀軍心大亂,北洋魚雷艇隊獨自從東口突圍逃走,港灣防禦對敵艦完全失去威脅。清軍內部從上官到士兵相繼出現降敵騷動,以致公開向丁汝昌提出降敵請呈。清軍僱用的外國軍官也向提督進言,勸其降服日軍,安撫人心。丁汝昌堅持向諸將官表示,援軍即將到來,吾等決不降敵。9日,靖遠號被彈沉沒,艦隊和劉公島面臨縱深打擊,陸軍鼓噪嘩變要求降敵求生。面對數千軍兵的性命,此時的丁汝昌為手握他們的生死大權而悲感交集,他終於被逼至降伏的選擇之中。

  2月12日上午10時20分,清國水師廣丙號艦長程璧光,以軍使身份乘鎮北號炮艦,懸掛白旗前往停泊在威海衛東面陰山口海面的日軍旗艦松島號,向伊東司令官遞交了丁汝昌書寫的請降書。請降書原文如下(括號內系本書註釋):

  革職留任北洋海軍提督軍門統領丁為咨會事:

  照得本軍門前接佐世保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訪問日本時,伊東司令長官時任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信中使用伊東舊職)來函(勸降信),只因兩國交爭未便具復。本軍門始意決戰至船沒人盡而後已,今因欲保全眾生靈,願停戰,將在島內現有之船艦及劉公島並炮台、軍械獻與貴國。只求勿傷害水陸之中西官員、兵勇、民人等命,並許其出島歸鄉,是所切望。如彼此允許可行,則請英國水師提督作證,為此具文。 咨會 貴軍門請煩 查照即日見復,施行須至咨者

  右咨:伊東海軍提督軍門 光緒二十一年正月十八日

  按照清日雙方簽訂的《降服規約書》,17日聯合艦隊開進威海衛港。日方接收了劉公島諸炮台、水雷營、官衙、諸倉庫、艦船等清軍資產,並且派工兵炸毀威海衛諸炮台軍事設施,稱雄亞洲的清國北洋水師覆滅。威海衛作戰結果,清國艦隊沉沒艦船,定遠、來遠、威遠、靖遠、寶筏、附屬2號魚雷艇、二檣帆船7艘。降服主戰艦,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北、鎮中、鎮南、鎮東、鎮西、鎮邊等10艘;從港灣西口突出逃走的9艘魚雷艇,除左隊1號成功逃走外,其餘包括福龍號在內的8艘魚雷艇均觸礁被俘。教練船康濟號被日軍解除武裝後交還清軍,用於遣散降服清兵返回芝罘。

  2月17日,清日雙方戰艦和港口交接完畢。傍晚,劉公島所剩一千餘名海軍將校士卒等,在道台牛昶昺帶領下登上康濟號。濛濛細雨中,一聲淒厲長鳴的汽笛,劃破劉公島尚存硝煙的長空。劉公島港內日本聯合艦隊各艦降半旗,鳴放吊炮致禮,丁汝昌等人的靈柩在丁汝昌之子的守護下登船。康濟號拉起沉重的錨鏈,緩緩離開曾經留下無數記憶的劉公島駛向芝罘。

  日本聯合艦隊伊東司令長官,背負其他長官批評他「對敵過於仁慈」的指責,採取了對敵國降軍施以大義之懷的做法,受到日本國內和海外輿論的感佩,西方列強稱讚日本人的文明之舉,在近代戰爭史上留下美談佳話。

  威海衛之戰,日本艦隊三艘魚雷艇損傷沉沒、主戰艦無沉沒記錄。戰艦乘員戰死23人、負傷26人,艦隊陸戰隊員死2人、事故死2人、病死1人。1名自殺死者崎辰次郎,2月4日在威海衛港灣內偷襲清艦實施魚雷攻擊時,因魚雷發射管凍結不能及時發射,錯失良機而自責,於後日剖腹自殺。

  2月17日,清日雙方戰艦和港口交接完畢。傍晚,劉公島所剩一千餘名海軍將校士卒等,在道台牛昶昺帶領下登上康濟號。濛濛細雨中,一聲淒厲長鳴的汽笛,劃破劉公島尚存硝煙的長空。劉公島港內日本聯合艦隊各艦降半旗,鳴放吊炮致禮,丁汝昌等人的靈柩在丁汝昌之子的守護下登船。康濟號拉起沉重的錨鏈,緩緩離開曾經留下無數記憶的劉公島駛向芝罘。

  日本聯合艦隊伊東司令長官,背負其他長官批評他「對敵過於仁慈」的指責,採取了對敵國降軍施以大義之懷的做法,受到日本國內和海外輿論的感佩,西方列強稱讚日本人的文明之舉,在近代戰爭史上留下美談佳話。

  威海衛之戰,日本艦隊三艘魚雷艇損傷沉沒、主戰艦無沉沒記錄。戰艦乘員戰死23人、負傷26人,艦隊陸戰隊員死2人、事故死2人、病死1人。1名自殺死者崎辰次郎,2月4日在威海衛港灣內偷襲清艦實施魚雷攻擊時,因魚雷發射管凍結不能及時發射,錯失良機而自責,於後日剖腹自殺。

  大本營利用遼東半島封凍季節發動山東作戰方略,殲滅清國北洋水師奪取威海衛要塞,折斷了清國旅順、威海衛兩隻守衛渤海灣門戶的銳利犄角,達到了保障直隸決戰使用渤海灣通路的戰略目的。第二軍司令官大山向大本營請求,第二軍作戰目的達成後,期望早期返回遼東半島,大本營須及時調撥運兵船隻回送部隊。大本營考慮,輸送大部隊回歸遼東半島,可能會影響直隸平原大決戰的時期。目前山東作戰已經吸引了清國大批軍力,威海衛作戰結束後,如果狀況可能的話,第二軍從山東內地在陸上向直隸平原合圍。1月31日,大本營根據威海衛實際作戰進度狀況,考慮實施合圍作戰,後勤支援上會出現很大困難,同意大山司令官的早期見解。2月4日,大本營發出威海衛作戰目的達成後,迅速從海上撤回遼東半島的訓令。2月12日,北洋水師的降服大勢已定,前進中的清軍增援部隊也放慢了進軍速度。2月17日,清日兩軍完成全部受降交接,大山司令官命令部隊,以不與清國援軍接戰為度從威海衛撤軍。2月22日至3月1日,諸部隊返回旅順口,按預定計畫完成撤軍。

  清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在戰爭中的表現引起諸多非議,許多細節成為歷史懸案。戰後日本史學家分析,丁汝昌是農民出身的陸戰將領,本無海上作戰經驗,卻被任命為北洋水師最高長官,指揮亞洲最大艦隊作戰,在世界海戰史上實屬罕見。李鴻章與丁汝昌乃同鄉,丁靠裙帶關係被重用在朝廷早有異議。李鴻章對性情溫和的丁汝昌斥責不加顧忌,作戰指揮亦橫加干涉,導致丁汝昌在決策上縮手縮腳,難以實現其外海作戰之主見。作為清國艦隊的最高長官,實質上已經喪失了獨立指揮作戰的權力。丁汝昌上下關係人緣極好,當黃海敗戰受朝廷責難時,便有上下級官員挺身為之辯護喊冤。12月26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丁汝昌提督因作戰不利被清廷革職處罰,清國艦隊任職的外國軍官聯合公開聲明,對丁汝昌的定罪和處罰不當,如若實施處罰,我等立即辭職。清廷聞知此況,立即發佈敕令繼續留用丁汝昌指揮北洋艦隊。」

  丁汝昌最終選擇了死,或許那是最明智的選擇。他一人的死,換來了數千人生存的希望。百年來歷史對丁汝昌的評價各有褒貶,論作戰能力丁汝昌非稱職的艦隊最高長官。但工作兢兢業業、品性溫良,對上忠於朝廷,對部下及受雇外國軍官以禮相待,受到將士的擁戴和尊敬,符合一個忠良軍人的形象。丁汝昌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代表人物,充其量只是一個愛大清國的愛國者,這是歷史無法選擇的政治立場。歷史沉重的一頁翻了過去,無論降將或愛國者之說多麼是非矛盾,丁汝昌畢竟用死的代價換來了數千人的生命,這些生命又衍生了今日新生命的價值。人性的邏輯,讓歷史再現丁汝昌受人仰慕的一面。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