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曾生活在南極區域的巨型生物
2005年,美國一個考察小組在南極半島近海的韋加島上發現了一條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幼年蛇頸龍化石殘骸。6年後,又有一具年代更早的新種蛇頸龍被發現了。化石發現者凱爾納說:「如果尼斯湖水怪真的曾經存在的話,那麼這條恐龍充當它的形象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一新發現的蛇頸龍大致生活於8500萬年前,這一次被發掘出來的這些頭骨,脊柱骨和趾骨原本屬於一條體長達7米的海怪。儘管古生物學家們已經可以大致確認這種蛇頸龍是生活在南極海域的特有種,然而由於目前被發掘出來的化石數量太過零碎,還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鑒定工作。
南極甲龍是在南極地區第一種被發現化石的恐龍。1986年1月份,阿根廷地質學家埃德瓦多·奧利維羅和羅伯特·斯卡索在南極洲羅斯島上發現了這種恐龍的化石。不過由於當地自然環境實在太過惡劣,前後一共花費了將近10年時間,科學家們才將這條恐龍的全部骸骨化石發掘出來。
這種渾身武裝的恐龍大致生活在7000~74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它們一般棲息在當時南極大陸的低地或海濱地區。儘管當時南極大陸已經位於極地,但是當時南極的氣候卻要比現在溫暖的多,甲龍們可以在繁茂的森林中享用豐盛的各種食物。
艾氏冰脊龍是在南極地區發現的第一種肉食類恐龍。其生活的年代大致是在1.9億年前的早侏羅紀,在這種恐龍生活的年代,南極大陸的位置相對要更靠近赤道。這種恐龍頭頂上的怪異冠狀物可能是用來相互識別同類,並幫助贏得異性的歡心。
這種恐龍與此前提及的艾氏冰脊龍大致生活於同一時代。這種恐龍大致生活在1.9億年前,當時正值早侏羅紀。和它的蜥腳類同伴們一樣,漢氏冰河龍是一種植食恐龍。不過相比其它蜥腳類恐龍,漢氏冰河龍的體型顯然偏小:據估計這種恐龍的重量大致只有5噸左右,體長約7.6米。
這種恐龍的化石是在1990年至91年的夏天由奧古斯塔那學院的古生物學家比爾·漢默發現的。但是直到2007年,這種恐龍的骨骼化石才被正式命名。納薩姆·史密斯對此解釋說:「把這些化石弄出來實在艱難,我們花費兩個考察季度,使用各種切割工具才終於將化石挖掘出來。」
聖瑪爾塔特立尼龍是一種小型的植食類恐龍,身高大約1.5米。這種恐龍生活在晚白堊紀時期,儘管在這裡的插畫中將當時這裡的環境描繪成了一片冰天雪地,但在最後一隻恐龍死去之後的至少數百萬年內,南極大陸仍舊保持了相對溫暖的氣候環境。
聖瑪爾塔特立尼龍是一種鳥臀目恐龍,在阿根廷境內發現了很多它們近親恐龍種類的化石。地質學家認為在地質歷史時期在南美洲和今年的南極半島之間曾經存在一條陸橋將兩個大陸相互連接在一起,這是安第斯山脈的自然延伸。借助這條陸橋,很多物種從南美洲遷徙到了南極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