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的由來:聶榮臻嘉勉平山團首次使用 | 陽光歷史

 

A-A+

「子弟兵」的由來:聶榮臻嘉勉平山團首次使用

2017年03月12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45 次

  共產黨人民軍隊的「人民子弟兵」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呢?

  「子弟兵」一詞,古已有之,指領兵將帥率領本鄉本土壯勇所組成的軍隊。項羽八千「江東子弟兵」曾橫掃天下;南宋時期的「岳家軍」、明朝的「戚家軍」等很多有親屬鄉土關係的將士組成的部隊,也因英勇善戰而揚名。而在現代,「子弟兵」成了人民對自己軍隊的親切稱呼。這個稱呼據說出自聶榮臻元帥當年領導的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

  1937年11月,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領3000人的武裝,在晉(山西)、察(當時的察哈爾省)、冀(河北)三省邊界地區,創建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根據地後,聶榮臻立即著手擴大人民武裝力量。當時在晉察冀,出現了不少帶有地域色彩的部隊名稱,如「阜平營」、「回民支隊」、「靈壽營」、「平山團」等。1939年5月聶榮臻發佈通令,嘉勉平山團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是「捍衛民族、捍衛邊區和捍衛家鄉的優秀的平山子弟兵」。這是「子弟兵」一詞首次用於稱呼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

  1939年底,晉察冀軍區冬季反「掃蕩」戰役取得勝利,社會各界發來大量祝賀函電,盛讚聶榮臻將軍指揮有方,屢建奇功。聶榮臻在《抗敵報》上覆信指出,晉察冀成為敵後抗戰的堅固長城,是「全邊區父老和子弟兵的血肉所創造出來的」。晉察冀軍區創辦的《抗敵三日刊》,也改名為《子弟兵》。就這樣,「子弟兵」這個稱呼,就把部隊擔負的任務和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了,更能體現軍民的魚水深情,戰士們保衛家鄉,就是保衛邊區,就是保衛祖國。

  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在1940年春到晉察冀考察之後,撰寫了《華北敵後——晉察冀》(1940年出版)一書,書中稱頌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兒子,堅決打鬼子的抗日部隊的兄弟,是在晉察冀生了根兒的抗日軍。」

  後來,「人民子弟兵」這五個大字,成為人民對我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的親切稱謂,一直沿用至今。(倪海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