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倫淑慧公主與巴林公主橋的美麗傳說 | 陽光歷史

 

A-A+

固倫淑慧公主與巴林公主橋的美麗傳說

2017年12月31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98 次

  固倫淑慧公主,愛新覺羅氏,原名阿圖,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女,母孝莊文皇后,生於天聰六年二月庚辰(公歷1632年4月1日)。崇德六年正月,許配給喀爾喀蒙古額駙博爾濟吉特氏恩格德裡之子索爾哈,崇德八年,12歲時出嫁。額駙索爾哈於崇德元年襲其兄額爾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卒於順治初年。順治五年,公主由孝莊皇后做主,改適蒙古巴林部輔國公博爾濟吉特氏色布騰,人稱巴林公主。順治十四年二月,封固倫長公主,順治十六年二月改封固倫和順長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因深得孝莊皇后喜愛,多次回京探望皇后病情。康熙三十一年,特赦護衛長史,視貝勒例。康熙三十九年正月初十卒於北京,享年69歲。

  固倫淑慧公主在巴林草原生活了半個世紀左右,為巴林部的繁榮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公主下嫁時陪嫁的三百戶工匠,幾乎涵蓋了各個行業,他們燒磚、建房、做工、種田,使巴林草原出現了較大的聚落,極大地推動了草原物質文明的發展。而淑慧公主本人性情溫良,愛護百姓,更是做了無數的惠民善事,包括修建公主橋、建虎王廟、西大廟、收留流浪臨部等,但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還是公主橋。

  西拉沐倫河橫貫巴林,孕育肥美牧場的同時也帶來了水患。公主每每見到遭受洪災的百姓,心中總是放不下,於是決定在西拉沐倫河上修建一座橋。建橋的任務由陪嫁匠人主管,從全旗籌措勞力和和財物,歷經多年終於建成了一座雙孔石橋。枯水期水行南孔,雨季兩孔均行水,洪水特大時會漫過橋面,但是石橋卻安然無恙,因此被人們讚譽為「銅幫鐵底」。據說為了修建這座公主橋,勞工的供餐裡整整用掉了70石的食鹽,可見這項工程的浩大。

  關於這座公主橋,還有兩個美麗的傳說:

  其一:淑慧公主與額駙色布騰為選定建橋地址,沿河畔騎馬行進了三四十里。公主選定了一處河床較窄、離去京驛路較近的一個地點,但河流兩岸黃沙漫漫,不太適合建橋。公主與額駙回家休息,次日梅林來報,說公主選定的建橋地點的河中央長出一座小石島,兩面和岸也遍佈石砬。公主與額駙驚喜之餘,前去查看,果真如此,於是選定吉日開工。

大型歌舞劇《金枝衍慶 固倫淑慧公主在巴林》

  其二:石橋落成後,公主滿心喜悅,當即坐上轎子,來到橋上查看。這座橋修得堅固又美觀,為了修建它,工匠們工餐裡的食鹽都用掉了整整七十石。公主把橋的質量和外觀仔細查看一遍以後,左手捧著法典,右手拿著黑鞭,站到西拉沐淪河岸上,一邊高聲誦讀天書,一邊舉起黑鞭使勁抽打河水。她這是在鞭打河神。黑鞭一落,水面頃刻間泛起了巨浪,這巨浪像一條白蛇,翹頭在空中翻捲著,然後掉頭順著公主的指引,向東繞彎流進了橋孔,嘩嘩地從橋底下流了過去。西拉沐淪河水從此改道從空地修建的橋底下流開了。公主揮舞著鞭子說:「以後不管來多大的洪水,也不能往橋外流。」但是西拉沐淪河的河神是一位女神,她見到手持天書鞭打自己的也是一位女人,心裡很不服氣,硬是對著公主,把一條小支流引向了橋西頭。橋西總有一條泥濘不斷的小溪,但主流還是從橋底下流過的,過往的行人們從此擺脫了水患,在過橋時總念起公主,感激她的恩惠。

  公主橋落成的190多年後,淑慧公主七世孫那木濟勒旺楚克郡王於咸豐七年主持重修,並勒石立碑,敘公主建橋之公德及前後兩側修橋之原因。此石碑於1940年遺落河中,所幸日本明治四十一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成書的關東都督府所編《東部蒙古志》及《巴林右旗志》中對此碑文作了抄錄記載,全文如下:

  除道,十月成梁,周官有一定之制,夏令有不易之章,以是除道成梁,自古皆然。況吾沙爾沐淪河,東西連域,南北連壤,為驛站之要路,蒙滿漢之通衢,而安可不設橋樑也!雖然,古之人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皆有定制,而橋之為物亦安用哉!蓋乘馬服牛,負載更難,負載任重致遠,澤行尤慎於山行。惟建斯橋,實擁馬蹄脂轄,不傷夫河水;霜偽人跡厲揭,免歎夫苦匏。是以在昔順治十七年,巴林札薩克多羅郡王祖母固倫淑慧大公主,因河水澎湃,有病民行,乃相其地宜,建斯橋於河上。後康熙四十五年,駕幸東北,穩渡此橋。遂采風問俗,命將此橋載《承德志》焉,迄今二百年來。露白葭蒼,渡河者不待菅心於野渡;風清霜隕,過水者乃堪托足乎平橋,凡吾行人,孰不敢大公主之慈心,誦吾皇上之大德也哉!然而無往不復者,水能長流;有堅必破者,橋豈宿椎。是巴林札薩克多羅郡王、公主之遺恩,荷吾皇上是巡狩,累勸歲修,恐難永久,乃委巴林旗元番丹達、扎蘭楊江,會七棵樹、長漢他拉鋪、永當泰、合成公、萬泰隆,四方勸攤資財,重修斯橋,以期長久,而永垂不朽矣!於是,四方善士,同聲相應,踴躍樂從,乃因其舊制,鳩材庀工,不日成之。而巴林橋煥然一新,屬幾乎長存萬古哉!今將眾善士芳名,刻列於左,並撰俚詞以志之:

  啥迷渡口水圍山,橋上行人去復還。

  萬善同修垂不朽,千家共濟俾無難。

  浮空兩道天光映,加岸雙峰地勢環。

  到此諸君回首望,巴林遙在翠雲間。

  兼御賜圍事物、昭烏達盟長、兵備札薩克加級記錄三次巴林札薩克多羅郡王 那木色

  本邑辛亥生員 王徵德撰

  太原府壽揚縣 任佩衡書

  經理人 番丹達

  大清咸豐六年歲次丙辰秋月

  1934年,日本侵略者進入熱河,當他們佔領巴林草原後,嫌棄公主橋太窄,不適宜機械化運輸,決定在公主橋下遊200餘米處新建一座。但是滔滔河水和滾滾黃沙使得日本人的建橋計畫一次次失敗,直到戰敗之時也沒能如願,只留下了幾個水泥石墩作為他們侵華的證據。日本人敗退之對公主橋進行了毀壞,後蘇聯紅軍為渡河,在水中密排鋼軌,曾有一輛坦克連同駕駛員一起被河水吞沒,至今仍沉睡在河底。1962年,新巴林橋動工修建,為六孔石橋,歷時一年竣工,成為今天連接赤錫公路的交通要道。

  固倫淑慧公主為康熙皇帝姑母,姑侄二人感情深厚。淑慧公主卒於北京,安葬於巴林草原。康熙親率皇子、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尚書及侍衛等送公主靈柩至裕親王園。康熙扶棺慟哭,諸王、大臣等勸慰再三,乃回宮。

  康熙皇帝後多次差遣官員前赴巴林祭祀,曾諭曰:公主,系朕之姑。太皇太后在時,公主特蒙眷愛,曾以托朕,朕亦面允公主:待姑年邁,迎至京師,反一切應用之物,朕皆承理,以終天年。及公主病篤,見朕親臨視疾,含笑而逝。病篤之人,朕見者亦多矣,如此含笑而逝者,從未一睹。公主生逢泰運,居蒙古地方五十餘載,毫不生事,躬享天年,子孫繁盛,含笑長逝,諸福備矣。朕歎悼之懷,因少解焉。

  康熙皇帝多次巡幸塞外,駐蹕淑慧公主府,並御筆賜字「金枝衍慶」,此匾額懸掛於巴林右翼旗康熙行宮。康熙皇帝還曾撰寫三道祭文對固倫淑慧公主進行褒贊,錄之如下:

  祭文一

  王姬,禮隆內女,由來下降,宜切同源,而令德考,終加恩無替。粵稽往牒。覲此為難。唯我公主,出自我皇祖,金枝毓秀,玉質含章,向日慈闈,尤深憐愛一切護視,以屬朕躬。朕祗承訓言,弗敢失墜;更締婚媾,以垂永好。嘗語姑:勿憂在外服,終當迎養,以樂暮年,畢姑一聲,皆朕之事。日月逾邁,出降五十餘載,禮儀不愆,用享多福,子孫昌衍,朕甚嘉之。自昨秋行邊相見,顧瞻顏色,稍異平時,知惟攝衛之失宜,恐為風霜所患苦。亟勸來歸,勉進醫藥。朕嘗臨視,至於再三。而疾竟弗療,以及永決,乃曾五戚容,歡然順去。於戲!陵雲一笑,知無身後之餘憂;撫棺長辭,不負生前之夙諾。辦喪皆出於內府,推恩不忘於後人。祀事肅將,幾筵展告,明靈不昧,來格來歆。

  祭文二

  維公主誕膺淑質,托體天家,仰承我聖祖母之劬勞,益夙嫻於內則。出降藩服,歷有歲年。壺儀聿修,纖毫無閒,齒德俱茂,迥異諸姑。朕敬禮有加,祗承先志,知向者恩勤之志,預有先覺之明。今自送終,一無所苦,朕深驚異,用慰永傷。於戲!生兼五福,去無一塵,達者所難,在我閨閣,足流輝於彤管,以紀盛於內宗,行殯有時,加茲諭祭。星沈舊邸,還依往日宮中;雲去流沙,長斷來時山色。薄陳祖奠,用展哀衷。

  祭文三

  在懿親,為朕姑;厘降藩服,為王母。女宗無忝,內則悉嫻,多福罄宜,怡然怛化。頃者,兩頒諭祭,達以誄章,敘慈闈戀愛之深情,暨朕躬祗承之至意。榮哀之禮,事事有加,踐夙昔之盟言,諒明靈之默鑒。茲者,盾車將發,藩國是歸,緬容衛之徂征,經山川之綿邈。凡昨歲迎來之路,即千秋長去之途。展望彌勤,愴懷曷極。特遣皇子,往護喪行,助引紼之勞,視窀穸之事。一切庀具,如朕親臨,俟宅兆之孔,安度歿寧之無憾。嗚呼!自初薨以及將窆,情將罄於哀誠;從舊邸以返新阡,禮必期於敬謹。昭朕始終之異數,增姑魂魄之餘歡。申薦幾筵,尚其歆格。

  固倫淑慧公主是一位備受尊重的女性,被當地百姓親切地成為公主媽媽。她的美名到今天仍然鮮活流傳,1990年,巴林各族百姓自發捐款,為固倫淑慧公主修建了一座紀念靈堂,雖然規模不大,但虔意深長,堂內供奉著公主的塑像,設一人看護,每日香火繚繞,遠近敬慕瞻仰者絡繹不絕。2012年1月9日,由旗委、旗政府主辦,旗委宣傳部、旗文體廣電局承辦編製的大型歌舞劇《金枝衍慶——固倫淑慧公主在巴林》在赤峰市國際會展中心劇場進行首場演出,獲得廣泛讚譽。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