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太監為買政治股票:紛紛引刀自宮遺恨終生
導讀: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有好幾個江湖高手為了練成最高層次的武功,不惜自己去掉自己的那東西,變成一個閹人,如東方不敗和岳不群。
「欲練絕世武功,必先揮刀自宮」,這是小說家演繹出來的一種武學上的因果關係,現實中不可能存在。但這個現象卻有某種象徵意義,那就是男人一旦捨棄了他最重要的東西,他必然會專心致志去做一件事,希望在別的方面得到補償,以證明他比一般的男人還像一個男人。《笑傲江湖》那些自我去勢,變成不男不女的江湖高手,練就絕世武功的目的只有一個: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葵花寶典》的象徵意義在於:男人要取得非同尋常的成就,必須壓抑甚至犧牲最符合人性的東西。那麼對男人的肉身和心理來說,捨棄性慾可算是犧牲了最原初、最本能的東西。生殖器承載了男人人生最高的榮耀和最重要的快樂。連這些東西都不要了,那麼所希望得到的補償絕非俗世的金錢能衡量的。一種就是精神上的最高追求,留萬世之名,成千古偉業。比如司馬遷被漢武帝施以宮刑後,要洗掉這種恥辱,只能懷著孤憤痛苦,寫了史家之絕唱的《史記》,用他自己在《報任安書》中所說的那樣:「欲以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還有一種就是權力上的追求,這就能明白為什麼太監比普通人的權力慾更強,更善於弄權,得到權力後更加狠毒殘酷。——他具有一種極強的補償心理,閹割後失去了男人的尊嚴和功能,只有手握大權,讓那些健全的男人匍匐在自己的腳下,心理上才能有一種平衡。就如東方不敗和岳不群一旦統一了江湖,能號令天下的英雄,誰敢說他們不是偉男子呢?魏忠賢,就是明朝熹宗年間的一位幾乎練成《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
大多數太監,是還在孩童時被淨身入宮,被動地當了太監,而魏忠賢不然,他是真正的揮刀自宮,進宮做太監的。楊漣彈劾他的二十四大罪狀,第一條就是說他:「忠賢原一市井無賴人耳,中年淨身,夤入內地,非能通文理,自文書司禮起家者也。」《明史·宦官傳》說魏忠賢是河北肅寧人,「少無賴,與群惡少博,不勝,為所苦,恚而自宮,變姓名曰李進忠」。欠了一屁股賭債的魏忠賢,如果在老家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他不可能發達,將永遠沉淪在最底層。此時,賭徒的性格讓他做出了常人難以做出的決定,自宮去做太監,開始他人生最大的一場賭博。——古今中外成大事的,多半有這種將所有本錢全部押上去以求最後一搏的賭徒性格。
魏忠賢最後贏了,他的贏和賭徒性格有關,也與偶然的好運氣有關。——真正在賭場中大贏的人,超人的意志力和過人的賭技,以及好運氣一個也不能少。大字不識一個的他,人到中年才進宮,起點顯然沒有那些從小就當太監的人高,別人已經干到了相當的位置,而他得重新開始,而且也無其他太監那樣有經營多年的人脈關係。他被分派去照顧萬曆帝的長孫朱由校生母王才人的飲食,這是他一生發達的契機和伏筆,但當時誰也看不到這個位置的重要性。因為萬曆帝寵幸鄭貴妃,一直想立和鄭貴妃所生的兒子——即後來在洛陽被李自成殺死用血摻雜在鹿血酒中喝下的福王做皇儲,朱由校的爸爸,萬曆的長子常洛當時皇儲位置幾乎不保,幸虧大臣們力爭才得以即位——這就是對萬曆朝乃至整個晚明政治影響很大的「國本之爭」。老爸的地位都不明朗,朱由校和他的生母—— 一個普通的才人,在宮裡受不到重視是自然的,因此朱由校作為皇帝的長孫,竟然沒人想起來給他請老師教他讀書,任憑他在宮裡閒逛。當時宮裡正大興土木,營造和修復宮殿,無書可讀的朱由校對建築業感興趣,耳濡目染學了一手很好的木匠活。等他父親才當了一個來月皇帝便一命嗚呼後,這個字識不了幾個的頑劣少年進位九五,其治國的才能可想而知。
賭博和買股票差不多,別人對朱由校和他的生母王才人不看好,但魏忠賢燒了這個冷灶,他也買了這只看起來暴漲可能性不大的股票——他也沒別的選擇,因為鄭貴妃那裡輪不上他。此時,大明未來皇位繼承局勢還很模糊,魏忠賢做完了他後來鹹魚翻身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他本來是奉承大太監魏朝,得到太監總管王安的重視。但忘恩負義一定是豪賭中翻身必須嫻熟的手段。他和朱由校的乳母也就是魏朝的對食客氏好上了,最後聯合驅逐了魏朝,得勢後殺死了王安。——這太監和宮中女性結成形式上夫婦的「對食」關係,大家想必已經不陌生。宮中只能存在一個健全的成年男人即皇帝,上千的宮女哪能輪得上雨露沾潤,而那些太監畢竟曾經是男人,在鐵桶一樣禁錮的宮中,太監和宮女在寂寞中相互慰藉,結成沒有實質內容的夫妻,算是對人性一種不得已的彌補。這類「對食」也會日久生情,相互之間也有正常男女社會中的爭風吃醋、移情別戀。客氏捨棄老情人魏朝,和魏忠賢相好,可看出魏忠賢的心計和手腕。大約中年淨身的他,比一般的太監更懂得男女之事,何況他當年還是一個無賴,這樣的小混混容易被女性喜歡上。後世也有史家說魏忠賢並沒有徹底地閹割,還具有部分男性功能,此說存疑。
聯合上客氏,他們倆一起伺候朱由校母子,他也在朱由校的童年時扮演某種父親的角色,就像早年陪伴萬曆帝的太監馮保那樣,被萬曆帝稱為「大伴」。——人是情感的動物,太監專權,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皇帝和太監朝夕相處結下的情誼,這種情誼不會因為帝王和奴僕的身份障礙而不存在。光宗突然駕崩時,朱由校的母親已經死了好幾年,魏忠賢當時已是光宗的寵妃李選侍的近侍太監,因此在「移宮案」中他站在李選侍一邊,鞍前馬後到處活動,如果當時李氏控制了傻乎乎的熹宗朱由校,晉身太后搞垂簾聽政,魏忠賢自然是首功。可李既非駕崩的光宗的正宮娘娘,也不是繼位的熹宗的生母,沒有理由繼續干政,因此在楊漣等顧命大臣的干預下,不得不搬離皇帝所居的乾清宮,控制少年皇帝的圖謀失敗。
魏忠賢在新皇登基前後,賭了一場無論如何他都能賺的牌局。如果李選侍順利控制新皇帝,他的功勞自然不用說,可以通過李來影響皇帝;而李失敗後,他有第二套方案,通過自己的「對食」、和皇帝有某種不倫關係的客氏來影響熹宗。客氏被熹宗封為「奉聖夫人」,他被提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並提督東廠。——這個位置太重要了,前者是皇帝的機要秘書,替皇帝批閱公文,後者掌握最大的秘密警察機構,文武兼於一身,有了興風作浪最大的本錢。至於他不識字如何批閱公文,有了巨大的權力,這點小小的不足就太容易彌補了。專制的帝國中,什麼樣的奇跡不可能發生?
魏、客兩位從社會底層成長起來的政治高手,那水平是相當的高,比那些科甲出身的士大夫高多了。《明史》說魏「不知書,頗強記。猜忍陰毒,好諛」。在政局這個最大的賭場中,他具備了贏者通吃的幾乎所有性格特質,是否知書並不重要。後來,他侄兒侄孫封為公侯,他成了九千歲,誅殺了妨礙他專權的東林黨人,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作為一個忍辱負重,不得不自宮的男人,他在權力上得到了極大的補償,頂峰是各地文武官員為他修生祠,用頌揚皇帝的話來奉承他。明末一位文人朱長祚評論說,一位刑餘的太監,而天下阿諛奉承、寡廉鮮恥的士人,一起附和稱頌他,將他比喻成功勞像周公、召公一樣,德行如大禹、商湯一般。更有國子監的生員將他比喻成孔子再世,奏請在國子監旁邊建魏的生祠。
現實中的魏忠賢,其地位完全超過了武俠小說中的東方不敗。後世有人認為,他既然可以將熹宗玩弄於股掌,已經具備廢掉皇帝自立的條件。這樣說我以為有些誇張,唐代後期太監能左右皇室子孫即位,但自己不敢自立。不是不想,幾乎是不可能,魏忠賢這類太監全部的權力來源於皇帝,他的股票可以借大明的殼上市,但不敢將公司的名號和法人代表公開改成自己。如果這樣做就使自己喪失了權力源,因為再權勢熏天,無論大唐還是大明,天下人恐怕接受不了一個太監當皇帝。《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為什麼不乾脆殺掉任我行,而將其囚禁,並將任盈盈捧到公主一樣的地位,他的難題和魏忠賢相仿。
看來,男人一旦捨棄了最重要的東西後,即使掌握再大的權力,也有無法克服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