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回國後:向父親跪下磕了三個響頭,無話
其實,小蔣在這一年起就一直申請回國,直到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才獲得蘇聯方面批准,還在國內報刊上發表了一篇據說由王明代筆的公開信,再次將老蔣痛斥一番。但當他終於回國見到父親時,二話不說,跪下磕了三個響頭。
他是舊時代的維護者,也是舊時代的終結者。他曾代表著最頑固的保守勢力,卻親手打開了一座島嶼民主政治的大門。至今,他仍舊是島嶼上民眾心目中地位最崇高的領導人。他糾葛矛盾的身世一如這個民族那段糾葛矛盾的歷史,千秋功過,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人民敬重他,是因為他把屬於人民的,最終交還給人民。謹以此文獻給經國先生逝世25週年紀念日。
1988年年初的某一天,年幼的我突然在電視螢幕下方看到一行字幕劃過:「中共中央委員會致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驚悉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不幸逝世,深表哀悼,並向蔣經國先生的親屬表示慰問』」。這些字眼讓我吃了一驚,一是蔣經國居然去世了,我雖然少不更事,也知道此人是蔣介石的兒子,當時的台灣領導人;二是這唁電口吻跟一貫聽到看到的口徑不大一樣,對蔣經國和對岸那個「敵對陣營」表露出某種善意和肯定。
如今,我和許多人知道,蔣經國是在當年1月13日去世的。在這一天,一個人在一座島上的瞑目,牽動了遠超出這範圍的人心,牽動了遠超一時一地的歷史。
我在台灣工作期間,仍能聽到關於蔣經國的各種說法,有的近乎傳說。有人一張嘴就是讓我吃驚的講法,說蔣經國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學習並貫徹了蘇聯那一套,深入大眾呀、民主集中制呀。另有人談到他的死,說是因為遍訪民間,人家給東西他就吃,不顧「國家領導人」應有的衛生和食品安全,吃出了重病。
蔣經國
蔣經國一生歷任要職,如今流傳最廣的兩個稱謂卻都不是職銜,一個是「小蔣」,一個是「經國先生」。
「經國先生」本不是全稱,按照國民黨當局的習慣,蔣經國主政期間,正式稱呼是「蔣總統經國先生」。不知不覺,尤其是他離世後,前面的「蔣總統」三個字被去掉了。「經國先生」這稱謂裡既包含深深的尊崇,又有平等的親切感,其感情色彩猶如大陸的「周總理」或「小平同志」。
「小蔣」則不同,首先表明了一種關係,甚至是一種依附關係,之所以叫小蔣,是因為有老蔣。總有一種永不消逝的談論:不是老蔣,小蔣會怎麼樣,會不會有如此的地位和成就?
但小蔣終究超出了老蔣的預估,跳出了框框,終於成為老蔣想不到的「經國先生」。超出的方面很多,最明顯的一條,是他沒像老蔣一樣,將「總統」之位傳給兒子。
「老蔣」身邊的「小蔣」
在大陸,小蔣的機會是老蔣給的,總半途而廢的結果,也是老蔣給的。
在老蔣生前,小蔣對父親是絕對尊崇絕對服從的,這是指一生大部分時期,不是全部,他曾經言辭激烈地指摘父親為「反革命」。
蔣經國指摘蔣介石,表示要劃清界限,使他在中外政壇首次引起廣泛關注,算是個人生的重要節點。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另一種叫法是「清黨」,叫法不同代表立場不同。正在蘇聯留學的十七歲少年蔣經國立場堅定,主張第一種叫法。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集會上,他高喊「打倒反革命蔣介石」,並在蘇聯《消息報》上發表聲明:「蔣介石曾經是我的父親和革命的朋友,他已走向反革命陣營,現在他已經是我的敵人了。」今天讀這聲明會啞然失笑,父親哪有曾經是的?無論如何,在蘇聯,蔣經國的舉動讓他擺脫身為蔣介石之子的尷尬,一度成為政治明星。
其實,小蔣在這一年起就一直申請回國,直到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才獲得蘇聯方面批准,還在國內報刊上發表了一篇據說由王明代筆的公開信,再次將老蔣痛斥一番。但當他終於回國見到父親時,二話不說,跪下磕了三個響頭。
其實,小蔣在這一年起就一直申請回國,直到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才獲得蘇聯方面批准,還在國內報刊上發表了一篇據說由王明代筆的公開信,再次將老蔣痛斥一番。但當他終於回國見到父親時,二話不說,跪下磕了三個響頭。
自此,老蔣開始安排小蔣歷練,在這過程裡,許多國民黨人反映小蔣有明顯的共產作風,他竟然總將姨父孔祥熙和舅舅宋子文稱為「大資產階級」。老蔣和手下的人下工夫,希望將小蔣變得更像一個國民黨官員,其實是讓他更懂得官場裡的生存之道。
小蔣是什麼時候變過來的,沒有明確的界限,但他確實變了。1938年4月,蔣經國兼任「三青團」江西支團主任,開始形成自己的勢力。
小蔣當初反老蔣究竟是真心實意的,還是為了自保而偽裝,兩種觀點都可以找到不少證據。小蔣後來表示,其實他當年就認為1927年中國的政局動盪責任在中共,但說這話時已經身份不同,當然可以繼續懷疑。
不管怎麼樣,小蔣在老蔣的庇蔭下,走上一條「太子」式的政治坦途。不巧的是,小蔣露出崢嶸之際,恰趕上老蔣在大陸的事業江河日下。小蔣的努力無法挽大廈於將倒,卻為他本人積累了名聲和實力。
小蔣初顯才幹是1940年的贛南「新政」,時值抗戰激烈,蔣經國接任贛南地區專員兼保安司令,一手向煙、賭、娼開戰;一手減免地租,實行「耕者有其田」。不到兩年,地方初步安定,農業產量上升20%,小蔣獲得「青天」美譽。
但中國的政壇永遠不會皆大歡喜,「蔣經國在贛南搞赤化」的說法馬上風傳,搞到連老蔣都懷疑起兒子,將其召回重慶,讓贛南「新政」無疾而終。
蔣經國在大陸時期的另一次行動時間更短,被後世提起的頻率更高。1948年,國民黨政權內外交困,蔣經國奉命到上海「打老虎」,整頓財經亂象。他確實有鐵腕,雷厲風行,將囤積物資、控制物價的幾個大商人抓起來,包括杜月笙的兒子和女婿。但接下來他必須面對的,是同樣有這問題的表弟孔令侃。
小蔣「打老虎」最終失敗了,原因在影片《建國大業》體現生動。影片中,宋美齡在蔣經國跟孔令侃發生言語衝突時動情地說:「今天這裡沒有公事,只有家人」,中國人只要一提家人,公事當然高高掛起。影片中,還有老蔣的經典台詞:「反貪腐會亡黨,不反,亡國」。
在大陸,小蔣的機會是老蔣給的,總半途而廢的結果,也是老蔣給的。如果要進一步總結,小蔣半途而廢的原因,正是國民黨失去江山的原因。
老蔣失去了大陸,只能留給小蔣一個偏安的「小朝廷」。早在沒失去大陸之前,小蔣就羽翼漸豐。從1944年擔任「三青團」組訓處處長起,他逐漸成為國民黨內的「團派」首領。到台灣後,老蔣先後將位高權重的孫立人、吳國楨廢黜,除了在政爭中剷除異己外,更因為這些人都擋著小蔣的路。「陸軍司令」孫立人反對在軍隊中實行政工制度,自然跟「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的權力和利益發生激烈衝突。「行政院長」吳國楨號稱「民主先生」,挾美國以自重,犯了老蔣的忌,明顯影響小蔣的接班。在蔣介石生前,蔣經國一步步掌握了國民黨的黨、政、軍和情治系統。
老蔣為小蔣坐江山奠定了基礎,掃除了障礙。他萬萬想不到,一度被稱為「蔣後主」的小蔣會親手終結這個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