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記者揭秘「神七」轉運現場 | 陽光歷史

 

A-A+

[圖文]記者揭秘「神七」轉運現場

2016年08月26日 宇宙奧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54 次

本網記者揭秘神七轉運現場:趕廟會一般熱鬧


  9月20日15時15分,神七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順利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標誌著神七任務已進入最後的發射準備階段。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網消息(記者鞏琳萌)20日15時15分,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經過一小時零五分的行駛,順利垂直轉運至1500米之外的發射區時,現場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這標誌著神七任務已經進入最後的發射準備階段。


現場風速符合轉運要求


所謂轉運,也稱轉場,就是要把已經對接完畢的神舟飛船、長征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的組合體從總裝廠房垂直轉運到發射塔架。這種轉運模式,是神舟系列飛船發射在我國航天發射史上的創舉。


轉運怕大風,因為這時飛船已經加注,火箭還沒加注,處於頭重腳輕的狀態,因此一般要求風速不能超過10米/秒。


此次轉運,發射中心20餘名氣像人員一直在現場"保駕",測出瞬時風速為6米/秒,完全符合轉運要求。


今年的轉運現場最熱鬧


轉運,對於航天城的人們來說,是如同趕廟會一般的盛事,大家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趕到發射場,目睹轉運的全過程。只不過,趕廟會,是一種放鬆和休閒;而轉運,則是一場關鍵和緊張的備戰。


神七之前的歷次轉運,人們都是自發前往現場觀看的。而今年,基地第一次組織航天城的家屬、其他單位和部門的人員前來觀看。因此,今年的轉運現場,較以往更為熱鬧。


記者看到,在轉運路線的兩邊,密密麻麻全是前來觀看的群眾,其中不少人都抱著孩子。人們拿著相機,爭相在船箭塔組合體前留影紀念。


在航天城工作的唐先生,帶著9歲的女兒前來觀看。小女孩從小對航天感興趣,她說,"很好看,能去太空真好。"唐先生說神五、神六轉運時自己也過來看過,"這次的人最多,以前沒這麼多。"


在副著陸場工作的小李,是在基地的組織下,和同事們一起前來觀看的。他說,"最大的感想就是希望這次發射能圓滿成功。"


發射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鄭永煌,帶著自己讀一年級的女兒以及女兒的同學,一起觀看轉運,還不停地為他們講解。小朋友們指著助推器問:"小火箭是幹嘛的?"鄭永煌笑著回答::"那不是小火箭,是助推器,飛船比衛星重得多,如果沒有那4個助推器的話,就飛不上去了。"


轉運過程全記錄


14時許,酒泉衛星發射後中心總裝廠房6扇提拉大門全部打開,58.3米高的船箭塔組合體巍然屹立。


隨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一聲"出發"令下,載著船箭塔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台開始駛向發射工位。


活動發射平台長22米,寬24米,高8米,自重750噸,有16個輪子。在電源車的驅動下,平台以28米/分的速度,沿著一條長1500米、寬20米的無縫焊接重型鋼軌,緩緩向前行駛。


15時許,經過1個多小時的行駛,船箭組合體安全運抵發射架,活動發射平台自動對中鎖定。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