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將:一生馳騁疆場的騎兵將領蘇定方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漢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蘇定方功陞遷為左驍衛大將軍,封邢國公,另封其兒子蘇慶節為武邑縣公。 元五年(789年)九月二十三日,朝廷詔令史官考定功績,「第其前後」,以褚遂良、蘇定方等二十七人,「圖形於凌煙閣,以繼國初功臣之像」,「俾後之來者,知元勳之不朽」。這位聲名顯赫、軍功卓著的唐初大將,得到了國家和歷史給予的最高榮譽。 他是保衛家鄉、先登陷陣的少年英雄,是開疆拓土、老當益壯的一代名將;他是大軍事家李靖麾下驍勇前鋒,亦是唐高宗朝中傑出統帥;他是竇建德、劉黑闥舊部,天下安定後,又成為拱衛國土、平定四方的大唐軍魂;他在演義中是受人唾罵的大反派,在中國歷史上卻又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唐朝立國二百八十九年,其廣袤疆域至高宗朝達到了巔峰,大唐的聲威隨之播及西北邊隅和東方遐邦,既為中原的穩定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今天中國版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蘇定方不僅英勇蓋世,且為人正直。王文度殺降謀財時,「唯定方一無所取」;在滅亡西突厥後,定方讓「諸部各歸所居,通道路,置郵驛,掩骸骨,問疾苦,畫疆場,復生業,凡為沙缽羅所掠者,悉括還之,十姓安堵如故」;都曼投降時曾答應饒他性命,於是定方又信守諾言,頓首乞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義。更難得的是,蘇定方在人生的最後時光卻依然被委以重任,「為諸將節度」,以七十多歲高齡默默鎮守在吐谷渾戰場的最前線。
蘇定方善於提攜後俊。早年遇上才德兼備的青年裴行儉時,直感歎「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於是傾囊相授,「盡以用兵奇術授行儉」。定方去世後,裴行儉也成為了唐高宗後期的著名將領,兼任禮部尚書、檢校右衛大將軍文武二職,史稱「儒將之雄」。裴行儉後來多次平定東西突厥的叛亂,為大唐重置安西四鎮。唐朝建中三年,師徒二人雙雙配享武廟,在代表古代武將至高榮耀的聖殿享受祭祀,在中華歷史上前後輝映。 毛澤東評價他:「蘇定方,名將亦大將,年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