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的隱性腐敗:簽名就讓親戚謀得一官半職 | 陽光歷史

 

A-A+

唐朝宰相的隱性腐敗:簽名就讓親戚謀得一官半職

2016年09月17日 宮廷野史, 歷代宰相 暫無評論 閱讀 89 次

  唐史中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宰相元載在誅殺了宦官魚朝恩後,深得皇上器重。有一天,一個父輩親戚從宣州來到京城,希望元載給他安排一個官做,但元載覺得這人能力不足,就想把他打發回老家。但也不能讓他白來一趟,想辦法讓地方上關照一下還是應該的。於是,元載就準備好了一封推薦信,讓他帶回家去找當地官員。

  這個親戚走到半路上就把信拆開了,結果發現除了元載的簽名以外,再沒有一句話。他覺得自己被元載耍了,於是破口大罵起來,回家後把事情講了出去。當地官員聽到了風聲,連忙找上門來,看過那封信後,確定是元載的筆跡,第二天就安排手下人送來了白銀一百兩,絹一百匹。不但如此,還為他在衙門裡謀了個差事,而且此後多年一直對他關照有加。元載這位親戚沒什麼文化,頭腦簡單,所以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地方官員僅看到一張元載簽名的白紙就對自己這樣好。《庶齋老學叢談》中也寫了一個類似的故事。趙清獻是北宋的一名御史,因為素有「清正」之名,所以被稱為「鐵面御史」。但他也幹過以權謀私的事。原來,趙清獻曾給鄉里的大戶陳某之子當過家庭教師,陳某對他非常好,還贈送了一筆錢給他,他才能赴京應試。

  數年後,陳某的兒子因為人命案被判處秋後問斬。有人對陳某說:「從前在你家做塾師的趙秀才,如今在朝廷做高官,他可以幫助你。」陳某便來到京城,找到趙清獻家。趙清獻也沒說答應幫他,只是讓他暫時住在書院裡。過了一個多月,陳某見趙清獻不想管兒子的事,就告辭回家。臨走時,趙清獻說讓他放寬心。又過了兩個月,趙清獻寫信告訴陳某,說他的兒子已經被赦免了死罪,過兩年就能放出來。兩年以後,陳某的兒子果然回家了。原來,當陳某在趙清獻家住著的時候,趙清獻便派人到衢州,每天到獄中給陳某的兒子送飯。掌管這件案子的官吏聽說了,知道了陳某和趙清獻的關係,就從輕發落了陳某的兒子。

  元載和趙清獻都是以權謀私,利用手中的職權讓下面的人給自己辦事,而且做得都很隱蔽,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讓別人抓不住把柄。這種隱形的腐敗,其實是最可怕的。看來,當個腐敗分子也不簡單,因為腐敗也要講究藝術,腐敗也是技術活。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