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隆基為什麼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 陽光歷史

 

A-A+

唐朝皇帝李隆基為什麼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2018年03月30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86 次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垂拱元年(685年),卒於寶應元年(762年),死後被謚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後期起,人多稱其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孫,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嫡孫,唐睿宗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幼時聰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則天的喜愛,一歲半即被封為楚王.5歲時,武則天廢唐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大周.9歲時,母親竇氏即被武則天秘密處死.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桓彥范等大臣乘武則天身患重病之時,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將皇位傳於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後,立韋後為皇后.韋後野心勃勃,她總想和武則天一樣,嘗嘗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為愚闇之主,政權漸漸掌握在韋後之手.可韋後並沒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兒安樂公主以及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朝政腐敗不堪.中宗景龍二年(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積極網羅人才,為以後發動政變做準備.不久,罷潞州別駕,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結禁軍首領,暗地裡結交各種有識之士,培養親信黨羽,等待發動政變的時機。

  景龍四年(710年),韋後毒死中宗後,立時年16歲的李重茂為帝,自己則臨朝稱制,掌握實權.李隆基乘此機會,發動政變,處死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擁立父親李旦復位,李隆基因功封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得以復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於她善弄權術,議政處事能力甚至超過睿宗,故而逐漸掌握朝政,當時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黨.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的權勢,太平公主陰謀廢除太子李隆基,另立一位軟弱無能、老實聽話的人為太子.她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們暗中監視李隆基的行動,隨時向她匯報.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太平公主都瞭如指掌.她還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撥他們父子關係,沒有主見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懷疑太子.這時又有人上言,說五日內有急兵入宮,睿宗召集大臣商議此事時,張說指出:「這一定是有人要離間陛下與太子的關係,如果陛下令太子監國,則君臣分定,謠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覺得此言有理,遂於景雲二年(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監國,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職權。

  延和元年(712年),天空出現彗星,太平公主指使親信向睿宗說:「從天象的變化看,皇太子要當天子了。」這本來是挑撥睿宗與太子的關係,可事與願違,弄假成真.睿宗立即決定讓位傳德,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即位之後,太平公主的勢力有增無減,他們甚至準備發兵攻打皇宮,處死玄宗.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玄宗立即決定搶先動手,先發制人.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玄宗指揮將士先後處死太平公主的黨羽,賜公主自殺,這樣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事後,睿宗也完全交出權力,29歲的唐玄宗開始親政.12月1日,大赦天下,改元「開元」.為了鞏固皇權,不再發生禍變,唐玄宗採納姚崇的建議,將政變功臣貶為州郡任刺史,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時整頓禁軍,處死其首領王毛仲,組建北門四軍,並設立由宦官高力士親自指揮的飛龍禁軍,保證了皇帝的安全.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取得了唐朝繼貞觀之治之後的又一大治時期——開元盛世.開元盛世的取得,與唐玄宗在以下幾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

2.jpg

  裁汰冗官,整頓吏治.針對當時官僚眾多、國庫開支龐大的現實,唐玄宗裁減冗官,十去其九;對於閒散衙門,也進行精減,從而提高了辦事效率.在此基礎上,唐玄宗比較重視選拔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他所任用的幾位宰相,如姚崇、宋、韓休、張九齡等人,皆為當時傑出的人才.對於地方官吏的選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視,開元四年(716年),他對吏部選用的縣令親自加以複試,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並追究吏部選人不當的責任,這就促進了吏治建設。

  唐玄宗勇於納諫,知錯即改.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帶捕捉水鳥,有人上諫,認為這樣做妨礙農作,「道路觀者,豈不以陛下賤人貴鳥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銳的言辭,不僅不怪罪,反而予以獎勵,並立即停止捕捉水鳥.韓休的直言敢諫更是獨樹一幟,以至於唐玄宗每次稍有過失,就擔心被韓休知道後提意見.有一次玄宗對鏡悶悶不樂,有人挑撥道:「韓休時常提意見,陛下您因而心情不好,人也消瘦了許多,何不將韓休貶逐呢?」唐玄宗歎道:「吾貌雖瘦,天下必肥.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開元年間,唐玄宗還採納宰相宋王景的建議,恢復貞觀年間曾實行過的諫官議政制度,鼓勵他們直言進諫,無所迴避.這樣不僅使下情得以上達,而且防止和糾正了唐玄宗的不少過錯。

  唐玄宗抑制奢靡,提倡節儉.開元二年(714年),為了向大臣們表示決心,唐玄宗下令將內宮貯藏的一些珠玉錦繡等堆在殿庭前焚燬,規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錦繡,全國上下不得採取珠玉、刻鏤器玩、織造錦繡珠繩,違者決杖一百.他還將皇宮裡用不著的宮女遣送回家,禁止貴族驕奢縱慾,反對厚葬,在他的倡導之下,奢靡之風基本得到抑制,淳樸之風逐漸形成。

  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為了增加勞動力,開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強制還俗1萬多人.唐玄宗還重視興修水利,完善關中平原的灌溉系統,拆毀影響水道的水硝,老百姓大獲其利.開元三年、四年,山東、河南等地連年發生蝗災,玄宗聽從姚崇的建議,督促州縣全力捕殺蝗蟲,因而減輕了蟲害.他還在河東道、關內道、河南道等地大興屯田,墾田面積達500萬畝,解決了軍隊糧食供應的問題.由於當時均田制逐漸被破壞,土地兼併和逃亡現象嚴重,開元九年(721年),唐玄宗派宇文融為勸農使到各地檢括逃戶和籍外田,經過幾年的努力,共括出客戶80餘萬,田亦稱是,這樣便大大地增加了國家所控制的編戶數目,有利於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同時也增加了國家財稅的收入。

  開元盛世,社會物質文化高度繁榮,杜甫《憶昔》詩裡讚頌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百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可是,好景不長,從開元後期開始,唐玄宗由明轉昏,漸漸不能採納大臣的諫諍,生活上奢靡日增,再也不提什麼節儉了.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納楊玉環為貴妃之後,更是專以聲色自娛.為了滿足楊貴妃的奢欲,當時供貴妃院役使的織繡工達700人,雕刻熔造工又數百人.不僅對貴妃如此,唐玄宗還對貴妃的姐妹兄弟及其他貴寵之家賞賜無度,這樣便耗費了國家大量財物。唐玄宗後期用人不當,將國政相繼交給李林甫、楊國忠等人.李林甫口蜜腹劍、妒賢嫉能,凡是有才能的官員,他都要設法除去,以防將來超過自己.李林甫死後,楊國忠任宰相.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本家哥哥,做起壞事來比李林甫的膽子更大.在昏君和奸相的長期統治下,國家政治黑暗、經濟蕭條,唐王朝面臨著深刻的危機。

  天寶十四年(755年),身兼平盧(治營州,今遼寧錦州市西北)、范陽(治幽州,今北京)、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經過多年的準備後,率軍於范陽發動叛亂.他們以奉密旨討伐奸相楊國忠為名,揮師南下,很快攻下潼關,佔領唐朝首都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到馬嵬驛(今陝西平西),隨行將士嘩變,殺楊國忠,迫使玄宗縊死楊貴妃.唐玄宗最後逃到成都避難,太子李亨逃到朔方(治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即帝位,是為肅宗.唐玄宗退居太上皇。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唐軍相繼收復長安與洛陽之後,唐玄宗從成都回到長安.上元元年(760年),在唐肅宗的支持下,李輔國率兵幽禁太上皇唐玄宗於西內甘露殿.寶興元年(762年)四月初五,唐玄宗在愧疚與愧恨中去世,享年78歲。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垂拱元年(685年),卒於寶應元年(762年),死後被謚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後期起,人多稱其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孫,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嫡孫,唐睿宗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幼時聰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則天的喜愛,一歲半即被封為楚王.5歲時,武則天廢唐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大周.9歲時,母親竇氏即被武則天秘密處死.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桓彥范等大臣乘武則天身患重病之時,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將皇位傳於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後,立韋後為皇后.韋後野心勃勃,她總想和武則天一樣,嘗嘗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為愚闇之主,政權漸漸掌握在韋後之手.可韋後並沒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兒安樂公主以及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朝政腐敗不堪.中宗景龍二年(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積極網羅人才,為以後發動政變做準備.不久,罷潞州別駕,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結禁軍首領,暗地裡結交各種有識之士,培養親信黨羽,等待發動政變的時機。

  景龍四年(710年),韋後毒死中宗後,立時年16歲的李重茂為帝,自己則臨朝稱制,掌握實權.李隆基乘此機會,發動政變,處死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擁立父親李旦復位,李隆基因功封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得以復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於她善弄權術,議政處事能力甚至超過睿宗,故而逐漸掌握朝政,當時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黨.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的權勢,太平公主陰謀廢除太子李隆基,另立一位軟弱無能、老實聽話的人為太子.她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們暗中監視李隆基的行動,隨時向她匯報.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太平公主都瞭如指掌.她還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撥他們父子關係,沒有主見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懷疑太子.這時又有人上言,說五日內有急兵入宮,睿宗召集大臣商議此事時,張說指出:「這一定是有人要離間陛下與太子的關係,如果陛下令太子監國,則君臣分定,謠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覺得此言有理,遂於景雲二年(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監國,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職權。

  延和元年(712年),天空出現彗星,太平公主指使親信向睿宗說:「從天象的變化看,皇太子要當天子了。」這本來是挑撥睿宗與太子的關係,可事與願違,弄假成真.睿宗立即決定讓位傳德,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即位之後,太平公主的勢力有增無減,他們甚至準備發兵攻打皇宮,處死玄宗.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玄宗立即決定搶先動手,先發制人.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玄宗指揮將士先後處死太平公主的黨羽,賜公主自殺,這樣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事後,睿宗也完全交出權力,29歲的唐玄宗開始親政.12月1日,大赦天下,改元「開元」.為了鞏固皇權,不再發生禍變,唐玄宗採納姚崇的建議,將政變功臣貶為州郡任刺史,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時整頓禁軍,處死其首領王毛仲,組建北門四軍,並設立由宦官高力士親自指揮的飛龍禁軍,保證了皇帝的安全.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取得了唐朝繼貞觀之治之後的又一大治時期——開元盛世.開元盛世的取得,與唐玄宗在以下幾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

2.jpg

  裁汰冗官,整頓吏治.針對當時官僚眾多、國庫開支龐大的現實,唐玄宗裁減冗官,十去其九;對於閒散衙門,也進行精減,從而提高了辦事效率.在此基礎上,唐玄宗比較重視選拔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他所任用的幾位宰相,如姚崇、宋、韓休、張九齡等人,皆為當時傑出的人才.對於地方官吏的選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視,開元四年(716年),他對吏部選用的縣令親自加以複試,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並追究吏部選人不當的責任,這就促進了吏治建設。

  唐玄宗勇於納諫,知錯即改.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帶捕捉水鳥,有人上諫,認為這樣做妨礙農作,「道路觀者,豈不以陛下賤人貴鳥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銳的言辭,不僅不怪罪,反而予以獎勵,並立即停止捕捉水鳥.韓休的直言敢諫更是獨樹一幟,以至於唐玄宗每次稍有過失,就擔心被韓休知道後提意見.有一次玄宗對鏡悶悶不樂,有人挑撥道:「韓休時常提意見,陛下您因而心情不好,人也消瘦了許多,何不將韓休貶逐呢?」唐玄宗歎道:「吾貌雖瘦,天下必肥.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開元年間,唐玄宗還採納宰相宋王景的建議,恢復貞觀年間曾實行過的諫官議政制度,鼓勵他們直言進諫,無所迴避.這樣不僅使下情得以上達,而且防止和糾正了唐玄宗的不少過錯。

  唐玄宗抑制奢靡,提倡節儉.開元二年(714年),為了向大臣們表示決心,唐玄宗下令將內宮貯藏的一些珠玉錦繡等堆在殿庭前焚燬,規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錦繡,全國上下不得採取珠玉、刻鏤器玩、織造錦繡珠繩,違者決杖一百.他還將皇宮裡用不著的宮女遣送回家,禁止貴族驕奢縱慾,反對厚葬,在他的倡導之下,奢靡之風基本得到抑制,淳樸之風逐漸形成。

  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為了增加勞動力,開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強制還俗1萬多人.唐玄宗還重視興修水利,完善關中平原的灌溉系統,拆毀影響水道的水硝,老百姓大獲其利.開元三年、四年,山東、河南等地連年發生蝗災,玄宗聽從姚崇的建議,督促州縣全力捕殺蝗蟲,因而減輕了蟲害.他還在河東道、關內道、河南道等地大興屯田,墾田面積達500萬畝,解決了軍隊糧食供應的問題.由於當時均田制逐漸被破壞,土地兼併和逃亡現象嚴重,開元九年(721年),唐玄宗派宇文融為勸農使到各地檢括逃戶和籍外田,經過幾年的努力,共括出客戶80餘萬,田亦稱是,這樣便大大地增加了國家所控制的編戶數目,有利於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同時也增加了國家財稅的收入。

  開元盛世,社會物質文化高度繁榮,杜甫《憶昔》詩裡讚頌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百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可是,好景不長,從開元後期開始,唐玄宗由明轉昏,漸漸不能採納大臣的諫諍,生活上奢靡日增,再也不提什麼節儉了.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納楊玉環為貴妃之後,更是專以聲色自娛.為了滿足楊貴妃的奢欲,當時供貴妃院役使的織繡工達700人,雕刻熔造工又數百人.不僅對貴妃如此,唐玄宗還對貴妃的姐妹兄弟及其他貴寵之家賞賜無度,這樣便耗費了國家大量財物。唐玄宗後期用人不當,將國政相繼交給李林甫、楊國忠等人.李林甫口蜜腹劍、妒賢嫉能,凡是有才能的官員,他都要設法除去,以防將來超過自己.李林甫死後,楊國忠任宰相.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本家哥哥,做起壞事來比李林甫的膽子更大.在昏君和奸相的長期統治下,國家政治黑暗、經濟蕭條,唐王朝面臨著深刻的危機。

  天寶十四年(755年),身兼平盧(治營州,今遼寧錦州市西北)、范陽(治幽州,今北京)、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經過多年的準備後,率軍於范陽發動叛亂.他們以奉密旨討伐奸相楊國忠為名,揮師南下,很快攻下潼關,佔領唐朝首都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到馬嵬驛(今陝西平西),隨行將士嘩變,殺楊國忠,迫使玄宗縊死楊貴妃.唐玄宗最後逃到成都避難,太子李亨逃到朔方(治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即帝位,是為肅宗.唐玄宗退居太上皇。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唐軍相繼收復長安與洛陽之後,唐玄宗從成都回到長安.上元元年(760年),在唐肅宗的支持下,李輔國率兵幽禁太上皇唐玄宗於西內甘露殿.寶興元年(762年)四月初五,唐玄宗在愧疚與愧恨中去世,享年78歲。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