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氣死了哪三個人?三國小故事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氣死了哪三個人?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氣死三人,一個東吳都督周瑜,二是當年諸葛亮第一次伐祁山王朗在兩軍對罵中王朗罵不過諸葛亮活活氣死了魏國大司徒王朗,三是參將司馬懿,大都督曹真出兵攻蜀,被諸葛亮打敗後和司馬懿分別駐守斜谷和寂谷而曹真就駐守在斜谷後不聽司馬懿的勸說白白丟的斜谷,諸葛亮就寫了一封信給是、曹真曹真看後氣的吐血而亡!
1.諸葛亮三氣周瑜致死
說的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
第五十一回,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有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第五十五回,諸葛亮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並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讓士兵譏諷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有折兵」。第五十六回,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策,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
第五十七回,三氣周瑜:這時曹操正在鄴郡慶賀銅雀台落成。在銅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並將一件西川錦袍掛在樹上,下設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戰袍,武將們個個爭先,想展現自己的武藝。武將射畢,曹操又讓文官吟詩作賦,記錄銅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興頭上,也賦詩吟唱。忽報東吳使節華歆前來。曹操看罷表章,與謀士定計使孫、劉相吞併。便上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華歆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職南郡太守後,便想報仇,遂上書孫權。要魯肅討還荊州,魯肅無奈,只好前往荊州。魯肅來到荊州,劉備依孔明之計放聲大哭,孔明從旁說還了荊州,便無處安身。觸動劉備心中傷處,而大哭不止,孔明於是要魯肅轉告孫權,暫緩討回荊州。魯肅將實情告訴了周瑜,周瑜說:「你又中了諸葛亮的計了。」 便要魯肅再去見劉備,說東吳將取西川給劉備,但劉備要把荊州交還東吳。並解釋說:「我不過以此為名,要劉備無所防備罷了。我軍以攻取西川為名借道荊州,便可乘勢殺了劉備,奪取荊州。」魯肅再到荊州,說周瑜將率兵攻取西川以換荊州。劉備忙謝說:「我很感激,雄師到時,一定遠迎犒勞。」魯肅暗喜,辭別而去。周瑜引水陸大軍五萬,往荊州出發,快到荊州時,見城上插兩面白旗,並無一人。周瑜將船靠岸,領二十名騎兵到城下察看。
忽聽到一聲梆子響,城上一齊豎起刀槍。趙雲站在城樓上喊叫: 「孔明軍師已知都督的計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馬又來報,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四路兵馬,從四面殺來。周瑜大叫一聲,舊瘡復裂,從馬上墜了下來,眾將急忙將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軍士報告說劉備、孔明在前面山頂上飲酒取樂,周瑜更加憤怒,咬牙切齒說:「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便令船隊上行,到巴丘時,探子報說:「上流有劉封、關平兩人領軍截住水路。」周瑜正要出戰,孔明忽然差人送信來。勸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軍乘虛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讀完信,口吐鮮血,他知道自已活不長了,便上書孫權,推薦魯肅代替他的職位。死前歎了口氣說:「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死時才三十六歲。
第五十七回,三氣周瑜:這時曹操正在鄴郡慶賀銅雀台落成。在銅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並將一件西川錦袍掛在樹上,下設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戰袍,武將們個個爭先,想展現自己的武藝。武將射畢,曹操又讓文官吟詩作賦,記錄銅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興頭上,也賦詩吟唱。忽報東吳使節華歆前來。曹操看罷表章,與謀士定計使孫、劉相吞併。便上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華歆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職南郡太守後,便想報仇,遂上書孫權。要魯肅討還荊州,魯肅無奈,只好前往荊州。魯肅來到荊州,劉備依孔明之計放聲大哭,孔明從旁說還了荊州,便無處安身。觸動劉備心中傷處,而大哭不止,孔明於是要魯肅轉告孫權,暫緩討回荊州。魯肅將實情告訴了周瑜,周瑜說:「你又中了諸葛亮的計了。」 便要魯肅再去見劉備,說東吳將取西川給劉備,但劉備要把荊州交還東吳。並解釋說:「我不過以此為名,要劉備無所防備罷了。我軍以攻取西川為名借道荊州,便可乘勢殺了劉備,奪取荊州。」魯肅再到荊州,說周瑜將率兵攻取西川以換荊州。劉備忙謝說:「我很感激,雄師到時,一定遠迎犒勞。」魯肅暗喜,辭別而去。周瑜引水陸大軍五萬,往荊州出發,快到荊州時,見城上插兩面白旗,並無一人。周瑜將船靠岸,領二十名騎兵到城下察看。
忽聽到一聲梆子響,城上一齊豎起刀槍。趙雲站在城樓上喊叫: 「孔明軍師已知都督的計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馬又來報,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四路兵馬,從四面殺來。周瑜大叫一聲,舊瘡復裂,從馬上墜了下來,眾將急忙將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軍士報告說劉備、孔明在前面山頂上飲酒取樂,周瑜更加憤怒,咬牙切齒說:「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便令船隊上行,到巴丘時,探子報說:「上流有劉封、關平兩人領軍截住水路。」周瑜正要出戰,孔明忽然差人送信來。勸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軍乘虛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讀完信,口吐鮮血,他知道自已活不長了,便上書孫權,推薦魯肅代替他的職位。死前歎了口氣說:「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死時才三十六歲。
2.華夏第一罵:孔明活活罵死王朗
一提「罵」,有人就狹隘理解為「罵髒話、罵下流話」,其實「罵」的含義寬得多;對於「罵」,有人不屑一顧,以為那是好人不該沾的惡習,其實只有「中華的脊樑」才懂得真罵,才在關鍵時刻敢罵,才罵得出水平,才會讓罵名罵風永垂青史成為經典,才能夠「嘻笑怒罵皆文章」!讀一讀我國的名著,你就會同意我的觀點。中國名著多有罵詞,十分精彩,且合於罵技之法,我發現三大名罵就出自:《三國演義》、《紅樓夢》、《射鵰英雄傳》三部名著。它們應該成為中國名著經典三罵。孔明罵王朗就是經典罵例之一:(《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這回的標題就是〈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事情經過:
——曹真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三軍鼓角已罷…孔明舉目…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朗曰:「天數有變……」(他數羅了孔明一大通)言中有「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滿含藐視之意,最後還叫孔明投降。
孔明只一通罵文,洋洋灑灑267字,「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羅貫中還怕讀者對中國罵文化體會不深,又在後面貼了一首「後人」的詩,其中對「罵」的贊語是「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於是,這一仗孔明就贏了。
孔明可謂罵技高超,竟然將個大司徒、敵方軍師活活罵死在陣前! 現就孔明的罵技作一分析:一是使用「缺罵」之技。「缺罵」是人身攻擊。但有二法,一是「缺陷」,屬生理性的,二是「缺德」。大凡丈夫之為,罵二不罵一。孔明罵的王朗「缺德」之為:「吾素知汝所行……」將他過去的劣跡罵了個透,沒用一個髒字,最重的一句是「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二是使用「國罵」之技。中國很長時間的國罵是「賊」,是從春秋的「盜」演變而來,從漢代一直罵到袁大頭,均稱「賊」或「國賊」。孔明罵王朗為「蒼髯老賊」。還有一併列的國罵「匹夫」,孔明罵王朗「皓首匹夫」。「匹夫」之罵源於《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亞聖都罵人,且是國罵的發明者,這「罵」難道不算是中國文化?三是使用「奴罵」之技。「奴」,受人奴役,地位不平等。民間罵人之法,往往將對方的輩份或年齡罵到自己想要他達到的那個地位,因為想要在罵戰中讓自己處於優勢地位。比如罵小孩,可以罵為「你這個嫩爹!」小孩的輩份發生了變化,錯位了,虛高了,但又得用「嫩」將罵的意思表現了出來,還可避免別人以為是真爹。同樣,可以罵一個大小伙子「乳嗅未干」,他的年齡在罵中縮小了。其技法都是將本來的輩份和年齡罵到罵人者想要達到的那個地位上。幹什麼?接著就來了下一句「我養了你個活老人!」(嫩爹)、「誰跟你鬥?」(乳嗅未干)。孔明罵王朗雖沒將他的輩份罵錯位,但將他的年紀在罵中強調了出來「蒼髯」、「皓首」,意思是「老不要臉,這麼大把年紀還不知趣」。為了罵詞工整,就用了「匹夫」對「老賊」,「皓首」對「蒼髯」。罵人也要罵得既有文采又有美感,還要用典,這才是「文」「雅」的罵風! 四是使用「咒罵」之技。孔明在罵文的第234~243字間,以10字篇幅,罵道「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這是「咒」人之死,罵得很是惡毒。按說,孔明要「尊老愛幼」才行,羅貫中在前文中幾次強調王朗「白髯」,而那時孔明的年齡大約四十餘歲,王朗可能比他大一輩。而小輩居然不是靠武裝,而是靠文罵就在兩軍陣前把老前輩罵死了。嗚呼哀哉!孔明是不是太過分了?不!因為此前是王朗先罵,罵詞與孔明差不多,其使用的技法也大致相同,而孔明沒被罵死,王朗卻被罵死了。看來,要開罵,除了較量罵技之外,還要較量氣度。也許有人會說孔明占年輕。我可要提醒說話人,你一定忘記周瑜比孔明還年輕!
諸葛亮罵得狠,不帶髒,敢用忌技(缺、奴、咒),分寸掌握得好。效果特佳!雅士罵風,令人佩服。
3.諸葛亮一封信——活活氣死曹真
周瑜被三氣而病死,王朗被當場氣的墜馬而死。第3次攻魏的時候是寫信氣死曹真:當時曹真與司馬懿進兵攻打諸葛亮,但連下一個月大雨無法打仗,軍士勞苦,被迫退兵。諸葛亮一個月來只防守並裝出軍事散漫的樣子。司馬懿斷定諸葛亮會乘機追擊,曹真不信,於是兩人打賭。曹真退兵時消極防守,果然被亮追兵大敗,幸得司馬懿及時帶兵救出,退守城中大病,退兵緩慢。諸葛亮料其得病,便派人送信,信中說及曹真身為大司馬,卻不會帶兵等等,當即氣絕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