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楊家將後人」九世同村而居 世代習武參軍
楊氏族譜
高淳淳溪鎮向西十多里,有兩個比鄰而居的村子——楊家村和新楊村,村裡的大部分人都姓楊。據現代快報報道,目前村裡輩分最長的是102世的楊廣木,今年90歲,輩分最低的是110世的楊麟建,小學二年級在讀。讓楊家人引以為榮的是——他們是天波府楊家將的後人。
過去,村裡的孩子一到上學的年齡,都必須去祠堂聽老人講楊
家將的故事。楊姓人還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紀念祖先——他們不聽不唱《金沙灘》、《雙龍會》。當年遼國正是在金沙灘設下了雙龍會宴,宴會是假,討戰是真,遼兵用計殺得楊家將屍骨堆山,老令公楊業等不到救兵,頭撞李陵碑而死。不僅自己不聽不唱,如果附近有村子上演這齣戲,楊家人也絕不肯答應。
根據流傳已久的楊家將戲曲小說來看,楊家將第一代代表人物是楊業,楊業的父親名叫楊信,楊業的夫人即佘太君佘賽花;楊家將第二代代表人物是楊延昭,楊延昭的夫人是柴郡主;楊家將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是楊宗保,他娶穆桂英為妻,生有兒子楊文廣。然而根據史書來看,楊業的夫人實際姓折,並非姓佘。楊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是楊文廣,也就是說戲曲小說中的楊宗保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至於柴郡主和穆桂英,就更是虛構出來的。
歷史和文學的區別非常大,那麼楊氏宗譜裡的記載又是怎樣的呢?楊氏宗譜中清楚 地記載著,楊家的第74世傳人名字叫信,兄弟幾人分別稱為信一、信二、信三。信三於北宋慶歷年間渡江,他的直系後代,也就是第78世傳人楊千一定居溧邑長蘆鄉(即高淳長樂鄉)。這裡的楊信三與歷史上的楊信是否是同一個人?顯然不是,因為北宋慶歷年間,別說是楊信,就連他的孫子楊延昭都已經死去有30年左右了。
楊家的宗譜歷經兵亂、水患、文革、人為損壞,保存到今天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元清兩代的統治者為少數民族,楊家將抵禦外族入侵的事跡本身就是個很敏感的話題,會不會是為了保護楊氏家族而在宗譜裡把這一段家族史隱去了?楊氏後裔非常希望有關專家能根據現有的宗譜還原他們家族的真實面貌。
楊氏宗譜中記載的名人可以用燦若星河這個詞語來形容,而他們源遠流長的家族史更是叫人大開眼界。春秋時期,楊家的一世祖伯僑被封為楊侯,他的後人就以楊為姓,繁衍了下來。到了24世,楊家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即東漢時的司徒楊震。楊震之後,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楊家可以說人才輩出。48世的楊素,49世的楊師道,56世的楊綰官,71世的楊億,80世的楊萬里……都稱得上是名垂千古的人物。
作為楊家將的後人,楊姓村民時刻以祖先的英勇事跡為傲,過去村裡的男人都有習武的傳統,而當國家遭受外來侵略的時候,他們又都能挺身而出。根據宗譜記載,楊家84世長樂六世祖楊師祿及其父就是這方面的代表。當時,元兵入侵中原,師祿的父親把守邊關英勇抗敵,但不幸被元兵捉去。師祿於是替父請死,元兵被他的一片忠孝之心所感動。在抗日戰爭時期,楊家也出了個小有名氣的人物,他叫楊健。楊健1938年參加新四軍,隨軍進行抗日戰爭,抗戰勝利後,楊健又跟隨大軍參加了渡江戰役。上世紀50年代,楊健轉業回到家鄉,曾經擔任過長樂鄉鄉長。抗美援朝期間,更是有四位楊家人參加了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