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考古專家: 「古孤竹國」都城或在盧龍
-蔡家墳北嶺南端的土層斷面。
-11個文化層中出土了大量鬲、罐、甕、盆等生活用器的碎片。
-在11個文化層中,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和文物遺存最為豐富,而這恰好是孤竹國的繁盛時期。圖片由盧龍縣委宣傳部提供
「夷齊讓國」、「老馬識途」、「恥食周粟」、「首陽采薇」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讓後人知道了許多源自「孤竹國」的美德故事。然而,這個濫觴於商初,衰於西周,亡於春秋,存續近千年的「孤竹國」究竟都城在哪,卻一直是個謎。
近日,我省文物專家在「中國孤竹文化之鄉」盧龍縣考察時發現,該縣蔡家墳村北嶺土層存在著涵蓋夏、商、周、春秋戰國等多個時期的11個文化層,其中以商周時期堆積層面最深厚,文物遺存最豐富,由此為揭開「孤竹國」國都之謎找到了有力佐證。
「孤竹國」國都究竟在哪
孤竹國(亦作「觚竹」)歷經商、周、春秋三個歷史時期,是青銅時代中國北方年代最久遠、轄地最廣闊的奴隸制諸侯國之一,也是今冀東地區文明史的開端。
然而,孤竹千年國都究竟在哪,一直沒有確切的答案,有說在遼寧朝陽,有說在河北遷安,也有說在河北灤縣,還有說在河北盧龍。
《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中說:孤竹城在河北省盧龍縣南,《水經注》「玄水西南逕孤竹故城北,孤竹國也,」按《水經注》,孤竹城在濡口之東、玄水之南,舊志謂在縣西十五里,轉在灤河之西,蓋後人所附會者也。這應該是近乎定論的觀點,但孤竹城究竟在哪,一直沒人能說得清楚。
懸疑
盧龍蔡家墳北嶺或是孤竹國都
孤竹文化遺跡在盧龍的存在近年來早已被多方考證,自1956年以來,我省文物考古隊先後在該縣發現細石器、陶器、青銅器等商時期文物30件之多,成為研究孤竹文化的寶貴財富。2009年,盧龍「玄鳥生商的傳說」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6月,盧龍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授予「中國孤竹文化之鄉」。2010年,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將盧龍縣蔡家墳村的北嶺確定為商遺址。
此後,經過當地多方考證,發現蔡家墳村北嶺還曾被稱為「孤子城」,並曾出土過大量的青銅器、陶器、石器等。而對照《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記載:「孤竹古城在盧龍縣南十二里。」《地理志》記載:「孤竹城在濡水東、玄水南,二水交匯處。」盧龍縣蔡家墳正好位於縣城南6公里處,且靠近玄水(青龍河)和濡水(灤河)兩河交匯河道,其地理位置與文獻記載極為吻合,專家學者據此初步判斷這裡或是存續千年的孤竹國都所在地。
考證
蔡家墳村是何方「聖地」
盧龍縣蔡家墳村因清朝兵部尚書蔡士英的墓地建造於此而得名,位於灤河東岸、青龍河以南、盧龍城西南12里,是個只有四五百人的小山村。
盧龍縣委副書記、中國孤竹文化研究會主任薛順平在早前發表的文章《千年孤竹國都鎖定蔡家墳村》中說,蔡家墳村北嶺是一塊不足百畝的台地,地表平展,東、南、西三面被河水環抱。台地高出水面約10餘米,全部為厚土和岩石山體,其東南方位的土層斷面,能夠清晰地看到含有石頭、白灰、木炭等不同顏色的土層。
今年2月,國內3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盧龍,前往蔡家墳北嶺實地考察。他們在那裡發現了不少代表殷商時期的繩紋陶片、鹿角化石,甚至還有灰炭點和夯築城牆的灰跡。考察過後,專家學者對孤竹國都在蔡家墳的觀點表示高度認同。
探訪
最新發現11個文化層
蔡家墳村真的是孤竹國的千年國都嗎?3月12日、13日,河北省文物部門專家再次前往蔡家墳村北嶺做實地調查。
在蔡家墳北嶺南端的土層斷面中,專家不僅發現了商早期、商晚期及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陶片,還在土層和地表均發現了代表龍山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新石器文化的文物遺存。隨即,專家在此開出了一個高約4.5米、寬近2米的土層剖面,竟然發現其中堆積著11個文化層,同時還出土了大量帶有細繩紋、弦斷繩紋、附加繩紋、藍紋等各種紋飾的陶片及素面磨光陶片。經鑒定,這些陶片是鬲、罐、甕、盆等生活用器的碎片。
根據各層的文化堆積和包含物,專家認為,這裡是延續時間較長的夏商周典型遺址,而這一挖掘點,很可能是一處大型「灰坑」。在11個文化層中,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和文物遺存最為豐富,而這恰好是孤竹國的繁盛時期。
亮點
省去勘查直接進行發掘
「這個地方太獨特了!」蔡家墳北嶺的地形、地貌讓專家們頗為驚歎。「在全省的考古工作中,遇到這麼複雜的文化層,這麼豐富的內涵,極為少見。尤其是發現夏時期的文化層,如果一經確定,可以說填補了全省考古研究的一項空白。」專家們表示,對蔡家墳北嶺這一文化遺址充滿濃厚興趣,同時對孤竹城揭開神秘的面紗充滿期待。省考古專家目前已商定:省去勘查過程,直接進入發掘階段,近日將報請省及國家文物部門,組成專業考古隊伍進駐現場,先打兩排探方,施行精細考古、科技考古和開放式的公眾考古。
名詞解釋
台地
是指明顯較四周或一側高出、頂面相對平坦、面積不是很大的高地。由於構造的間歇性抬升,使其多分佈於山地邊緣或山間。根據成因可分為構造台地、剝蝕台地、凍融台地等。根據物質組成又可分為基巖台地、黃土台地、紅土台地等。
灰坑
是古代人類留下的遺跡之一,其中包含物較之建築遺跡、墓葬都更為豐富,包含了很多當時在此生活的人們有意或無意留下的物品,如陶器等,其特點是主要呈灰色或夾雜其他因有機物分解形成的顏色,如褐色,土質較同一地點的其他土要軟,主要由廢棄的水井、窖穴等形成。
文化層
指由於古代人類活動而留下來的痕跡、遺物和有機物所形成的堆積層。每一層代表一定的時期。考古人員根據文化層的包含物和疊壓關係,可以確定遺址各層的文化內涵和相對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