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海南陵水發現新石器時代石器
郝思德在現場鑒定石器
千萬年前人類活動留下的石器
南海網9月10日消息:陵水黎族自治縣2名喜歡歷史、熱愛文物的中學生,從小學開始便在家鄉附近的陵水河一帶收集石器,數量達40件之多。今天上午,這批石器的年代經專家鑒定為新石器時代中期,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發現者:「陵水河裡石器多」
9月8日,陵水中學高三畢業生、今年考上河南商丘師範學院的陳文平和高二學生李國梁向記者報料,稱其在縣城椰林鎮下園村附近的陵水河兩岸拾得幾十件石器,估計是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今天下午,記者邀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郝思德,驅車趕到位於東線高速公路190公里處陵水河大橋邊的下園村。
陳文平和李國梁是下園村的學子,他們帶路到陵水河大橋下的岸邊,指著河面說,河床上還有很多石器,有些太重,他們無法取上來。村裡有2名出來圍觀的小孩還當場走到橋下水位不深處,撈出一塊打磨生產工具用的礪石。
陳文平說,像這樣的石器,陵水河裡還有很多,尤其是到了枯水期,便有很多的石器裸露在河床上,俯拾皆是。 專家:「的確是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隨後,記者陪同郝思德來到陳文平家裡觀賞他撿來的石器,李國梁也從家裡取來自己收集的石器一道讓專家鑒定。這些石器共有40件,郝思德細細查看後,用十分確定的語氣告訴陳文平和李國梁:「你們收集的的確是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郝思德還將這些石器進行了分類,其中梯形石錛20件、殘石錛7件、有肩石斧8件、石鏃、石網墜和殘石鏟各1件、石餅2件。 博物館:石器已被全部徵集
據瞭解,陳文平和李國梁從小就喜歡讀書看報,歷史教科書上有關石器的介紹他們一直記在心上,在陵水河邊玩耍時也就有意識地留意,發現石器便收集起來。他們說,最近兩年看到《海南日報》上有不少關於海南島新石器的報道後,愈發覺得自己收集的可能就是遠古文物,因此便向記者報料,希望得到專家鑒定。
今天下午,陵水縣博物館負責人知道記者前往下園村採訪的消息後,也趕到村子裡,瞭解相關情況後,便按國家文物法的規定,將這40件文物全部徵集回館,並對陳文平和李國梁收集文物的行為加以讚賞,表示不久之後將對他們進行獎勵。
該發現為考古研究提供新資料
在陵水鑒定了陳文平和李國梁兩位同學收集的石器之後,郝思德研究員認為:「這批文物的發現,意義很大,為海南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物證。」
郝思德稱,海南相對全國來說是個文物小省,但陵水對於海南來說,與定安、昌江一樣,都是我省文物比較豐富的市縣。最近,省文物考古人員在該縣南灣猴島的「石貢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又有許多新的考古發現。
據郝思德介紹,海南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一般分為坡地遺址、台地遺址和沙丘遺址三種類型,石貢遺址屬於沙丘遺址。此次在陵水河發現的文化遺存,可命名為「下園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陵水河兩岸曾經有過人類生活的痕跡。
郝思德還向記者大致描述人類在陵水河邊生活的場景———大約在4000多年以前,依水而居的人們為了生存,把石料磨製成石斧、石錛和石鏃等石器,從事耕作和狩獵;那些用過的石器,由於某些原因,便被丟棄在遺址上,有些隨著水流的衝擊進入河道。此外,隨著人群的遷徙,也會留下一些廢棄的石器。
問及如何鑒別石器的年代,郝思德介紹說:在海南島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石器當中,年代最久遠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有6000多年的歷史,這個時候的石器以製作比較粗糙的打制石器為主,也有少量的磨製石器;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4000多年,此時的石器基本上以磨製石器為主,只有少量的打制石器;到了迄今2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使用的石器已經全部是磨製石器。
郝思德說,陳文平和李國梁同學收集的石器,有的製作精細,有的作工粗糙,因此可初步判斷它們為新石器時代中期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