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深度揭秘中國江南廠如何為朝鮮建造潛艦! | 陽光歷史

 

A-A+

震驚!深度揭秘中國江南廠如何為朝鮮建造潛艦!

2015年10月30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277 次

  一、援朝十三號工程

  10月5日,中朝雙方在北京簽訂了中國向朝鮮無償提供軍工項目的議定書,其中確定33型潛艦裝配廠項目。同月,以劉華清為團長的中國學習考察團及其潛艦裝配考察組赴朝鮮。

  11月,確定朝鮮六台造船廠為潛艦裝配廠廠址。以上的軍援和經援組成的軍工成套項目。按當時援朝的經援序列為「十三」,故稱為十三號工程。次年2月,六機部按年裝配4艘的規模,審查通過了裝配廠建廠工藝設計方案。

  1972年3月14日,六機部下達援朝12艘的生產任務,由江南造船廠承建。計畫從1973年起的3年內,分年交付3艘、4艘、5艘的半成品和成套設備,同時要求派遣技術人員赴朝指導潛艦裝配以及接受朝方實習生培訓工作。

  江南造船廠為了保證朝方裝配總進度,決定廠內為中國海軍建造的3艘潛艦半成品改為首批的援朝任務:艇體半成品在1972年5月和6月開工,爭取1973年初開始向朝鮮發運。同時規定工廠自製件和機電設備均按援外要求加工和安排訂貨日期。

  當時,33型潛艦在材料、設備和勞動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為了避免援外任務同廠內生產發生相互影響,便採取了「援朝--廠內--援朝」安排方式。使得廠內潛艦和援朝的12艘潛艦有機地交叉進行。

  除潛艦外.江南造船廠還為朝鮮潛艦裝配廠9個單體項目承擔了共38項非標工藝設備的生產任務,其中有殼板校正機、肋骨拼接平台、耐壓殼體切割機、船台橫樑、主機座平面銑床、各種鏜排以及放電車等大型工藝設備。首批9項非標設備於1972年12月12日開工,並開始向朝鮮發運。


  江南造船廠當年為朝鮮建造的12艘33型潛艦中的一艘

  1973年2月16日,江南造船廠向朝鮮發運第一批潛艦半成品。

  為了派遣赴朝人員能按照十三號工程國外實際施工的要求,江南造船廠援外辦公室對專業人員的技術狀況、操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向組織部門提出具體要求和建議,以保證派出人員有較高的素質。

  1973年1月至1978年8月,江南造船廠組織了244名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分17批赴朝鮮進行潛艦裝配技術指導,同時配備了較強的幹部班子。

  朝鮮六台造船廠原來只能造500噸左右的小船,設備簡陋、技術水平低。朝鮮政府選派了近千名復員軍人和藝徒到六台造船廠工作,要求中方把他們培訓成裝配潛艦的技術骨幹。


  由於朝方人員對裝配潛艦原來就是空白,於是便根據不同對象,採取各種形式給朝方幹部、技術人員上專業課,分別講授企業管理、計畫管理,產品管理、施工工藝、檢驗標準等內容。

  同時還著重通過實際操作培訓了一些生產骨幹,如電焊工種。由於單憑學理論還不能進行實際操作,於是開辦了手焊、自動焊、不銹鋼焊,銅焊等培訓班,手把手教,從俯焊、仰焊、水平焊、垂直焊全位置的訓練,並通過考試鑒定,合格後方可持證上崗。前後共培訓出合格的一類焊工55名,自動焊工11名,不銹鋼焊工14名,銅焊工8名。

  他們都能上艇操作,成為朝方焊接艇體的首批骨幹。

  1973年1月.朝鮮實習生107人分兩批到江南造船廠實習。

  朝鮮實習生完成學習任務後,經過考核評定,均取得良好的成績,由江南造船廠頒發了結業證書。1973年7月,實習生全部回國。

  發運援朝12艘33型潛艦是一項相當艱巨且複雜的工作。對超大件的運輸,還得承擔一定的風險。江南造船廠負責組織落實艇體半成品發運工作的人員,不辭艱苦,對從上海到圖們數千里的鐵路線作了實地調查,摸清了沿線的山洞、橋樑、燈架、隧道的寬度、高度、站台兩旁的設施等情況。

  制定了大件裝車的多種形式,特大件採用選合、再分、再合的工藝,不同形狀的大件選用不同類型的車皮裝載。由於精心組織,保證了歷時4年、上萬個部件發運沒有發生過一點差錯,全部安全運抵朝鮮。

  1976年,33型潛艦首艇、第2艇和第3艇完工。


  1977年,第4艇和第5艇完工。

  1978年,第6艇、第7艇和第8艇完工。

  1979年,第9艇、第10艇和第11艇下水後的後續工作交由朝方自行解決。

  第12艇的裝配、下水、試航、完工交船均由朝方自行解決。

  1979年,援朝十三號工程在朝鮮人員全部回國。

  援朝十三號工程的勝利完成,增進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並使朝鮮的造船工業技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朝鮮黨和政府對這項無償援助給予高度的評價,並授予六機部赴朝技術指導人員勞動勳章5人,二級國旗勳章43人,三級勳章99人,功榮獎獎章24人。

  二、援助阿爾巴尼亞修理潛艦

  1960年,阿爾巴尼亞與蘇聯兩國關係惡化後,蘇聯撤銷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所有軍事援助。

  1963年,阿爾巴尼亞向中國政府提請援助.4艘03型潛艦修理(代號四0工程)是其中一項。

  1964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批准組織四O工程隊出國,幫助阿爾巴尼亞修理4艘03型潛艦。

  同年11月,六機部、海軍司令部聯合向國務院國防工辦、總參謀部報告了國內分工和修理計畫的安排,明確援阿四O工程隊對外、對上的請示報告,外事工作和國內運輸計畫由海軍負責.整個修船業務由六機部歸口。六機部確定由江南造船廠具體承擔。

  同年11月,四0工程隊首批人員出國,第一批人員53人(全隊140多人)干1965年12月5日到達阿爾巴尼亞。

  江南造船廠在接受承修4艘03型潛艦後,海司參加出國考察過的兩位同志曾來廠作情況介紹。這4艘潛艦是1955年、1956年蘇聯建造的,中間只作過小修。江南造船廠基於這種情況,只能憑經驗考慮修艇方案和生產準備。但一到工地後,發現這4艘艇損壞嚴重。與國內所考慮的不符合,必須重新安排計畫。

  於是中、阿雙方組成混合修艇技術領導班子,組織專職專業人員深入4艘艇瞭解。

  勘驗結果是:這4艘艇雖作過幾次小修,但都沒有按照技術條令要求進行,平時維護保養極差,大部分機械已達不到原有的技術性能和使用要求。4艘艇的艇體腐蝕嚴重,耐壓殼體個別地方已穿孔,整個上層建築根本無法修補。

  阿方提出,在修理期間必須保持兩艘艇正常備戰,要求先對兩艘艇進行維修。

  在修理問題上中方與阿方產生不同看法。中方在分析和考慮到修艇現場條件、器材設備供應,勞動力平衡以及整個修艇週期因素後,與阿方協商。雙方決定在保證質量安全使用的前提下,不套大.中、小修理標準框子,該修理的則修理,該測試的則測試,確實不行的則予更換。


  在修理方法上,兩艘艇先後交叉開工。

  阿基地只有一些陳舊的簡陋設備.機床精度很差,四O工程隊在工地不僅修艇,還幫助修理設備,架起土吊桿卸大件:製造土的鉗床台,砌打鐵爐打制工具:搞熱水鍋爐供管道清洗。

  4艘潛艦修理工作量很大,僅靠工程隊的力量不行,於是為阿方培訓技術人員。

  第1艘是以工程隊為主,一邊拆卸、修理、裝配、校驗、試車.一邊給阿方人員指導、傳授。第2艘是手把著手教。第3艘是放手讓阿方人員自己試著干。

  在阿方工地生活條件頗差,工程隊人員利用星期日上山墾荒種菜,種上回國探親特意帶來的綠豆、韭菜、蘿蔔和小白菜籽;有時下海捕蝦摸蟹,以此改善伙食。

  經過實際調查,修艇器材重新作了修正,並派人員回國調整發運。江南造船廠援阿辦公室除發運修艇器材外,還給工程隊送去了生活用品、文娛用品和調味品。

  1966年1季度.完成第1艘潛艦修理任務。同年年底,完成第2艘潛艦修理任務。1967年底.第3艘、第4艘潛艦修理任務基本結束。修艇進度打破廠國內紀錄,而且下潛125米深度,質量完全可靠。

  1969年,全部完成修復4艘03型潛艦任務後,工程隊全部人員回國。

  三、援越建設海軍修理廠

  1965年,由於美國侵越戰爭不斷升級.越南海軍幾十艘艦艇急需維修,但原有幾個簡陋的修理廠因城市遭受美軍的空襲無法運轉,因此必須另建隱蔽而有防護能力的修理廠。

  為此,1965年6月4日,越南政府副總理黎清毅率政府代表團來華,提出一批急需項目。7月13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中國給越南經濟技術援助協定》。協定規定的項目中有海軍炮和器材修理廠(六五O六項目)、快艇修理廠(六五O七項目)。1966年4月,經中越兩國海軍代表會談,總參和對外經委上報中央同意,新增水中兵器修理廠(六六O一項目)和主輔機修理廠(六六O--項目),將快艇修理廠改為艦艇修理廠。

  這4個項目的規模是:海軍炮和器材修理廠(六五0六項目)年中修雙37以下機關炮和機槍53台,小修7台:年中修512雷達24台,小修6台,305聲吶中修1台,小修1台;中修電、普航儀器73台,小修52台。

  艦艇修理廠年中修123K鋁質魚雷快艇6艘,小修12艘:中修100~300噸級鋼質艦艇10艘,小修30艘。

  水中兵器修理廠年中修瓦斯魚雷72枚,魚雷發射管18枚;年檢修掃雷具3套.深水炸彈發射炮和操縱器3套.年維修檢修水雷和深水炸彈1200個。


  主輔機修理廠年中修M50、30(A42柴油主機62台,中修2LI等柴油機82台,修理各種空壓機20台。

  六機部確定江南造船廠為援越4項目的籌建主廠,九院設計.海軍配合。

  1966年10月,江南造船廠、九院和海軍有關單位編製完成4個修理廠的擴大初步設計。

  1967年初,在越南河內審查4個項目擴大初步設計時.考慮到戰爭因素,中方同意越方利用山洞安置機器或採用簡易建築。

  同年底,江南造船廠和九院有關人員帶隊赴越進行施工設計。4月,廠區已先後被美機轟炸10次,不得不一再調整佈局。艦艇修理廠因水域要求,曾3次變更廠址,4次調整佈局。現場設計工作從1967年11月到1969年12月長達2年之久。

  1970年2~4月,越南4個項目的實習生101人先後到中國進行實習。

  其中江南造船廠負責實習生培訓是:海軍炮和器材廠實習生24人:艦艇修理廠實習生35人,水中兵器修理廠實習生16人;主輔機修理廠實習生19人。1971年完成全部實習任務回越。

  江南造船廠和海軍的試生產專家組.一進工地便是住山洞或山洞外竹房工棚,生活艱苦。1972年4~9月間,正廠廠區及其附近遭到美機16次轟炸.其中9月17日的轟炸.美機共投彈144枚,最大的200磅,專家組的警衛員、服務員和司機3人犧牲。

  海軍炮和器材修理廠、主輔機修理廠的廠區露天設施大部分遭到破壞,全部停電、停水,食堂炸毀。專家組靠壓縮餅乾充飢堅持工作,終於恢復了生產。

  由於美軍不斷轟炸,越南政府決定將所有工廠設施全部進洞。

  1972年5月20日起,海軍炮和器材修理廠和主輔機修理廠停產搬場。越方要求中國專家組不上班在洞內休息,搬場由越方負責。但為了能盡快使試生產繼續進行,有關人員在警報聲中查看了所有山洞、作業點及搬場現場,回到工地作了動員,全部走出山洞與越方一起搶時間,加速搬場。原定半個月的搬場工作,只花了3天3夜就基本完成了。

  在海軍炮和器材修理廠,主輔機修理廠兩項目的施工、安裝和試生產中,一共為越方培訓了佔全廠人數30%以上的技術骨幹,並使大部分工人達到獨立操作的技術水平。

  江南造船廠援外辦公室承擔援越4個項目的物資供應.配備13名人員,另有倉庫人員2名,每個項目配備2名管理員。

  海軍炮和器材廠、主輔機修理廠是援越第一批常規的2個項目,而國內生產廠家又不能按期交貨,迫使一次次派人去催交。

  由於越南領土遭到美軍狂轟濫炸,運輸經常中斷,援外辦公室想出辦法,趁出國人員赴越工作的機會把物資帶出,有的當作包裹托運,或另派2名人員護送到邊關,與越方辦理交接手續,也有通過外經部與駐越經參處聯繫,由越方派專人專車接收運回,從而使21箱1噸重的物資很快運到工地,投入試生產。

  海軍炮和器材修理廠和主輔機修理廠於1972年完成試生產指導工作。主輔機修理廠完成主輔機修理55台,製造簡易配件235套件。海軍炮和器材修理廠完成修理雙37艦炮等武備21門,導航設備27座、部,製造各種齒輪6000只。按1972年2月7日六機部工作組與越南海軍代表在河內簽訂的會議紀要,兩廠試生產結束,即標誌兩廠的援建任務全面完成。

  1972年2月,安裝專家完成六五0六、六六O--兩項目安裝指導任務回國。9月,六六O--項目試生產結束;10月,六五0六項目試生產結束,試生產專家先後回國。36人榮獲越南授予的戰功勳章。

  水中兵器修理廠和艦艇修理廠在1969年美機停止轟炸後,越方即要求遷出洞外重建,後戰火又起。1972年雙方會談後,中方人員遷回1966年原定廠址建設。1974年,完成現場施工圖設計。1975年,完成兩廠的物資分交後,由於越南方面的原因,中方於1978年停止了這兩個廠的援助。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