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賢後長孫皇后臨終要求薄葬,文德皇后墓在哪? | 陽光歷史

 

A-A+

千古賢後長孫皇后臨終要求薄葬,文德皇后墓在哪?

2018年12月05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47 次

  觀十年(公元636年)六月,長孫皇后在立政殿去世,享年三十六歲。長孫皇后在歷史上享有盛名,在唐朝花團錦簇的後宮中,她的名字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長孫皇后深明大義,生活節儉,臨死的時候便要求薄葬,不要大肆浪費,這位賢德的皇后雖然死了但是唐太宗對她的癡情只增不減,不僅望陵毀觀而且公然向大臣傾訴自己在喪偶之後,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的悲苦情境,他們的愛情驗證了那一句,雖不能同生,但求死後同穴。那麼有誰知道文德皇后墓在哪?

  長孫皇后十三歲時與唐太宗成婚,當時年齡很小,不可能對唐太宗有什麼幫助。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她被冊立為秦王妃,此時就已經開始對唐太宗有所影響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被冊封為皇太子妃。八月,太宗即皇帝位,立為皇后。

長孫皇后41.jpg

  長孫皇后崇尚節儉,為人十分平和,服飾用具,力求簡省。太宗覺得她深明大義,對政務往往有很好的見解,就經常與長孫皇后談論朝廷賞罰之事,皇后卻非常謙虛,她引用《尚書·牧誓》中的話回答道:“‘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我是個婦人,不能干預國家的政事!”太宗堅持與皇后談論,皇后終不發一言。在這一點上,她是十分明智的。但這並不是說她就什麼都不管,而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來對唐太宗施加好的影響。

  長孫皇后有個異母兄長,名叫長孫安業,好酗酒,脾氣暴躁,經常尋釁滋事,不務正業。皇后的父親長孫晟去世的時候,皇后和長孫無忌都還年幼,長孫安業就把他們兄妹倆趕回他們的舅舅家裡,自己獨霸了家業,不管他們兩人。皇后對此事毫不介意,時常請太宗厚待長孫安業,長孫安業的官位做到監門將軍。但他並不知道感恩戴德,後來長孫安業與劉德裕密謀叛亂,按照法律,太宗要殺掉長孫安業,長孫皇后叩頭流淚說:“長孫安業死有餘辜,可是他早年對我不仁慈的事,天下人都知道,現在若您對他處以極刑,人們會猜測是我倚仗皇帝的寵幸而報復自己的兄長,這對我倒沒有什麼,但損害了陛下和聖朝的威德和名譽卻是件大事,您要慎重考慮。”唐太宗聽了她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長孫安業才得以免去死刑。

  長孫皇后確實是出於為唐太宗和朝廷的聲譽著想才這麼做的,並不是為了替自己的哥哥說情。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與太宗皇帝早在少年時期就交往密切,二人可謂情投意合,又是輔佐太宗取得成功的元勳,並且很有才能,太宗對他十分信任,他經常出入內宮。

  太宗將把朝廷重任委託給他,讓他來幫助自己治理國家。而這一次,皇后堅持認為不可,對太宗說:“我既已托身紫宮,尊貴已到了極點,實在不願讓我的兄弟子侄在朝廷擔任要職。

  漢朝呂氏、霍氏兩家外戚專權,最後的結局是禍國殃民,應該引為教訓,本朝不要重蹈覆轍,讓我的兄長擔任宰相。”太宗沒有採納皇后的意見,最終任命長孫無忌為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後來,雖然沒有發生像長孫皇后所說的那樣嚴重的情況,但長孫無忌的結局也是很悲慘的。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家有賢妻,男兒不做壞事。現代人對這句話的詮釋是:一個成功的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偉大女人。看來古今一理,妻子對於丈夫的支持和影響,是巨大而深刻的。

  同寢同穴

  長孫皇后遺言要求薄葬,希望不起墳塋,以山為陵。一向愛重妻子的太宗不僅聽從,更下詔將其作為祖制,以傳後世。從此開創了唐朝以山為陵的先河。其後太宗命令閻立德營建昭陵。[220] 在長孫皇后去世當年,太宗就開始設想將來與妻子的合葬事宜,決意將來與愛妻同穴而眠。先是於十年十一月(636年),刻六駿雕像於昭陵。[221-222] 後又在十一年二月(637年)下達了功臣陪葬詔。[223] 並開始陸續讓功臣葬入昭陵。[224-229] 其實在長孫皇后生前,便與太宗同住一個寢宮,正因為如此,柴紹旦夕告變之時,才得以扶疾以從。[96]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入葬昭陵,在元宮中等待了十三年的長孫皇后終於又一次與丈夫聚首。正所謂“伉儷之道,義期同穴”。長孫皇后和太宗生同寢死同穴,不負夫妻之義,伉儷情深。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