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 | 陽光歷史

 



[圖文]東西興衰與鄭和下西洋

 [圖文]東西興衰與鄭和下西洋
假若古代的中國多一點貪念,眼光多向外看一看,假若其他商人隨著鄭和的航跡走,而且繼續走下去,亞洲很可能支配了非洲甚至歐洲。 從海上望過去,位於東非肯尼亞海岸外的帕泰島同15世紀時的模樣一定沒有多大分別:沿岸是一大片密不透風的非洲紅樹林。在灰濛濛的晨曦中,我乘坐的小船任由波浪拍打著。往岸上眺望,看不到建築物或者電視天線,也看不見紅樹林有任何被砍伐過的缺口,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



[多圖]鄭和艦隊六百年前曾剿滅當時世界最大海盜集團

 [多圖]鄭和艦隊六百年前曾剿滅當時世界最大海盜集團
現代復原的明軍大型戰艦 中國海軍將於12月26日開赴索馬裡打擊海盜的消息,引起了國際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美聯社、《華盛頓郵報》、美國《新聞週刊》近日都將中國海軍的這次行動,比作「鄭和艦隊剿海盜」。國人都知道鄭和下西洋在古代航海史上的意義,卻不大知道鄭和艦隊當年曾剿滅了世界上最大的海盜集團,維護了東南亞海域的安全。 艦隊有船208艘,官兵27800人 明永樂年間(1403~1424),明朝國力蒸...



永樂大帝朱棣是如何通過鄭和下西洋來賺錢的?

 永樂大帝朱棣是如何通過鄭和下西洋來賺錢的?
  導讀:據《明會典》所述,胡椒在洪武年間的國內市值高達0.2兩/斤,差價20倍於產地。這就意味著鄭和船隊購回的貨物,擁有很大的利潤空間。過去對鄭和下西洋的主流定性大多停留在 「入不敷出的政治宣傳」上。換言之如果下西洋僅是一場賠錢的政治運動,那麼朱棣遠超其他君主的花銷無疑解釋不通,但若真的解決了朱棣財源問題,它又是怎樣實現盈利的呢?  事實上,官營海貿和禁海政策都不是明朝首創。早在...



鄭和下西洋背後的秘密:是尋找建文帝還是斂財?

 鄭和下西洋背後的秘密:是尋找建文帝還是斂財?
  當時燕王的人馬已經到達了南京金川門,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幾個貼身侍從在旁邊。建文帝歎息說:「我沒臉相見啊!」於是在宮裡放火自殺了,燕王高風亮節,摒棄前嫌,派遣太監前往救援。可惜來不及了,只從大火中把建文帝的屍首搶了出來。燕王哭著說:「你果然如此癡呆啊,我來是為了幫助你做好皇帝,你竟渾然不覺,而走上絕路!」  上面這段文字是燕王朱棣幹掉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篡奪...



明朝為什麼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後終止海外航行?

 明朝為什麼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後終止海外航行?
  明朝在當時是擁有世界最強大艦隊的帝國,曾以巨大的熱情擁抱海洋,但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後被叫停了,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漸終止,哥倫布之後有無數的哥倫布出現,鄭和之後卻再無鄭和,這是為什麼呢?明朝又何以錯失海洋時代呢?  歷史學家公認,近代世界始於地理大發現,人類完成從地區戰略向全球戰略轉變的決定性因素,是對海洋的發現和海權的獲得,在觀察和評價這一歷史性轉變的時候,一個事實就像...



鄭和打海盜:600年前剿滅當時世界最大的海盜集團

 鄭和打海盜:600年前剿滅當時世界最大的海盜集團
  國人都知道鄭和下西洋在古代航海史上的意義,卻不大知道鄭和艦隊當年曾剿滅了世界上最大的海盜集團,維護了東南亞海域的安全。  1.艦隊有船208艘,官兵27800人  明永樂年間(1403~1424),明朝國力蒸蒸日上,經濟實力、造船技術、航海經驗都足以保證開展大規模的航海活動。  皇帝朱棣也有著雄心壯志,他不滿意明朝初期相對保守的對外政策,想向別的國家宣揚國威,展示明朝的實力,一當上皇帝,就...



鄭和七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嗎?鄭和簡介

 鄭和七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嗎?鄭和簡介
  鄭和下西洋:鄭和七下西洋是我國航海史上的一大壯舉,但是鄭和下西洋的動機是什麼呢?歷史上的解答也是不一樣的,下面就來看看鄭和為什麼要下西洋。  燕王的人馬已經到達了南京金川門,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幾個貼身侍從在旁邊。建文帝歎息說:「我沒臉相見啊!」於是在宮裡放火自焚了。燕王高風亮節,摒棄前嫌,派遣太監前往救援,可惜來不及了,只從大火中把建文帝的屍首搶了出來...



污蔑: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影響到大明的國運和發展

 污蔑: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影響到大明的國運和發展
  鄭和,公元1371年生於雲南昆陽州(今昆明晉寧縣)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馬和,小字三保(後又稱三寶),11歲時被俘進宮,後來當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謀,屢立奇功,便賜姓「鄭」,改稱鄭和,並提拔為內宮太監。鄭和於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7月11日)率領龐大船隊首次出使西洋。在漫長的28年間,鄭和船隊歷經亞非三十餘國,涉十萬餘裡,與各國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聯...



鄭和的身世解密:原名馬三寶或為名臣賽典赤後裔

 鄭和的身世解密:原名馬三寶或為名臣賽典赤後裔
  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公歷7月11日),鄭和率領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製帆船,由太倉劉家港出發,開始了持續28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壯舉,因此而彪炳於史冊。2005年紀念下西洋600週年之際,鄭和再度成為全球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學術會議頻頻舉行,專著、論文接二連三,致力於復原歷史真相。然而,關於他的家世,至今依然有爭議。   《明史·宦官傳》對於他的家世的介紹只有很簡單的一句話...



[圖文]鄭和下西洋:600萬兩白銀換來萬國來朝的意淫

 [圖文]鄭和下西洋:600萬兩白銀換來萬國來朝的意淫
從表面上看,鄭和船隊每次出海,「雲帆蔽日」,浩浩蕩蕩,但從實質上看,卻是「孤帆遠影」,它的後面沒有,也不許跟隨民間海商的船隊,厲行禁止民間海商「片板不許下海」。在梁啟超看來,「其希望之性質安在,則雄主之野心,欲博懷柔遠人、萬國來同等虛譽,聊以自娛耳。」 明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二十六日,地處福建閩江口的小城長樂驟然喧嘩起來。一支兩百多隻船、兩萬七千多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