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淞滬血戰真相:蔣介石一天被吃掉一個精銳師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淞滬血戰真相:蔣介石一天被吃掉一個精銳師

2016年10月28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306 次

  導語:參加過八一三淞滬會戰的黃維,發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感歎。很多親歷者都表示,難以使用文字來描述那樣一種空前的悲壯與慘烈。在這場中日雙方投入百萬兵力的對決中,中國軍隊幾乎一天就要消耗掉一個師。

  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總數達75萬人以上,傷亡人數達30萬,而日軍投入總兵力達28萬人,傷亡5萬人左右。真可謂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戰後陳誠總結說,中國軍隊此戰失利,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裝備遠不如日軍,人海戰術畢竟難敵火海戰術。《我的河山》一書中就詳細講述了這一段艱苦卓絕、悲壯慘烈的歷史時刻。

  1937年11月5日拂曉,日軍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在艦炮掩護下,率領12萬人的兵力在杭州灣北岸的金山衛登陸。駐守此地的中國軍隊兵力不多,無法阻擋。中國統帥部急令調往浦東的第62師主力回防,會同新到楓涇的第79師合力反擊,同時下令從河南調往青浦的第67軍向松江推進。

  自11月5日至8日,日軍上海派遣軍為了順利完成渡江作戰任務,對中國第九集團軍及左翼作戰軍連續發動牽制性攻擊。第九集團軍自顧不暇,無法轉調兵力。趁此機會日軍第10軍急襲松江,與第108師展開激戰,並於8日夜攻入松江城,隨後佔領城東、南、西三面。第67軍軍長吳克仁親臨第一線督戰。面對被日軍圍殲的危險處境,吳克仁率餘部出北門向西撤退,日軍佔領松江,切斷滬杭鐵路。9日黃昏,吳克仁在指揮部隊渡河時,被敵軍擊中,不幸遇難。

  吳克仁,1894年出生於吉林省寧安縣。1933年春,日軍侵略熱河,吳克仁被任命為第117師副師長,參加長城抗戰。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發生混亂,吳克仁力挽狂瀾,避免了一場自相殘殺的災難。「盧溝橋事變」後,吳克仁率全軍將士主動請纓,在淞滬會戰中犧牲於上海松江,時年44歲。

  11月11日,日軍以死傷5萬餘人的代價佔領上海。上海市長俞鴻鈞致書全城市民,宣告上海淪陷。國軍部隊在極其混亂的情況下進行撤退,不久,上海周邊的蘇州、無錫、嘉興等地相繼陷落。11月底,淞滬會戰結束。

  自11月5日至8日,日軍上海派遣軍為了順利完成渡江作戰任務,對中國第九集團軍及左翼作戰軍連續發動牽制性攻擊。第九集團軍自顧不暇,無法轉調兵力。趁此機會日軍第10軍急襲松江,與第108師展開激戰,並於8日夜攻入松江城,隨後佔領城東、南、西三面。第67軍軍長吳克仁親臨第一線督戰。面對被日軍圍殲的危險處境,吳克仁率餘部出北門向西撤退,日軍佔領松江,切斷滬杭鐵路。9日黃昏,吳克仁在指揮部隊渡河時,被敵軍擊中,不幸遇難。

  吳克仁,1894年出生於吉林省寧安縣。1933年春,日軍侵略熱河,吳克仁被任命為第117師副師長,參加長城抗戰。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發生混亂,吳克仁力挽狂瀾,避免了一場自相殘殺的災難。「盧溝橋事變」後,吳克仁率全軍將士主動請纓,在淞滬會戰中犧牲於上海松江,時年44歲。

  11月11日,日軍以死傷5萬餘人的代價佔領上海。上海市長俞鴻鈞致書全城市民,宣告上海淪陷。國軍部隊在極其混亂的情況下進行撤退,不久,上海周邊的蘇州、無錫、嘉興等地相繼陷落。11月底,淞滬會戰結束。

  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總數達75萬人以上,包括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財政部稅警總團等。有資料顯示,中國軍隊傷亡人數達30萬,而日軍投入總兵力達28萬人,傷亡5萬人左右。戰後陳誠總結說,中國軍隊此役投入兵力數倍於日方,最終仍然失利,並且傷亡人數也數倍於日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裝備遠不如日軍,人海戰術畢竟難敵火海戰術。

  參加過八一三淞滬會戰的黃維,發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感歎。很多親歷者都表示,難以使用文字來描述那樣一種空前的悲壯與慘烈。在這場中日雙方投入百萬兵力的對決中,中國軍隊幾乎一天就要消耗掉一個師。今日看來,中華民族在危亡中的民族精神,在淞滬戰場上寫下了最光輝的一筆。

  雖然,淞滬會戰以中國軍隊失敗告終,丟掉了上海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也失去了中國最大的抗戰資金籌措地,但它粉碎了日軍「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瘋狂叫囂,為中國重工業物資的轉移贏取了時間,從此把日軍拖入了持久作戰的深淵。

  淞滬會戰爆發後,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軍力無法抵抗日本發動的軍事進攻,甚至認為抗戰簡直是發瘋。但中國軍隊通過數月的艱苦卓絕地浴血奮戰,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作為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特使,海軍陸戰隊上尉埃文思·卡爾遜在淞滬大戰最激烈時來到上海,後來他向羅斯福總統這樣報告:「我簡直難以相信,中國人民在這樣危急的時刻是那樣齊心協力。就我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觀察,我從未見過中國人像今天這樣團結,為共同的事業奮鬥。」

  淞滬會戰是中國軍隊第一次海陸空立體協同作戰,也成為亞洲歷史上的第一次現代化戰役。對於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言,通過淞滬抗戰大量抽調全國各地實力派軍隊參戰,在全民抗戰、軍事統一的前提下,形成了政治上空前團結的局面。這應該是蔣介石實施淞滬抗戰的又一個重要戰略意圖。

  中國軍隊在3個月的淞滬會戰中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前期投入的全部是中央精銳嫡系部隊,打消了國人對於政府抗戰決心的疑慮。在中央的感召下,地方實力派也開始奮勇爭先。中國軍隊雖敗猶榮,不但吹響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嘹亮號角,還向全世界顯示了同仇敵愾、萬難不屈的民族精神與民族之魂!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