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變法的意義:公元前401年,楚聲王子類立,是為楚悼王(前401-?81年)。其時,由於各國競相改革成功,重又開始激烈的爭奪。這時的爭奪與春秋時期的爭奪已明顯不同,過去是爭奪與國,旨在立威定霸;現在則是爭城略地,吞併他國,具有新的封建兼併戰爭性質。入戰國後,魏國崛起,與秦爭戰不止。公元前408年,魏盡佔秦河西地,秦退守洛水。魏敗秦後,三晉解除了後顧之憂,即轉向中原,首先集中力量打擊齊...
北宋佞臣鄧綰:靠著北宋變法政局動盪平步青雲
中原腹地的開封由於是戰略要地,它的城牆結實厚重固若金湯。開封人說誰臉皮厚,往往會用「城牆拐彎」來形容,北宋鄧綰(1028~1086)的臉皮比城牆拐彎還厚。他諂媚不擇手段跑官跑出了「層次」,大言不慚明目張膽要官要出了「水平」,那句傲視群雄「笑罵從汝」的名言今日聽來也是如雷貫耳。
鄧綰天分很高,科舉考試考了個禮部第一,極致聰明的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凌絕頂而眾山小的情結。入仕之後,...
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為何成不了明治維新?
約一個半世紀前,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同一時期在中國發生了洋務運動和後來的戊戌變法。前者取得巨大成功,日本這個島國向現代化國家迅速邁進;而後者則以失敗告終,導致清王朝繼續抱殘守缺,最終走向覆滅。 最能說明兩國同時變法維新不同成果的就是清廷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中國除敗退出朝鮮,被割去台灣、澎湖列島之外,損失遠不止賠償2億兩白銀。據日方有關資料,日本所得賠款及掠奪財物總計約合庫...
宋朝後宮裡的傳奇皇后:守護變法天平保全蘇軾
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寢宮裡休息,一聲淒厲的慘叫撕碎了夜空。侍衛叛亂、闖進後宮殺人了!這讓習慣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緊張,倒是曹皇后先鎮定下來,吩咐嚴守官門,保護仁宗,又派心腹去調救兵、預備救火——這一點非常聰明,正是她的預見,叛賊們縱火燒宮的計畫流產了。這一夜之後,曹皇后在史書上留下了生動的形象。 第一次變法的旁觀者 宋仁宗有三個皇后:第一個郭皇后是「包辦婚...
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悲劇:吳起變法失敗被射死
這是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悲劇之一。吳起死在了楚悼王熊疑的遺體上。吳起當時正在參加熊疑的遺體告別儀式,那些在改革中喪失了榮華富貴的人趁機手持弓箭想射殺他,吳起見勢不妙,便急中生智衝向熊疑的遺體,趴在他身上尋求保護。但是,箭還是射過來了,有幾支箭甚至射到了熊疑的遺體上。 春秋末年,經過長時間的混戰和兼併,諸侯列國中只剩下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以及南方的楚等。其...
解讀王安石變法失敗遭嘲弄:宋史稱其「虎頭牛耳」
導讀:王安石領導的「熙寧變法」,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變法失敗後,士大夫不是對變法利弊得失的權衡總結,而多是對王安石個人的嘲弄和攻擊,他們或從形象、習慣入手,或從性格、經歷著筆,給王安石貼上了一系列神神叨叨和稀奇古怪的標籤,頗見搞笑的一面。宋人正史或野史,連篇累牘地圍繞他的外貌做文章,或說:「虎頭牛耳」,或說:「臉孔黧黑,膚理如蛇皮」,或說:「目不停轉,視物如射」。北宋邵...
宋神宗趙頊簡介 倡導變法中興國勢的宋神宗
宋神宗簡介:宋神宗趙頊(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趙仲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謚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英宗趙曙長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國公;後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受封淮陽郡王;治平元年(1064)進封穎王。治平三年立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為神宗,時年20歲。 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
晚清百姓看「戊戌變法」:康黨想謀朝篡位當皇帝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風雨如晦,殺氣陰森。戊戌變法失敗了,譚嗣同、楊銳、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等「六君子」在這裡引頸就戮。
劊子手的屠刀,寒光雪亮。臨近午時,行刑時間到了。「六君子」被推上刑場強按在地。譚嗣同大叫:「某有一言!」監斬官軍機大臣剛毅扭頭不理。譚嗣同朝著剛毅的背影,悲憤地仰天長嘯: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揭秘戊戌變法背後的大陰謀:康有為黨暗藏革命?
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後,似張之洞這般較透徹時局者,多因「中國民智未開,既不足與陳高深之義,君權太重,更不能容無忌諱之言」,而退居一隅坐觀形勢;結果使僅「竊東西洋皮毛」的「康有為輩」成了變法旗手。1 康有為賴以指導維新的思想,本就粗製濫造 所謂僅「竊東西洋皮毛」,雖是李鴻章對康有為的評價,卻也相當中肯。康氏學問淺陋,同時代人多有指摘。如葉瀚評價稱:「南海偽學,其勢雖昌,其...
揭秘:司馬光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是一場騙局?
導讀:說起王安石和司馬光,可謂家喻戶曉。兩人同為一個時代的佼佼者,本來惺惺相惜,是一對好朋友,但司馬光為什麼要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兩人的政見不同嗎?筆者認為,司馬光是個聰明人,他反對王安石變法純粹是一場騙局。 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他「手不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