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在三國時期堪稱一代名將,為曹氏集團的振興與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樊城之役,因為一著不慎,被關羽水淹了七軍。於禁兵敗後先是被關羽羈押,呂蒙奪取荊州以後,又被孫權軟禁在江南。曹操死後,孫權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劉備,從改善孫曹關係的角度出發,才把於禁放回江北。回到魏國後,曹丕對於禁戰敗後沒有殺身成仁的做法深表不滿,用龐德戰敗被殺的事跡羞辱於禁,於禁心情壓抑,不久抑鬱而死。一場...
揭秘:詩仙李白為何對詩聖杜甫讚美之詞寥寥無幾
杜甫保存至今的詩歌作品中,跟李白有關的,共十五首,其中多數作品充滿了對李白其人的真摯思念和對李白詩歌藝術的熱烈讚美。而李白保存至今的詩歌作品中,跟杜甫有關的,不過區區四首,思念與讚美的沒有杜甫對李白那麼多,讚美之詞更是付諸闕如。許多人因此認為,杜甫是李白的狂熱崇拜者,而李白則不甚看重小自己十一歲的杜甫,對杜甫的詩歌藝術並不欣賞。
我認為,這種看法是經不起推敲的。
...
解密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其實並不「風流」
在民間,提及明代書畫家、文學家唐伯虎,總冠之以「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名。這裡的「風流」有文采飄逸、性情狂放不羈之意,但更多的是被理解為形跡放縱,尤其是當今關於唐伯虎的眾多影視作品,為了吸引觀眾眼球,提高收視率,常將他的浩然才氣與逛青樓睡妓院、貪圖色慾混為一談。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真的是一位風流好色之徒嗎?
我們先來看看唐伯虎的人生遭遇。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
梁山好漢們為什麼不怕坐牢?不怕坐牢的背後奧秘
在看《水滸傳》時,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梁山好漢們殺人放火十分隨意,談起坐牢來,更是如吃飯喝水般簡單,就像去旅遊了一番回來,這十分令人費解。 最典型的是梁山的大哥宋江,他在殺了閻婆惜被抓住之後,被判刺配滄州。他的父親宋太公在他被抓時就教導他,你到江州去,不要去做強盜。宋江知道父親是什麼意思,就回應道:「皇上新立太子,已大赦天下,必當減罪。孩兒服刑也有期限,將來還可...
揭秘:歷史上是誰把曹操變成了白臉的奸臣?
在中國的歷史人物中,曹操是最具爭議者之一。對他的評價歷來在奸臣和梟雄這兩極中搖擺。「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之類的話為他「招黑」無數,而政治、軍事上乃至詩歌創作上硬邦邦的成績也為他贏得了受人尊重的資本。作為著名人物,歷代對他的評價也同步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生態,很值得研究一番。 1958年前 曹操是奸臣,「白臉」的代表人物 人們印象中,曹操是個壞人,這多半要拜明朝羅貫中的...
戰國歷史上被載入史冊的五大最猛忽悠都是誰?
有一種謀略叫「忽悠」。 中國戰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載入史冊的五個最猛大「忽悠」,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各自的忽悠術: 1、最炫的大忽悠"燭之武" 忽悠術揭秘:以迂為直,以退為進。避開關鍵,淡化主題,故意繞開的敏感之處,大談其他的利害關係,給你下猛料,使你的思路為之左右。 忽悠過程回放:燭之武是春秋時期的鄭國人。一次晉國和秦國聯合攻打鄭國,燭之武受托出使秦國,開始忽悠秦穆...
在三國歷史中少年劉備竟是一名「土匪頭子」?
陳壽在《三國誌》中寫得十分婉轉,他說劉備專愛結交豪俠,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三國誌》中所寫的「豪俠」實際上是一種尊稱,說白了,劉備專愛結交流氓、土匪、罪犯這樣的人。從劉備的家庭出身來看,他生在貧寒的家庭,父親早逝,僅能靠編織竹蓆、草鞋為生。面對這樣的家庭環境,劉備卻屢屢做出與本人身份不等的事情來。首先,家中一貧如洗的劉備母親竟然能供劉備讀書,並且投靠在前任九江市長盧植的...
古人是如何過元宵節的?揭秘古代元宵節習俗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代稱夜為宵,故稱「元宵」。由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又分別是春、秋、冬三季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並稱「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日為上元,有張燈之俗,所以又名為「燈節」。《歲時節日裡的中國》一書娓娓講述從皇宮帝苑到市井閭巷的悠悠往事,逼真再現傳統中國人生活百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豐富全面的元宵節,多樣的習俗可以帶領...
歷史最短的「正統王朝」:後漢立國只有短短四年
五代十國是介於唐宋之間的一個混亂時期,也是中國帝王時代錢幣制度最亂的時代之一。 為什麼說「最亂」?因為那個時代流行的錢幣,既有唐代鑄造的「開元通寶」和各色年號錢,也有唐朝滅亡後各獨立王國繼續鑄造的唐式錢幣,還有大大小小各王國以自己名義鑄造的錢幣,既有銅錢,也有鐵錢、鉛錢,甚至泥錢。 五代的五個王國都至少鑄造過一種錢幣,而十國中倒有近1/3的國家,從誕生到滅亡,連一種錢幣...
日本迷中國兵書:二戰前後日本天皇帶頭學習中國兵書
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兵書最早也是最多的國家,而日本是中國兵書傳播最早也是研讀最廣的國家。此間學者稱,日本人對中國兵書的興趣之濃,研究熱情之高,經久不衰,實屬罕見。 日本經過近100年的戰亂,到了德川幕府時代,重視以文武一致為理想為武士的風範,產生了日本第一次《孫子兵法》研究熱潮。當時日本研究《孫子兵法》就有50餘家,研究、註釋、講解、運用者層出不窮,研究成果初現。 刊印註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