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抗倭能臣胡宗憲何以落到獄中自殺的結局
他聰明好學,擅長詩文,流世著作十餘種:他二十七歲中進士,步入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他善兵法謀略,抗倭立奇功;他品行不端遭非議,最終死於獄中。胡宗憲的一生令人欽佩,更令人歎息!
家世和起步
胡宗憲(1512-1565),南直隸徽州府績溪華陽鎮龍川村人。其曾叔祖曾中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胡宗憲出身縉紳世家,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時喜兵法謀略之書,對科舉功名不感興趣。後在家長規勸下,才專心科舉。於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進士,後官至兵部尚書。在安徽績溪龍川村(現為大坑口村)村頭,至今還立著頌揚他事跡的「奕世尚書坊」(「奕世」指代代相傳)。
嘉靖十九年(1540),胡宗憲初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縣令,就顯示出了能臣的才幹。他先組織民眾撲滅旱蝗之災,後對為害多年的強盜進行安撫勸降。胡宗憲的文韜武略,在治理益都已牛刀小試了一把。嘉靖二十一年(1542)起,胡宗憲母親和父親相繼去世。他回鄉守孝五年。期間,刻苦攻讀《大學衍義》《武經七書》等書,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後以御史身份巡按宣府、大同等邊防重鎮,也頗有作為。嘉靖三十年(1551),他又巡按湖廣,平定苗民起義。在胡宗憲入仕的十年裡,政績顯著。嘉靖三十三年(1554),33歲的胡宗憲被欽點為浙江巡按監察御史。這次任命進一步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台,他抓住了機遇,在東南海疆建立了抗倭奇功。
東南沿海地區的倭患,起於元末明初。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倭患驟然加劇。胡宗憲此時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足見朝廷對他寄予厚望。胡宗憲臨行立下誓言:表示不擒獲王直、徐海兩大倭寇首領,誓不回京。上任伊始,針對轄區內官兵紀律鬆弛的現象,他以賞罰為手段,大力整頓,很快使軍紀士氣就得到恢復。
胡宗憲到浙江不久,內閣首輔嚴嵩的義子,工部右侍郎趙文華,以祭海為名,到沿海督察軍務。趙文華為人小氣奸詐。浙江總督張經、巡撫李天寵因沒有投其所好,先後被他陷害而死。胡宗憲在與趙文華共事時,小心謹慎,圓滑行事,不僅沒有開罪趙文華,還極力討好他。在趙文華的力薦下,胡宗憲很快升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軍務。至此,胡宗憲有了大展宏圖的舞台。他一方面招攬各種人才,重用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把足智多謀科舉不得志的奇才文人徐渭招為幕僚;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練兵,成就最大的是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在胡宗憲的抗倭生涯裡,最能體現其膽識才幹、最有影響的事情就是他與同為徽州老鄉的兩大倭寇首領王直、徐海的鬥智鬥勇,並最終剿滅他們。
擒賊先擒王——誘殺王直
王直,也稱汪直。王直頭腦靈活,主意多,天生是塊做生意的料。他為人仗義,組織能力出眾,深得眾人的擁護,人們稱他為「五峰船主」。起初,王直只是違反朝廷海禁政策,從事海上貿易。後來隨著東南沿海局勢的緊張,為增強自身實力,王直廣招亡命之徒,還和日本倭寇相勾結,長期旅居日本,組建龐大的海盜集團,成為東南沿海地區實力最強大的倭寇集團。胡宗憲在對倭患形勢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研究後,認為實力強大的王直是東南倭患的核心人物。而他的前任們只懂以武力剿殺倭寇,不懂智取,最後不但沒完成朝廷使命,還招殺身之禍。為避免重蹈覆轍,胡宗憲制定剿撫並舉的策略。用計謀招擒王直,贏得了抗倭鬥爭的關鍵勝利。
為表示招撫王直的誠意,胡宗憲與王直自認同鄉,將王直的家人從監獄中放出來,並妥善安置。嘉靖三十四年(1555),胡宗憲秘派知海情、有謀略的蔣洲和陳可願到日本。表面上兩人的任務是宣諭日本諸島停止侵犯中國,實際上是偵探王直,對他進行招撫。兩人的行動很成功。通過王直的義子王激,他們見到了王直本人。一方面以明朝的軍事實力對王直進行威懾,另一方面,以王直的家人為籌碼,說服王直立功贖罪。王直原以為妻母早已被朝廷誅殺,今喤到家人平安,表明願意立功贖罪,但狡猾的王直卻將蔣洲扣留。兩後年,王直才以送蔣洲回國的名義,帶領倭寇數千精兵,滿載火炮等武器,停靠在舟山岑港。胡宗憲趕緊部署沿海各衛所高度警戒。同時,胡宗憲還派有勇有謀的王姓千戶裝扮成賣菜人,接近王直,並很快騙得信任。一天晚上,趁王直到王千戶的船上飲酒的機會,王千戶將船的纜繩解開,使船順水漂到岸邊。胡宗憲終於有機會見到王直。並對他禮遇有加。這樣,王直對胡宗憲的防範開始鬆懈。
接著,胡宗憲又使計,邀王直義子王激同居一室,將寫好的請求朝廷赦免王直的奏疏和十多篇部將的請戰書放在書桌上。胡宗憲假裝出門赴宴,有意讓王激看到這些文書。深夜,胡宗憲裝作喝醉而歸,酣然入睡。王激偷偷將文書抄送給王直。王直看了之後,疑懼頓消,只帶著兩名隨從來拜見胡宗憲。胡宗憲在對他安撫一番後,讓他去杭州見巡按御史王本固,誰知王本固將王直逮捕入獄。按胡宗憲設計的連環計,下一步的計畫,是利用王直將其餘部一舉剷除,他原本計畫請求朝廷赦免王直,好利用他的聲望招撫其他倭寇,誰知王本固堅決要求處死王直,朝廷此時也在盛傳胡宗憲接受了王直的重賄。胡宗憲沒有辦法,只得同意處死王直。最後,胡宗憲只能派俞大猷、戚繼光的軍隊,圍剿王直在舟山岑港的餘部。王直後來在杭州被斬。
《金雲翹傳》的創作原型——擒殺徐海
清朝廣為流傳的通俗小說《金雲翹傳》,講述的是嘉靖年間第二大倭寇海盜集團首領徐海和王翠翹感人悲壯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還傳到越南,越南古典長詩《金雲翹傳》,講述的就是王翠翹的傳奇故事,這部長詩對越南近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徐海是頗有幾分傳奇色彩的人物,少時做過和尚,後來隨叔叔徐惟學以及王直等人從事海上貿易。徐惟學曾將徐海作人質,向倭寇抵貸大批銀兩,後無力償還被殺,徐海走投無路,被迫與倭寇勾結,開始了海盜生涯,徐海具有傑出軍事組織才能,逐漸組建了一支數萬人的海盜集團。胡宗憲任浙直總督時,徐海已與王直分裂。胡宗憲曾率軍與徐海進行激戰。這次激戰讓胡宗憲認識光憑武力剿滅徐海難度太大,得想辦法智取,奇才幕僚徐渭及時向他推薦太學生羅龍文(徐海的同鄉)去招撫徐海。羅龍文不辱使命,按照胡宗憲的事先安排,離間了徐海與另兩名海盜首領陳東、麻葉之間的關係,使三人分裂。隨後,胡宗憲再尋機各個擊破。
胡宗憲曾派人給徐海送去招降書,徐海回信言辭相當得體,對海盜中有如此文才出眾的人,胡宗憲深感意外,特意把送信人叫來詢問。原來文才出眾的人是徐海身邊的愛妾——王翠翹。回信是王翠翹代寫的。她本是官宦人家的女兒,因父親獲罪,賣身救父,流落青樓。王翠翹的容貌和才情都稱冠一時。徐海慕名而去,兩人一見鍾情,徐海便為王翠翹贖身,婚後倆人十分恩愛。徐海集團的文書,王翠翹寫得又好又快。徐海不僅非常寵愛她, 還非常敬重她,軍中事務也願多聽她的意見。這一詢問,讓胡宗憲很快找到了解決徐海的辦法。
為表示招撫的誠意,胡宗憲送給徐海和王翠翹大批價值不菲的財物。還派人私下對王翠翹說:「徐將軍如投誠,定可當上大官,你也會被封為誥命,衣錦還鄉,這比海上為寇強多了!」出身官宦人家的王翠翹聽後心動,力勸徐海歸順,並設計將陳東和麻葉等倭寇頭目獻給胡宗憲。徐海對她言聽計從,結果反加快了覆滅。嘉靖三十五年(1556),徐海進平湖城請降。此時,徐海雖進城表示歸順,但其數千倭寇屯於城外。胡宗憲一邊穩住徐海,一邊加緊部署兵力。還讓已經投降的陳東率領其部攻擊徐海。徐海倉惶出逃,途中負傷,官兵將徐海團團圍住,徐海大呼:「翠翹誤我!」最後投水而亡,王翠翹被俘。傳說,王翠翹被俘後向胡宗憲請求讓徐海入土為安,胡不許;請求去做尼姑,胡仍不許,反要將她許配給一名小兵。王翠翹責問胡宗憲:「你誅殺歸順之人,天理難容啊!」她哭喊道:「徐郎呀,我辜負了你!」後寫詩一首,投水自盡。她的詩寫道:建旗海上獨稱尊,為妾投誠拜戟門;十里英魂如不昧,與君煙月伴黃昏。
獄中自殺
消滅嘉靖年間兩個最大的倭寇集團,胡宗憲迎來了事業的最高峰。與胡宗憲多年抗倭鬥爭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彈劾,但因其抗倭有功,每次他都能有驚無險。可是,他卻捲進了官場集團的政治鬥爭,最終斷送了性命。胡宗憲是由嚴嵩義子趙文華舉薦而陞遷的,在人們的眼裡,他屬於嚴黨。嘉靖四十一年,嚴嵩失寵,所謂「樹倒猢猻散」,時任南京給事中陸鳳儀馬上以貪污軍餉、濫徵賦稅、黨庇嚴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彈劾胡宗憲。很快皇帝下令罷免他的職務,念其抗倭功勞,皇帝網開一面,給了他一條生路。胡宗憲帶著無盡的失落回到家鄉。
胡宗憲原想就此退居鄉野,不問政事,可「樹欲靜而風不止」,他的政敵們沒有忘記他,嘉靖四十四年(1565),滅頂之災從天而降。曾經協助胡宗憲抗倭的羅龍文犯罪被抄家,御史意外發現胡宗憲被彈劾時寫給羅龍文賄求嚴嵩兒子嚴世蕃作內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胡宗憲自擬的聖旨一道。皇帝聞此事後大怒,對胡宗憲降旨問罪。胡宗憲被押赴至京。在獄中,他寫下萬言的《辯誣疏》,遞交上去後,卻石沉大海,徹底絕望的胡宗憲,在寫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的詩句後,自殺身亡,時年五十四歲。他的死,雖然是官場政治鬥爭的結果,但更是他品行不端埋下的禍根。
胡宗憲與趙文華及嚴嵩父子關係密切。當初趙文華赴浙江祭海時,不顧抗倭戰爭大局,上疏對浙江總督張經構罪陷害。胡宗憲在此事中扮演了卑鄙的角色,他追隨趙文華上疏彈劾張經,且對浙江巡撫李天寵也進行陷害。這種助紂為虐的行為,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陷。趙文華死後,胡宗憲又重金賄賂嚴嵩。他的一擲千金贏得嚴嵩的幫助。在被彈劾時,嚴嵩多次幫他化險為夷。胡宗憲最後入獄,就是因賄求嚴世蕃作為內援的信件而引起。
胡宗憲侵吞軍餉、生活奢侈,也是不爭的事實。他通過在浙江加派「提編」等額外稅賦和請求留存浙江鹽銀等手段,聚斂了數額巨大的錢財。其中,有一些錢財是用在招撫倭寇上,但大部分還是供他自己揮霍。據傳,有一次,胡宗憲宴請織造太監和李子元,居然用兩百名侍女陪飲,這名太監拿出五兩金子表示感謝,胡宗憲冷笑一下,不予理睬。李子元僅賞一兩金子,被胡宗憲當場扔到了水裡,還笑著說:「您這是在羞辱我吧!」以胡宗憲的薪俸根本無法維持如此奢糜的生活,他的所作所為自然會引起朝臣們的非議,成為彈劾的對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與同屬明代白璧無暇的能臣于謙相比,胡宗憲是帶有瑕疵的能臣,他的下場,對後人是有警示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