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軍加入南明陣營之後,在李定國領兵出擊下,南明在南方局勢似乎又有了翻盤的樣子。這對滿清非常不利,如果這個局面繼續下去,那麼清廷還能不能震懾住南方的督撫、北方的蒙古都很難說。更何況西南、兩廣、福建還有手握重兵的三藩。為了控制三藩,尤其是其中實力最強的吳三桂,清廷廷一向軟硬兼施,不但有強大的八旗軍事威懾,吳三桂對此已頗有怨言,如果清廷局面繼續不利,讓吳三桂認為清廷已經奈何...
明朝的內閣和英國君主立憲制下確立的內閣趨同?
有人說明朝文官集團權力很大也就是內閣,有時候甚至能左右皇帝的意志。而且六科還有對聖旨的封駁權。這在形式上很貼近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中的內閣這一角色。但是實際上這兩種體制有本質上的差距,下面小編為大家分解下。 首先來看明朝的內閣: 明朝最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其中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吳元年,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
中國歷史上被勒死的三位皇帝是誰? 皇帝離奇死因
中國歷史上被勒死的三位皇帝是誰?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上,做皇帝的也就幾百個,但是他們的結局卻盡不相同,有的則是病死,有的則是被毒死,有的則是自殺而死等等,但是被勒死的皇帝卻不常見,歷史上就只有三位,一位是隋朝的煬帝楊廣,一位是五代時期後唐的第三任皇帝,即唐閔帝李從厚,另一位就是南明永歷帝朱由榔。 一、被絹帶活活勒死的隋煬帝楊廣 提到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大家都習...
誰取走了孫中山的肝臟?解密孫中山肝臟去向之謎
導讀:孫中山先生病逝後,為便於遺體保存,內臟被取出,並將肝臟留存。此事對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及其子孫科以及在醫院照料的國民黨要員吳鐵城、鄭洪年等也是保密的,他們被告知,肝臟已焚化。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北京臨時政府按照孫中山的遺囑決定保存遺體,遺體的防腐手術是在協和醫院進行的。當時孫科、鄭洪年、馬湘等人都在場。手術完成後,醫生拿著孫中山的遺髒給孫科等人看過並告...
乾隆南巡為何演變成了娛樂事件?真是為找生母嗎
乾隆皇帝下江南,所到之處留下多座行宮,也留下無數傳說。近百年來,這些傳說多以「秘史」「野史」的面目出現。最近幾年,借助多部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劇,乾隆的形象更是呼之欲出:他自小就不得父皇雍正的喜歡,完全是沾了爺爺康熙的光,才被立為太子;他關心民生疾苦,常常帶一兩個隨從就下江南微服私訪;他生世撲朔迷離,一輩子都沒搞清自己的親爹親媽是誰;他之所以要六下江南,就是要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褒姒是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褒姒一笑
周幽王平日看慣了群妃的奴顏媚骨軟殼態。對於這樣一個冷艷無匹的妙齡女子,周幽王感到格外新鮮,不但沒有怒從心頭起,反而湧起憐香惜玉之意。 周幽王樂呵呵地走回寶座,正了正朝服,道:「褒姒,我封你為妃,你以後就和孤王享福,別回褒國了。今晚就進內宮好好持服侍孤王。呵呵。」 褒姒聽周幽王此言,知道自己已入虎穴狼穴,逃生無望。又想到自己日後要服侍此等淫君,不禁珠淚縱橫。 周幽王...
歷史竟然如此詭異:咸豐皇帝的皇位竟是哭出來的
道光皇帝共有九個兒子,前邊三個都死了,第四個皇子便是奕寧,若論長幼挨個兒,應立四皇子奕寧為太子,可六皇子奕新無論是口才、文才、武功都比奕寧強,因此道光一直拿不定主意,多次對四皇子和六皇子掂量考驗。道光三十年春,這天風和日麗,道光要帶領六個皇子去南苑打獵。意在考驗各個皇子文才武略和應變能力,以便確立皇位。皇帝要選太子。這已是公開的秘密了,因此六個皇子各做準備,都想取得父皇...
歷史上有齊王劉肥這個人嗎?劉肥是怎麼死的?
熱血古裝戰爭劇《楚漢傳奇》主要講述了秦朝末年農民起義、楚漢之爭、西漢建立的一段故事。並且,該劇主要圍繞陳道明扮演的劉邦為中心,打破了以往以項羽為中心的悲劇角色故事。在這部電視劇中,劉肥是劉邦的兒子,那麼,在歷史上,劉邦真的有這麼一個兒子嗎?劉肥是誰的兒子?母親是誰?劉肥是怎麼死的? 楚漢傳奇劉肥簡介 劉肥,是劉邦的第一個兒子,但是因為劉肥的母親曹氏,不是劉邦的妻子,因而...
皇家秘密:乾隆12歲時首次面見康熙都幹了什麼?
圓明園是康熙帝親自提筆命名的。為什麼叫圓明園?園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其中,「圓」是指個人的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賢明君主的理想標準。那麼清朝的皇帝們,在圓明園裡是怎樣生活的呢?
祖孫三代賞牡丹
根據《清實錄》...
方伯謙之死是一樁冤案嗎?還原真實的方伯謙
提起方伯謙,看過電影《甲午風雲》和電視劇《北洋水師》的觀眾,應該不會陌生。那是一個貪生怕死的艦長,先是在豐島海戰時臨陣脫逃,致使運兵船高昇號被日本軍艦擊沉,一千多中國官兵壯烈殉國;後來是大東溝海戰,與「撞沉吉野」的鄧世昌形成鮮明對比,方伯謙再次逃跑,致使艦隊陣型大亂,中國再一次敗於日本。而這場海戰的失利,直接導致了整場甲午戰爭的失敗。由此看來,方伯謙罪莫大焉,堪比琦善和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