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有的正史、野史、詩詞、小說、筆記等資料來看,我們的先民男性似乎並不怎麼關心女人的胸部是否波濤洶湧。即便女人不幸做了「太平公主」,他們也無所謂,他們所關心的,或者說能夠引起他們色迷迷審美興趣的是,女人的身材是否苗條,皮膚是否白淨,五官是否端正嫻靜,小腳是否符合三寸標準等等,至於酥胸嘛,是大是小,是真是假,均不在他們的審美之列。 綜合各種資料和相關專家的研究成果,我們...
唐朝史上歷經三代皇帝的英國公李勣的忠義與圓滑
導讀:在《隋唐演義》中,徐茂公能掐會算,料事如神,類似智多星吳用的角色,不過,這只是小說家的杜撰。其實,徐茂公原型即隋唐名將李勣,原名叫徐世勣,因字懋公,故民間傳說稱他為徐茂公。投唐後,李淵給他賜姓,改名為李世勣。貞觀年間,為避李世民的諱,又去掉「世」字,就叫李勣。僅就改名一事,就可見他一生的不平凡。 李勣出身種田為業的大戶人家,雖然家道殷實,但他不安於富足安逸的生活...
奇怪的信仰:明朝皇帝朱厚照信奉伊斯蘭教
為什麼會在明代正德年間,出現這麼多帶有阿拉伯文文飾的器物呢?這就不得不談一下明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崇信伊斯蘭教,在其在位期間(1506—1521),曾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各個宗教進行過評述,他認為:「儒者之學雖可以開物成物,而不足以窮神知化。佛老之學,似類窮神知化而不能覆命歸真。蓋諸教之道各執一偏,唯清真認主之教,深源於正理,此所以乘萬世...
乾隆皇帝年夜飯都吃些什麼?
每年的春節是漢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除夕夜的年夜飯代表著全家的團圓與幸福,漢族老百姓過年的歷史源遠流長,那麼,身為少數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過年?除夕晚上皇家的年夜飯究竟吃什麼?有何特別的講究嗎?
清朝的帝王們大都喜寒怕熱,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暢春園」、「圓明園」等園林裡度過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節,才起駕回到宮中過年。皇帝一般在臘月二十六日就「封筆」、「封璽」,停止...
入關後10位皇帝9位漢人血統:到底誰統治了清朝
清朝12位皇帝(其實入關的只有10位),其中多達9位有漢族血統,尤其康熙、嘉慶2位的漢族血統佔了一半;其他7位則不到一半。清朝本是由關外東北滿洲貴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就血緣而言,清朝的12位皇帝,除入關前的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宗皇太極外,其餘10位都不是純粹的滿洲血統:順治皇帝的生母孝莊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族人,滿、蒙血統各佔一半。 康熙皇帝的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是漢族人,大臣佟圖賴...
揭秘:末代皇帝溥儀結婚五次不能得子的隱情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先後出現了219位「真龍天子」。這些人間帝王都有權廣置「後宮佳麗」。這些皇后皇妃大多是被污辱者、被踐踏者和被玩弄者,她們的下場是悲慘的。溥儀在生活中是很不幸的人。他說:「每次結婚都是看看照片就訂了,不是自願。婉容、文秀給我留下的回憶,是整天吵吵鬧鬧,一點感情也沒有。溥儀一生結婚5次,始終未能留下後代。 溥儀有過5次婚姻,婚姻生活非常不幸福,對此,外界...
劉邦稱帝創造了兩個第一:文盲皇帝和平民皇帝
一、第一個底層小民做天子
公元前202年,劉邦借韓信之力在垓下滅了項羽,又立馬搞突然襲擊奪了韓信兵權,實力穩操一人之手,「老子天下第一」,於是急不可待地由漢王改稱漢皇帝,漢王朝由此開局。
在今天的山東定陶。天寒地凍的北方正月,荒涼破敗的氾水北岸,登基儀式進行得如劉邦的流氓習性一樣潦草而隨意。假戲真做,劉邦的諸侯將相們先來一番「請登帝位」的乞求,劉邦接著假惺惺地來一...
劉豫之死:岳飛是如何設計智除偽齊皇帝劉豫的?
金國扶植的傀儡劉豫是怎麼死的?北宋末年,金軍南下侵擾,迅速攻破汴京,俘虜欽徽二宗,佔領北宋北方大片國土,但由於尚處於奴隸社會晚期的金國無法統治已處於封建社會頂峰的北宋國土,同時也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遺民起義的直接打擊,金國通過在這些地區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權加以統治,偽齊政權便是其一。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濟南知府劉豫殺害抗金將領關勝,投降了金人。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
古代皇帝如何壯陽?揭秘中國古代的「土偉哥」
自古至今,世界各國的君主們,大多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而皇帝則天天都要消耗精力,以身體健康作為渲淫的資本。長年累月,積勞成疾。縱然每天山珍海味,各種營養滋補,恐怕都難以應付。一旦性功能減弱,勢必要在壯陽上大做文章。那時候,還沒有發明偉哥,只能服用起陽的春藥,或是吃一些增強血液循環的鹿茸、牛鞭、淫羊霍之類的壯陽食物。然而,頻繁的性生活,畢竟會影響「龍體」的健康。所以...
宋朝最狠毒的皇帝是誰?為皇位逼死侄子流放弟弟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趙光義登上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帝位。上位後,他立即為三弟趙廷美,皇兄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加官晉爵,還大封宰相、執政大臣和其他朝臣們,實行拉攏和安撫。 讓趙光義生出同室操戈的狠毒用心,許是源於高梁河戰役中的一件意外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七月,在攻打燕京(今北京)的高粱河戰役中,當趙光義中箭受傷逃跑而下落不明時,竟然發生了一件十分意外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