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末時期的彩票為什麼會空前暢銷?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清末時期的彩票為什麼會空前暢銷?

2015年12月12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101 次

  清末時期,國內彩票銷售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武昌、合肥、廣州、香港等南方沿海沿江大中城市,而且無一例外的是各個城市的彩票銷售狀況異常火爆,城市中各階層市民購買彩票大多積極踴躍,也不乏有中彩、中大彩、中頭彩者接連不斷地出現,對此當時各地報紙多有報道,甚至還有中彩者照片刊登出來。上海、南京、武昌等地的報紙甚至還開闢了專版、專欄,對當地彩票行市行情和中彩情況進行大張旗鼓地報道,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動或推進了各地彩票市場的日益活躍。

  據史料記載, 1901年時,上海作為全國彩票銷售的中心,僅正式註冊的彩票公司就多達16家,每月銷售23萬張彩票,月銷售額超過100萬元。除此,還有一批未經批准的彩票小公司、小店舖遍佈上海市區的街頭巷尾。

  在華中重鎮武昌,各類彩票經營店舖星羅棋布,前來購買彩票者絡繹不絕,市民們把購買彩票當成了一種新的相對穩定的營生。據當時報紙報道披露:武昌「每一大街,長不過二百碼,而售彩票者,竟有四家:凡彩票之店,裝飾華麗,頗動人目」, 「大街小巷,招牌林立者,售彩票之處也;兒童走卒,立談偶語者,買彩票之事也。」彩票竟然成了當時一些城市居民生活的一個熱門話題。

  清末時期,國貧民窮,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許多城市貧民甚至連吃飯、穿衣和住房等也都成了問題。然而,當時這種現實情況也並沒有影響到彩票的熱銷。據史料記載,清末時一張彩票的售價為5元,在當時足夠城市平民百姓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零用開支,但許多人家還是願意把自家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錢拿出來去買彩票,哪怕是買彩票中彩、中頭彩的機率微乎其微,他們也在所不辭。


  清末時期,國內彩票行業的頭彩中彩率大致確定為萬分之一,彩金有多有少,除了幾位個別的情況之外,彩票頭彩的獎金一般不少於1萬元。這1萬元彩金當時在上海完全可以購買一幢很不錯的洋樓或者一兩間頗有規模的店舖門市。這對於城市平民百姓來說,確實很有誘惑力的。

  據史料記載,清末彩票頭彩的彩金通常最少占銷售額的20%左右,遠遠高於彩票公司本身從發行該期彩票中所得到的利潤。據說,這個規矩是從國內第一家彩票公司廣濟公司開辦時就被定下來的。比如,廣濟公司創辦後第一個月的銷售額是50000元,頭彩便是10000元。別的公司一般也是這個比例。在20世紀最初的幾年,頭彩最高的是德國商人辦的普益公司,它的頭彩是一座兩層的洋樓,上下60間房,外加平房30間。據說,這些房屋當時價值高達16000元,比其他彩票公司頭彩高出60%,這些房間如果用於出租,每年可得租金1800元,由此對購買彩票的市民很有誘惑力。

  在臨近清朝垮台的那幾年,上海各家彩票公司在不斷加大彩票發行量的同時,也相應地增加了頭彩的彩金,用以吸引和招徠顧客,此方式隨後在南方各省爭相倣傚。比如,湖北彩票公司、安徽鐵路彩票公司的頭彩都達到了10萬元。當時的10萬元是個什麼概念呢? 據說在當時中國很多民營企業的創辦資本不到1萬元,那呢10萬元就是當時一家中型企業的全部資本。如果頭彩得主將彩金用於投資,自然可以穩穩當當地做個企業家,成為一個城市裡的大闊佬。清末時期,人們對購買彩票趨之若鶩,這便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儘管通過買彩票中的頭彩有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但由於中得頭彩的機率十分低微,只有極少數人幸運地中得頭彩,更多的彩票購買者到頭來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據說,在清末時期,上海、南京等地就有為數不少的市民因為購買彩票屢試不爽而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淪落街頭乞討或投水自殺者也不鮮見,由此也直接導致了當時的人們產生了對於彩票銷售的無端痛恨。

  清末時期國內各地彩票市場的異常活躍以及人們瘋狂購買彩票等情形,一直持續到辛亥革命爆發前夕,由於當時社會政局的加劇動盪和城鄉經濟的蕭條敗落,已經使國內各地彩票銷售市場的熱度迅速降低,一些彩票銷售公司也因此關門歇業。

  現在看來,清末時期出現的彩票空前暢銷現象也是極為不正常的,其原因主要與當時社會的沒落與浮躁有關。由於當時的清末社會已經到了頻臨崩盤終結的地步,社會管理秩序空前混亂,傳統禮教喪失殆盡,加之新的社會機制尚未創立,人們的一切都處在迷茫、混沌和無序之中,所以,彩票的興起和暢銷就給了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一夜暴富之類的狂熱與浮躁。然而,當彩票暢銷所推高的人人巴望一夜暴富的社會群體夢想一旦破滅之後,那麼大清社會也就距離最終完結為期不遠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