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臣趙高是秦皇室遠親 有女有婿不是閹人?
由於秦始皇一直寄希望於長生不死,所以始終沒有立太子。但長子扶蘇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被大多數人看好。內史蒙恬率軍三十萬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扶蘇跟隨軍中,顯然是外放鍛煉,準備接班。蒙氏是秦朝戰功最盛的望族,從蒙驁、蒙武起,為秦帝國一統華夏立下赫赫戰功,現在除蒙恬率領秦軍幾乎全部主力部隊以外,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主管最高司法。蒙恬與扶蘇在北方邊境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蒙氏家族應該非常支持扶蘇。
本次出巡秦始皇帶有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行符璽事趙高、上卿蒙毅、少子胡亥,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留守咸陽,蒙恬和扶蘇在北方打匈奴、修長城。史載秦始皇賜詔給扶蘇,讓他把軍事托付給蒙恬,自回咸陽辦理喪事。雖然沒有明說明讓他繼位,但這個召喚明顯帶有此意。不過那時候沒有電話,不能直接通知本人,必須通過一套正式的公文手續,經辦手續的人就是趙高,問題也就出在他身上。
秦皇室贏姓趙氏,這個趙高是皇室遠親,但其父曾犯罪,母親被罰為奴婢,出身相對卑賤。如果是在秦朝之前,是沒有什麼政治前途的,但趙高生在了好時代,只要有才能,就有出頭的機會。趙高文武兼修,練得一身好武藝,又精通刑獄律法,秦始皇任命他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的車輿,還讓他兼任少子胡亥的老師。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上卿蒙毅判其死刑,但秦始皇不但赦免其罪,還官復原職,甚至兼行符璽事,也就是掌管皇帝符璽,相當於貼身文秘。這種工作在後來一般都是由宦官承擔,而《史記》中一句有歧義的「宦籍」,更使很多人都認定趙高是宦官。其實在先秦「宦」只是近臣之意,並非指閹人,趙高有女兒女婿,怎麼可能是閹人?
扶蘇師從蒙恬,胡亥師從趙高,顯然雙方是競爭關係。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推測,蒙毅判趙高死刑,但罪名史書無載,且秦始皇不但赦罪還官復原職,可見這個判罰本身也未必公正,或是雙方爭權中的一次交鋒。始皇在時還可以平衡一下這種爭奪,而他一旦故去,形勢就會完全倒向繼位的一方。本來扶蘇一方佔有絕對優勢,事實也正向這個方向發展,但趙高也不會輕易就範,要利用貼身文秘的職務之便奮力一搏。趙高悄悄扣住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不發,沒過幾天,車隊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大平台村),秦始皇駕崩,趙高先不發喪,而是緊急召來左丞相李斯密謀。
趙高首先說明了皇帝死在外地容易引發動亂,李斯也表示可以贊同,同意將屍體送回咸陽再公佈。然後就是擁立誰繼位,李斯第一反應當然也是扶蘇,而且作為丞相,他怎麼可能容許偽傳詔書這種事。但趙高向他分析了形勢:「君侯才能、謀慮、功高、無怨(指沒有怨恨,群眾基礎好)、長子信之(指扶蘇的信任),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比蒙恬如何)?」李斯還是一個很客觀的人,老實回答:「不及也。」趙高說:「那就對了,扶蘇當了皇帝,肯定用蒙恬作丞相,你最終不能位極人臣而衣錦還鄉。胡亥仁慈篤厚,可以為嗣,請您考慮!」
秦漢丞相制度有時是單獨一個丞相,有時有左、右兩相。歷史上一般以左為尊,但秦、漢初碰巧是以右為尊,李斯這個左丞相其實是二把手,還差一步到頂。不過他只是資歷差了點,以他作為有中國特色封建社會第一代設計師的才華和功勳,登頂毫無懸念,但趙高又為他描述了一副煮熟的鴨子展翅高飛的願景。經過慎重考慮,李斯決定與其合謀,矯發詔書立胡亥為太子。另擬一道詔書給扶蘇,痛斥他率軍不能闢土立功,士卒多耗,還經常直言譭謗,令其不得歸為太子,將軍蒙恬輔佐不力,皆賜死。
扶蘇接到這麼一道詔書,傷心欲絕,立即準備自盡。蒙恬說:「皇上沒有立太子,而且現在外地。朝廷讓臣率領三十萬大軍,公子監軍,這是身繫天下的重責,現在一個使者來就自殺,怎知不是其中有詐?確認一下再死不遲!」蒙恬這話其實很有道理,如果扶蘇回個信確認一下,趙高的詭計很容易穿幫,那時就算撕破臉,且不說趙高矯詔之罪人人得而誅之,扶蘇一方的實力明顯也要強得多。但扶蘇吃了老爸一頓痛斥,再加上使者幾度言語挑唆,羞憤難當,當即自盡。蒙恬還不肯自盡,使者只好暫時留下李斯的舍人(秘書)監軍,飛奔回李斯處報信。
儘管蒙恬還沒死,但扶蘇死了基本上也夠了,趙高等人拘捕蒙毅,率巡視團回咸陽。為了掩蓋秦始皇已死的事實,趙高等人繼續裝出平時侍奉皇帝的動作,每天照常把食物送進車內,照常接受百官遞送的奏章。趙高還把一種非常高檔的食物——鮑魚大量塞到車裡。這當然不是孝敬皇上吃海鮮,而是因為當時天氣很熱,秦始皇的屍體很快開始腐爛,塞鮑魚可以掩蓋屍味。嗚呼!千古一帝,死後竟被臣子如此對待屍體,不勝哀哉!回到咸陽,李斯、趙高立即發喪,擁立太子胡亥,史稱秦二世。對此,胡亥要說的是:我是胡亥,別人也叫我秦二世。我老爸掛了,幾個怪叔叔演了一場很複雜的大戲,掩蓋老爸的死訊,嚇死哥哥,讓我當了皇帝。其實我什麼都沒做,我只是個被即位的。是的,這是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