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古代恐鳥身高超一米:肉搏戰術猶如拳王阿里
古代恐鳥Andalgalornis體重可達到90磅(約合41公斤)
據國外媒體報道,古代恐鳥Andalgalornis體重可達到90磅(約合41公斤),雖然可能無法與人類中的大塊頭相提並論,但根據一項新研究,它們的喙刺以及快速的腳步移動卻不免讓人聯想到拳王阿里的比賽策略。與這位重量級拳王一樣,Andalgalornis也會像蝴蝶一樣移動腳步,像蜜蜂一樣用喙猛刺對手。研究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
這項研究第一次揭示了恐鳥掠食方式的細節。這種不會飛翔的鳥類已經滅絕,以非比尋常的碩大身軀和令人生畏的頭部而著稱。Andalgalornis的高度可達到4.5英尺(約合1.37米),是恐鳥家族的「中號」成員。CT掃瞄結果顯示,這種鳥的頭骨上下前後均非常堅硬,但兩側卻相對脆弱。
研究報告合著者勞倫斯·維特默對「探索新聞」表示:「兩側較為脆弱意味著這種鳥無法戰勝類似喬·弗雷澤(著名拳擊手,善於打出有力的擺拳)那樣的獵物,與這種獵物的搏鬥要面臨喙破裂的風險。但由於上下都較為堅硬,再加上出色的靈活性和速度,這種鳥能夠像拳王阿里一樣對付獵物。」
維特默是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整骨療法醫學院的古生物學和解剖學教授。他指出,這種肉食鳥類採用「有進有退的策略」,連續用類似短柄斧的喙向下猛刺,當突破口擴大後,又會小心翼翼地展開外科手術式的攻擊。
維特默及其研究小組將恐鳥的CT掃瞄結果交給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計算生物力學研究組負責人斯蒂芬·瓦羅。瓦羅創建了有關恐鳥以及目前兩種鳥類的3D工程學模型進行比較,一種是鷹,一種是恐鳥的近親叫鶴。參與這項國際項目的其他研究人員對鷹和叫鶴這兩種現代鳥類的咬力進行了測量。
研究報告主執筆人、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的費德裡克·德格蘭奇表示:「通過將這些信息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我們發現Andalgalornis的咬力稍稍低於我們的預計,同時也低於很多與之體型相當的肉食哺乳動物的咬力。Andalgalornis可能利用強大的頸部肌肉將堅硬的頭部刺入獵物體內,就像斧子一樣,用以抵消咬力較小的這種缺陷。」
恐鳥在6000萬年前的南美洲進化。(南美洲一直是一個島嶼型陸地,直到大約300萬年前。)此後不久,所有恐鳥便從地球上神秘消失。瓦羅對「探索新聞」表示:「在恐鳥處於興盛時期,南美洲成為一系列獨特而令人驚異的生物的家園,其中包括巨型地懶、坦克般的雕齒獸(犰狳的近親)以及怪異的類似馬的liptoterns。」
有袋劍齒虎是恐鳥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在與之展開肉搏時,恐鳥的「阿里步法」可能賦予它們一種優勢,成為殺手鑭。維特默說:「有袋劍齒虎(學名Thylacosmilus)與恐鳥,前者力量更為強大,但後者更為靈活敏捷。我認為二者都處在食物鏈的頂端。」
恐鳥專家、美國佐治亞州學院與州立大學生物學和環境科學系教授鮑勃·查德勒認為,這項新研究讓古生物學超越了描述性的分類學階段,利用研究人員最近通過CT掃瞄獲得的數據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生物力學假設。
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些作者有關恐鳥喙功能的研究發現有助於加深我們對這種非凡的陸地鳥類捕食者的瞭解。」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在未來進一步瞭解恐鳥如何上升至一個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端。隨著在食物鏈中的地位不復存在,它們最終走向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