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抗戰紀實:老兵譚移生6發炮滅了日軍一個中隊 | 陽光歷史

 

A-A+

川軍抗戰紀實:老兵譚移生6發炮滅了日軍一個中隊

2017年04月0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47 次

姓名:譚移生

出生:1916年4月初八(農曆 )

祖籍:四川雲陽(現重慶雲陽縣)

現居:岳陽市岳陽樓區

部隊:原第79軍98師

簾子掀開,譚移生老人從臥室走出來:一張黑亮的國字臉,一頭稀疏的白髮,一摞花白的小鬍子,一副嚴肅的表情。第一眼,就讓人覺得眼前這位抗戰老兵年輕時,一定是個威嚴的軍人。

伸手握手,剛勁有力,讓人真不敢相信他已年屆99歲。

他身後牆上高掛的一面紅色錦旗,中間8個黃色大字「抗日老兵 民族脊樑」更村托出這位老人的豪氣。

老兵所在炮團當年全國只有4個

2015年5月29日下午2時許,騰訊·大渝網「重走川軍出川抗戰路」一路小分隊,從長沙市驅車140多公里專程趕到岳陽市白石嶺村朱家組,看望我們在當地所能找到的年齡最大的川軍抗日將士。

譚移生老人的幾個兒孫熱情地端來凳子讓座,我們送上慰問品和慰問金後,大家聊了起來。

這位年近百歲的老軍人有驚人的記憶,對70多年前的很多事情記得十分清楚,說話清晰,毫不含糊。

他說,「我是民國27年(1938年)5月被徵入伍,先在工兵獨立四團」,問他:這屬於哪個軍?他哈哈一笑:「這麼久了,我哪裡記得這麼多」。

說到1939年開始打仗,他卻記得很清楚,是在原79軍98師獨立炮兵團。他還特地補充強調說,「我們這種可以打海裡面的船的炮團,當時在全國只有4個」,語氣略顯自豪。

他特別講了一次戰鬥:1941年,他們用特級炮打了6發炮彈就把一個中隊的日本兵全部消滅了。戰後,上面當官的還發了30塊大洋,另外還請他們排的20多個人吃肉、喝酒,飽餐了一頓。問及這個隊伍人數和裝備的構成,他說,他們一共有4門炮,一個班10來個人負責一門炮,單是抬炮架、炮盤就各需要4個人。他是班長,負責看瞄準鏡。兩個班是一個排,兩個排就是一個連。打仗時,山上高處專門有觀察哨負責觀察,看見了敵人,就打電話,每門炮旁邊都有一部方形的電話。大家接到「么一、么一」的 呼叫就知道是叫他們瞄準開炮。他邊說還邊做接電話的動作加以演示。其狀十分形象。

後來,他們還參加了一些打日本軍隊的戰鬥,只是具體情況記得不是很清楚。

「日本人一對一打不贏四川草鞋兵」

我們經查閱有關資料,得知,後來,79軍開拔南昌參加戰鬥,後又回湖南參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1943年又隨部隊參加常德會戰、鄂西會戰。後來又開往湖南寧鄉整編。1944年調重慶飛印度(途徑昆明巫家壩機場)駐藍姆枷受訓,當時一過那邊就全部在一個大營房洗澡換衣服,全部換成美國裝備,吃的是牛肉罐頭、牛肉粉。

但他清楚記得,他們後來到了重慶,在白市驛機場坐飛機飛到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邊境。美國人給他們發了4門輕型炮,這種輕型炮,可以用汽車拉。在印度訓練了3周,被編入中國駐印軍炮兵四團,日本有兩個師團,被他們打死了很多。

「日本人很怕我們四川的草鞋兵!打英國人,日本是一個對一個;打美國人,日本人可以一個對付兩個;對我們中國的草鞋兵,他們一個對一個打不贏我們。」譚移生老人說。

他們在緬甸打了三個多月,然後又回到雲南甘海子,負責守陣地。1945年,他們部隊又調往長沙,結果走到半路就聽說日本投降了,感到非常高興。

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發軍餉了,就開始要求補發軍餉,不然就不走了。他說,當官的一路騙他們,先說到了貴陽就發,後來又說到了湘潭、到了長沙就發,結果一直沒發。到了岳陽後,長官又說到了東北就一定發軍餉。他們一起有十幾個川軍士兵就悄悄留在岳陽沒走,後來就在岳陽定居了。

四川老鄉本色不改豪氣依舊

譚移生老人幾乎是一口氣講了自己當兵的經歷。隨後,我們又問了幾個日常打仗、生活的情況。他都十分快速地回答,非常豪爽。

問及他當兵時的待遇,他介紹說,在宜昌的時候,他是班長,一個月發一塊錢,副班長髮8角錢,士兵發6角錢。那時物價也低,一角錢可以買3包香煙。在緬甸時,是由美國人指揮,他也是上士班長,一個月發12盧比,相當於國內的24元。當官的待遇不一樣,他們班長和士兵一樣都是自己打草鞋穿,排長以上都是上面發鞋子。

「每個月的軍餉怎麼用?」我們問道。

這位老兵很爽快的笑著說:「打牌呀。」

「白天敢打牌嗎?」

他連忙搖頭:「白天要出操、訓練、打仗,哪裡敢打牌,都是晚上打。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覺、吃飯都要吹號。基本的規矩還是有的。」

談到逃兵的問題,譚移生老人說,班長、排長對士兵好的,逃兵就要少一些,不好的,逃兵就多一些,專門有人負責攔截逃兵。如果有人逃跑了,連長就會隱瞞不報,吃空餉。而上面的營長、團長知道這個情況,也沒人來嚴格清理。

整個聊天,譚移生老人都十分坦率、真誠,回答問題很快。只是耳朵不好使,要大聲說話,才能聽清。

我們聊了近兩個小時,這位四川老鄉越說越興奮,沒有一點倦意。末了,我們同行的一個志願者給他現場畫了一幅戎裝素描相,他接過來,仔細看了又看,邊看邊說,「畫得很像、很像。」

一位來自雲陽的志願者對自己家鄉的這位抗戰老兵十分有情,臨走前,給老人贈送了慰問金,以表自己的一番同鄉情。

老人接過禮金連說:對不起了、對不起了。十分知情、知禮。並站起來,向我們一行志願者舉手行了一個軍禮。雖然身姿、手勢不是那麼標準,但那氣勢、眼神還依然透出幾分當年的英武。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