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 陽光歷史

 



甲午戰爭必輸無疑:清朝使用錯誤的固守戰略

 甲午戰爭必輸無疑:清朝使用錯誤的固守戰略
中日甲午戰爭不僅改變了東亞的戰略格局,而且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在恩格斯看來,中國甲午戰敗的直接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政府和軍方所奉行的被動防禦策略。今天,重溫恩格斯當年的論斷,從攻防技術發展的不對稱性審視這場戰爭,既可為甲午戰爭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也可啟迪對於中國國防戰略的深度思考。 甲午戰爭前三次中日攻防對弈 史書記載的第一次中日戰爭是公元633年白江口海戰,日本為...



天真的清朝官吏:兩廣總督葉名琛何以客死印度?

 天真的清朝官吏:兩廣總督葉名琛何以客死印度?
  葉名琛(1809年~1859年),湖北漢陽人,清朝科舉體制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26歲中進士,38歲任巡撫,43歲擢總督,46歲拜相國。  我們認識他,是在中學歷史課本講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他以昏庸形象為人所熟知。  1857年底、1858年初,英法聯軍攻打廣州之勢日益急迫,僚屬「請調兵設防,不許;請招集團練,又不許」。僚屬一再懇請排兵佈陣,葉名琛說:「別擔心,再過十五天即可平安無事。我已占卜過...



揭秘:為什麼清朝一直沒有出現宦官亂國的現象?

 揭秘:為什麼清朝一直沒有出現宦官亂國的現象?
  在中國歷史上閹宦最為嚴重的當屬東漢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後期,這些宦官已經可以任意廢立最為最高統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親王看到他們甚至要站在路邊行禮,天可汗的子孫竟然淪落到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劉瑾、汪直、魏忠賢等等。他們從只能幹些粗活的雜役,一步步太高,到了最後,內閣大學士們也要對他們禮讓三分。他們的肆無忌憚加快了明朝的崩潰。作為前車之鑒,...



甲午年清朝有幾億銀子去賠款 為何和日本死扛?

 甲午年清朝有幾億銀子去賠款 為何和日本死扛?
  旅順和威海衛的相繼失陷,標誌著日軍通往天津、北京的門戶已經打開。軍事上,清軍已經證明了遠不是日本的對手,西式武器裝備的淮軍每戰必敗,耗費巨資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誰都明白,北京是守不住的。   擺在清廷面前的只有兩條路:遷都抗戰或者忍辱求和。   放棄北京,遷都西安,堅持抗戰,這個堅強不屈的建議是當時不少主戰派官員提出的。代表人物京城有帝師、清流領袖翁同龢,地方大員有兩江...



歷史揭秘:為何明朝官員戴烏紗 清朝官員插花翎?

 歷史揭秘:為何明朝官員戴烏紗 清朝官員插花翎?
  在有關明清兩朝的古裝電視連續劇中,人們看到,明朝的官員和清朝的官員除了服裝不同,而且戴的帽子也不相同。明朝官員頭戴有兩個翅子的烏紗帽,而清朝官員的紅頂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迥然不同的的裝飾呢?  其實,明清兩朝雖然都是坐鎮北京,手握乾坤,掌控天下,但是這兩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身為不同的民族,因此,各級官員的服飾也大不相同。明代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清...



清朝歷史上的反清復明天地會與「朱三太子」案

 清朝歷史上的反清復明天地會與「朱三太子」案
  導讀:習慣了皇權統治的臣民,皇帝沒了,就指望皇太子。皇太子不行,還有皇子或者皇兄弟。真的不行,假的皇太子、皇兄弟就應運而生。明亡清興,各地不斷出現明太子,以此為號召,反清復明,其中最常用的名號是「朱三太子」。康熙年間最有名的一樁「朱三太子案」,主角名叫張用觀,字潛齋,又名王士元,據說是崇禎皇帝的兒子、定王朱慈煥,也就是世間流傳的朱三太子。  康熙丙戌年冬天,饒陽縣令李力...



清朝服飾之:清代斗蓬

 清朝服飾之:清代斗蓬
  清代斗蓬,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有長短兩式,領有抽口領、高領和低領三種,又名「一口鍾」,滿語叫「呼呼吧」,也叫大衣,是從蓑衣演變而來的一種服飾,明清時期,冬季外出,不論男女官庶,都喜歡披裹,但有個規矩,即不能穿著斗蓬行禮。影視劇中的斗篷圖為緞地盤金龍斗蓬(實物)及穿斗蓬的婦女 影視劇中的斗篷圖為緞地盤金龍斗蓬(實物)及穿斗蓬的婦女



朱古力在清朝譯名「綽科拉」 因無藥效被康熙嫌棄

 朱古力在清朝譯名「綽科拉」 因無藥效被康熙嫌棄
  導讀:在康熙首次接觸朱古力的59年後,朱古力才傳入北美各州的白人中間。那時候,它已經被普遍視為一款健康的飲品了。說起來,康熙的宮廷倒是先進得讓人詫異:他們對國際潮流的掌握比美國還快。  這不是穿越劇裡的情節: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月,西洋名藥朱古力蒙聖旨召喚,被羅馬來的傳道士送入大清皇宮。  沒錯,朱古力。  不過那時它還是液體——朱古力最早是由墨西哥人製作的一款飲料,16世...



清朝的天津教案是怎麼回事?火燒望海樓事件始末

 清朝的天津教案是怎麼回事?火燒望海樓事件始末
  1870年6月21日,在天津,有一夥人一把火燒了一座名叫「望海樓」的法國教堂,並殺死了20名外國傳教士以及僑民,其中主要是法國人,事後,以法國為首的列強大兵壓境,清政府急忙派出曾國藩去調查本案,本案最後以清政府處死16名中國人犯而結案告終——這起事件,就是在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天津教案」,又稱「火燒望海樓事件」。  天津教案的前因後果及其發展經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有人要圍攻法...



清朝的八旗是哪八旗?八旗制度是誰首創

 清朝的八旗是哪八旗?八旗制度是誰首創
  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結伴而行的狩獵活動因人數增多而需統一指揮,其指揮者稱為牛錄額真,這個多人集體即稱為牛錄。女真人在對外防禦與征伐過程中採取了以牛錄額真統領牛錄的組織形式,從而牛錄組織具有軍事職能。  為便於統一指揮大規模的圍獵或作戰,需將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更大的單位,以旗幟為標誌作導引而不使方位錯亂。旗幟在滿語中稱為「固山」,因而這個高於牛錄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