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放蔣經國回國內幕:1925年,16歲的蔣經國追隨時代潮流,赴蘇留學。殊料此行,卻被迫滯留達10餘年。至晚自1927年始,蔣經國即受到蘇聯方面的「特別的政治監視」,形同軟禁。前後達十年之久,直到1937年,才得以獲釋歸國。 其實,在此之前,蔣介石曾有過換取蔣經國回歸的機會。1930年10月底,宋靄齡偕子女到溪口與蔣宋夫婦聚會。在蔣母墓前,宋氏姐妹提出應設法營救經國歸國。 宋靄齡並建議,...
秦始皇殉葬者數量驚人!揭秘古代女性殉葬制
導讀: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女性曾經遭受諸多不公正待遇。 尤其是在荒蠻的奴隸社會,「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性總是作為一種生育和服務工具,被男性隨意玩弄踐踏,生死不由命,也不由己,更別說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 古代慘無人寰的女性殉葬制,將女性的社會地位推到了最低谷,也是女性遭遇悲慘命運的最巔峰。 秦始皇死後創殉葬人數之最 實際上,中國古代帝王讓生者從死,歷史很...
揭秘:中國古代被神人方士忽悠致死的中國皇帝
方士之亂,逾千年而不絕,有信方士求長生不老而最終服丹斃命的,也有被方士「忽悠」,以為自己有帝王相而造反被誅的結局都很不怎麼樣,但重蹈覆轍者總是絡繹不絕。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西漢文成將軍少翁給漢武帝獻上了一封文字古怪的帛書。他說,帛書是從一頭牛的肚子裡拿出來的,他看出牛腹中有奇物,於是殺牛剖腹,得到這件昭示天意的神聖信物。 這是少翁在皇宮中的第二年。這個年輕人自稱年...
謎團:「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可能去過的八個地方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靖難之戰」一役,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結局到底怎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明史第一謎案。因為建文帝在太祖(朱元璋)嚴苛統治之後,力行寬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無數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種野史、戲劇裡可以看到人們無盡的猜測和演繹。下台後的建文帝下落,卻又成了千古疑案,眾說紛壇。 據《太宗實錄》中記載,燕王進入金川門後,建文帝也想出來迎...
古代中國被箭射死的四位皇帝 慘死箭下的皇帝
古代中國被箭射死的四位皇帝:歷經了2000多年風雨的中國帝制王朝,曾誕生了300多位皇帝,其中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卻不在少數,像秦始皇被趙高害死;唐太宗李世民過多服用術士煉製的「仙丹」而死;南唐後主李煜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等等,歷史上像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筆者就不在多加累述了。但是這些非正常死亡的皇帝當中也有被箭射死的,歷史上僅有四位:一位是五代時期後唐開國之君莊宗李存勖、一位是遼國末代...
揭秘:歷史上義和團「刀槍不入」背後的真相
導讀:在義和團運動最興盛的時期,各地拳眾充分發揚了「群眾首創精神」,大大地簡化了儀式,並與巫師神漢的降神附體結合起來,一吞符唸咒,立刻來神,刀槍向肚皮上招呼,什麼事沒有。實際上,義和團的人在練功上法的時候,是進入了某種氣功態—— 義和團能夠鬧起來,除了一些政治和社會因素外,恐怕最主要的就是他們號稱「刀槍不入」的神術。如果不是信了神術,中央(西太后老佛爺)不會支持,老百姓也...
《團圓》中的王成原型:犧牲前已雙目失明
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1961年8月發表在《上海文學》上。小說中描述的王成「年紀不過三十多點,來到朝鮮,水土不服身體不大好。」「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巴金的這篇小說發表後,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改編成了電影《英雄兒女》。 現在四十歲以上的人,對電影《英雄兒女》都是很熟悉的,電影中歌頌...
康熙的祖母孝莊是否真的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
康熙的祖母,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她天資聰慧,容貌絕麗,號稱「滿蒙第一美女」。十三歲那年,她嫁給了清朝開國之君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被封為莊妃,婚後生下一子,取名愛新覺羅·福臨,這便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順治皇帝23歲因病去世(一說為出家),當時康熙才8歲,所以由祖母撫養長大,又依賴她輔政。康熙處理國家大事,必先徵求她的...
揭秘中國歷史上最典型人妖 洞房時才被識破!
「人妖」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荀況所著的《荀子·天論》一書:「政令不明,舉錯不時,本事不理,夫是之謂人襖(妖)。」可見「人妖」一詞的原意是指人事上的反常現象。後來人們才將那些女扮男妝、男扮女妝,生理和心裡上都發生了嚴重變態的人叫做「人妖」或者「妖人」。 女扮男妝的「人妖」見於《南史·崔慧景傳》。南朝齊朝時,東陽(今安徽天長西北)女子婁逞聰慧過人,才華出眾。她不甘心一...
情場高手胡雪巖:妻妾稱「十二金釵」翻牌子侍寢
導語:老祖宗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些話在四海之中檢驗了兩千多年不出差錯。這樣看來,胡雪巖荒淫奢靡,泡在嬌樓之中,沉溺於女兒鄉,嚴重違背「富貴不能淫」這一點,這位「戴紅頂子」的「暴發戶」所作所為不能稱之為人人敬佩的大丈夫,他的結局不值得惋惜。 古語云:食色性也。一代儒商、紅頂商人胡雪巖不但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在政壇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