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發射鯤鵬1B探空火箭 射程堪比短程飛彈 | 陽光歷史

 

A-A+

中國成功發射鯤鵬1B探空火箭 射程堪比短程飛彈

2017年12月25日 全球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93 次

此次任務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作為試驗的抓總單位,並具體負責箭頭科學儀器、球形探空儀與服務平台的研製、以及發射場、遙測、地面及科學應用系統任務。

據試驗總指揮、空間中心主任吳季介紹,探空火箭是進行空間探測和科學試驗的有效探測工具,而且相對其他空間探測手段,探空火箭成本低、研製週期短、發射時間受限小。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垂直探測大氣各層結構成分和參數,研究電離層、地磁場、宇宙線、太陽紫外線和X射線、隕塵等多種日-地物理現象。鯤鵬1B的探空儀包括朗繆爾探針、雙臂探針式電場儀等科學探測有效載荷。其中,朗繆爾探針和雙臂探針式電場儀,對空間等離層70~300km高度範圍內的E層和F層電子密度、離子密度,空間電場和磁場進行原位探測,獲得原位探測數據,朗繆爾探針中電子探針由空間中心自主研製,離子探針由空間中心與奧地利合作研製;同時,試驗利用中科院海南探空部的地基遙感觀測設備,進行標定和聯合觀測,研究電離層垂直高度的精細結構。在此次試驗中,鯤鵬1B箭頭配置的姿態控制系統、柔性碳纖維伸桿均為我國在探空火箭上首次使用,對提高未來火箭探空的技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圖:我國成功發射鯤鵬-1B探空火箭

2016年4月27日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在位於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發射了「鯤鵬-1B」863計畫空間環境垂直探測試驗探空火箭,開展了多項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任務,首次成功獲得電離層頂的原位探測數據,並獲得多項技術試驗的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是我國在子午工程支持下恢復火箭探空活動後,再次開展空間環境垂直探測。任務首次使用了具有姿態控制能力的箭頭平台,可以更精確的獲得空間磁場、電場矢量數據,對於深入研究低緯度地區電離層中高層大氣的空間環境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圖:鯤鵬-1B探空火箭

據介紹,此次試驗在海南探空部火箭發射場沿正西偏南方向、87.3度仰角發射。火箭飛行頂點高度達到316公里,從起飛到濺落共飛行約10分鐘。

承擔此次實驗任務的運載器——天鷹3F兩級固體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研製。

中科院海南探空部於1986年建立,除具備探空火箭發射能力外,還擁有近十種空間環境地基綜合觀測設備,其近赤道的地理位置在國際上具有突出的觀測優勢。

此次任務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作為試驗的抓總單位,並具體負責箭頭科學儀器、球形探空儀與服務平台的研製、以及發射場、遙測、地面及科學應用系統任務。

據試驗總指揮、空間中心主任吳季介紹,探空火箭是進行空間探測和科學試驗的有效探測工具,而且相對其他空間探測手段,探空火箭成本低、研製週期短、發射時間受限小。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垂直探測大氣各層結構成分和參數,研究電離層、地磁場、宇宙線、太陽紫外線和X射線、隕塵等多種日-地物理現象。鯤鵬1B的探空儀包括朗繆爾探針、雙臂探針式電場儀等科學探測有效載荷。其中,朗繆爾探針和雙臂探針式電場儀,對空間等離層70~300km高度範圍內的E層和F層電子密度、離子密度,空間電場和磁場進行原位探測,獲得原位探測數據,朗繆爾探針中電子探針由空間中心自主研製,離子探針由空間中心與奧地利合作研製;同時,試驗利用中科院海南探空部的地基遙感觀測設備,進行標定和聯合觀測,研究電離層垂直高度的精細結構。在此次試驗中,鯤鵬1B箭頭配置的姿態控制系統、柔性碳纖維伸桿均為我國在探空火箭上首次使用,對提高未來火箭探空的技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圖:我國成功發射鯤鵬-1B探空火箭

2016年4月27日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在位於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發射了「鯤鵬-1B」863計畫空間環境垂直探測試驗探空火箭,開展了多項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任務,首次成功獲得電離層頂的原位探測數據,並獲得多項技術試驗的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是我國在子午工程支持下恢復火箭探空活動後,再次開展空間環境垂直探測。任務首次使用了具有姿態控制能力的箭頭平台,可以更精確的獲得空間磁場、電場矢量數據,對於深入研究低緯度地區電離層中高層大氣的空間環境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圖:鯤鵬-1B探空火箭

據介紹,此次試驗在海南探空部火箭發射場沿正西偏南方向、87.3度仰角發射。火箭飛行頂點高度達到316公里,從起飛到濺落共飛行約10分鐘。

承擔此次實驗任務的運載器——天鷹3F兩級固體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研製。

中科院海南探空部於1986年建立,除具備探空火箭發射能力外,還擁有近十種空間環境地基綜合觀測設備,其近赤道的地理位置在國際上具有突出的觀測優勢。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