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死後楠木棺材和墓地誰送的?喪禮主辦人是誰
魯迅的身體每況愈下,自1936年始,病體沉痾,常是臥床不起,讓人揪心不已。1936年3月2日,魯迅「驟患氣喘」,宋慶齡聞訊後深感憂慮,特意寄去食品,以慰問寬撫。魯迅在3月23日的日記中寫:「收到孫夫人信並贈糖食三種,茗一匣。」
大陸新村的寓所裡,雖然設備齊全,供暖供電供水很方便。但是人文環境不好,裡面雜居了許多外國人,有幾個日本小孩子經常欺侮小海嬰,魯迅曾一度想更換居所。宋慶齡獲悉後,四處托人,設法在上海江灣找到一處宜於療養地方——葉家花園——供魯迅療病靜養。這葉家花園原是浙江巨富所建,一開始設有跑馬場、彈子房、瑤宮舞場,還有電影場、高爾夫球場,時稱「夜花園」。後來毗鄰的英國居民因其過於喧囂而告到市政府,於是政府勒令花園停業了。浙江巨富的兒子從聖約翰大學學醫歸來,就在花園裡建了個醫院,花木葳蕤中出現了一個肺病療養院。
這葉家花園對於魯迅來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宋慶齡表示,葉家花園租金由她來承擔——宋慶齡對戰友的關懷,可謂至情至性了。可是魯迅正在緊張編選瞿秋白的遺著《海上述林》,他再一次婉言謝絕了。
魯迅病危的時候,宋慶齡恰因闌尾炎住院治療。史沫特萊到醫院看望她,講述了魯迅的不好的情形,宋慶齡十分焦急,她掀開被子,就要去看魯迅。醫生與陪護人員忙攔住她,說她傷口未癒,不能出院。情急之中,她就讓好友廖夢醒代筆,給魯迅寫了一封長信,力勸魯迅趕快入院治療。她在信中寫:「我懇求你立刻入醫院醫治!因為你延遲一天,便是說你的生命增加了一天的危險!!你的生命,並不是你個人的,而是屬於中國和中國革命的!!!為著中國和中國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體的必要,因為中國需要你,革命需要你!!!」一個接一個的感歎號,是她的拳拳之心,急迫的關愛之情躍然紙上。
不幸還是如影相隨,一代文豪終於倒下了。然而,作為「左聯」的一面旗幟,他是不能倒下的,他熒熒的光輝,還要燭照下去。考慮到潘漢年、馮雪峰們處於地下工作狀態,不方便出面組織,所以這個隆重的葬禮,只能由宋慶齡出面。
墓地選在虹橋路萬國公墓,這是上海的一流公墓,初名薤露園,後改名為萬國公墓,意思是中外亡者皆可長眠此地。這個地方是風水寶地,葬過總督、尚書、郵政大臣、上海道台,包括宋慶齡的父母,這是宋慶齡親選的。周海嬰回憶說:「父親去世後,墳地選在虹橋路萬國公墓。那是孫夫人宋慶齡推薦的,因為在入口不遠處有一大塊土地是宋家墓地。」
選好墓地,她還訂了個楠木館材,深紅色,左右各有兩個銅拉手。棺內襯有白緞,有枕,上加內蓋,上半身為玻璃,下半身為薄板。這種半透明式的館材,便於民眾瞻仰,自然價格也高昂。據1936年10月22日《大晚報》載:「靈柩的代價,據說是九百元,為宋慶齡女士所送。葬在萬國公墓的一個墓穴,值價五百八十元。」
許廣平悲傷過度,早已不知如何辦理喪事,一應費用與雜務,全是宋慶齡牽頭來辦。他們成立了一個治喪委員會,各有分工。宋慶齡出了一大筆錢,用於葬禮。胡風曾以一個現場目擊者的身份寫道:「喪事兩三天後,我去看許廣平,看到茶几上放著包著一厚疊紙幣的信封。上面寫著孫中山式的粗筆畫:『周同志』三個字,下面當有『喪禮』之類的吧。」
送葬的路線也是她定的,從膠州路出發,沿北京路,途經美麗園到達虹橋萬國公墓,整個送葬時間長達兩個小時。如果不是宋慶齡,這條線路肯定會被當局攔截。但他們拿這個國母、蔣介石的大姨子毫無辦法。因為路徑漫長,又是途經鬧市,所以送葬的隊伍不斷壯大,由最初的幾千人,增加到兩萬多人,如同滾雪球一樣。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一起唱著輓歌,呼著口號,昂首踏步,行走在大上海的繁華街道上。
10月22日下午4時半,魯迅的葬儀在萬國公墓禮堂前舉行。蔡元培致辭,沈鈞儒報告事跡,宋慶齡、內山完造、章乃器、鄒韜奮、蕭軍相繼致詞,胡愈之宣讀悼詞,許廣平朗讀題為《魯迅夫子》一文致哀。向靈柩行禮默哀後,王造時、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樸獻旗於柩上。旗為白緞錦旗,上貼沈鈞儒書寫的「民族魂」三個黑絨大字。宋慶齡發表了激昂的演講。至此,魯迅與宋慶齡的革命友誼抵達了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