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國民黨的軍界不倒翁:蔣介石五虎將之顧祝同
導讀:在蔣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將"五虎將"和"八大金剛"中,顧祝同是唯一到台灣後晉陞一級上將的,足見其在國民黨軍界的地位。顧祝同,字墨三,一級陸軍上將,是國民黨中央軍的"八大金剛"之一,也是蔣家王朝的"五虎上將"之一,歷任戰區司令官、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等要職,去台後曾任"國防"部長,是國民黨軍界常盛不衰的人物。
(一)
顧祝同,1891 年11 月22 日出生在江蘇省漣水縣城張家巷,生於清末,長於亂世,先在私塾讀書,後入縣立高小求學,1910 年又考入江蘇省陸軍小學學習。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他受到革命潮流的鼓動,參加了革命軍,任陸軍第九師的排長。不久,南北和議妥協,革命失敗,他又返校繼續學習,並於1912 年夏畢業,同年加入了國民黨。1913 年,袁世凱督率北洋軍隊向革命軍反撲,剛畢業不久的顧祝同聞訊趕往南京,擔任南京衛戍部參謀。南京失守後,他又逃往上海,從事地下反袁鬥爭。袁世凱的"皇帝夢"破產後,顧祝同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學習,1919 年完成學業,先後擔任長江上遊總部第四旅連長和湖南清鄉司令部衛隊營營副等職。
1921 年5 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顧祝同由長沙隻身南下桂林,投奔孫中山,受任為粵軍第二軍軍事教導隊區隊長。當時蔣介石在軍部擔任參謀長,由此兩人結識。當陳炯明叛變時,該軍擴編為東路討賊軍,蔣介石特薦顧祝同為總部副官長,隨侍蔣介石左右,形影不離。這為他以後的陞遷埋下了"種子"。
1924 年6 月,黃埔軍校成立。蔣介石任校長,特邀顧祝同任中校顧祝同戰術教官兼管理部主任。11 月11 日,孫中山下令組建國民黨黨軍,蔣介石被委任為軍事秘書,蔣再組建教導團,任顧為二團一營營長之職。在周恩來領導的政治部及共產黨人的英勇戰鬥的配合下,顧率領的部隊連續取得二次東征的勝利和北伐戰爭的勝利,短短三年內,顧由一員中校教官躍升為中將軍長,成為國民黨軍界的顯赫人物。顧祝同治軍有一套異於他人的治軍術。對於士兵,他平時不嚴格地要求紀律,不禁嫖賭,只要求臨陣不怕死,能衝鋒陷陣;對於軍官,則以小恩小惠籠絡,每月都以會議為名,宴請一次;對於營連長以下軍官,允許吃空額;對於作戰受傷的軍官,則多給安家撫恤費;對於退伍老兵,安置於農場或資助其經商,使其有生活出路。他還辦子弟學校,使退伍官兵子女少有所學。他的這一套很得人心,獲得了"寬厚待人"的"大慈大悲"的美名。但是,他對於共產黨,對於反蔣的革命人士,卻大揮屠刀,毫不留情。
1924 年6 月,黃埔軍校成立。蔣介石任校長,特邀顧祝同任中校顧祝同戰術教官兼管理部主任。11 月11 日,孫中山下令組建國民黨黨軍,蔣介石被委任為軍事秘書,蔣再組建教導團,任顧為二團一營營長之職。在周恩來領導的政治部及共產黨人的英勇戰鬥的配合下,顧率領的部隊連續取得二次東征的勝利和北伐戰爭的勝利,短短三年內,顧由一員中校教官躍升為中將軍長,成為國民黨軍界的顯赫人物。顧祝同治軍有一套異於他人的治軍術。對於士兵,他平時不嚴格地要求紀律,不禁嫖賭,只要求臨陣不怕死,能衝鋒陷陣;對於軍官,則以小恩小惠籠絡,每月都以會議為名,宴請一次;對於營連長以下軍官,允許吃空額;對於作戰受傷的軍官,則多給安家撫恤費;對於退伍老兵,安置於農場或資助其經商,使其有生活出路。他還辦子弟學校,使退伍官兵子女少有所學。他的這一套很得人心,獲得了"寬厚待人"的"大慈大悲"的美名。但是,他對於共產黨,對於反蔣的革命人士,卻大揮屠刀,毫不留情。
1928 年,蔣介石為建立統一"王朝",興師"二次北伐"。以劉峙和顧祝同的第一軍和第九軍為主力,向孫傳芳發起進攻,第一軍擔任津浦路正面攻擊,第九軍擔任津浦路左路攻擊。攻佔臨淮關後,顧怕突前吃虧,他第一次指揮三個師大規模作戰,心慌手亂。忽然風傳撤退,顧祝同不假思索,立即率隊撤退。而劉峙乘勝前進,在長淮衛與孫軍遭遇,一戰而勝,佔領了蚌埠,搶去了頭功。此時,顧祝同部已後撤60 公里,而劉峙部卻前進了20 公里。此仗結束後,改變了何應欽的看法,原來何考慮顧的作戰能力強,穩健能幹,欲使顧指揮兩個軍,有意栽培。通過此次戰爭,發現顧優柔寡斷,非統率大兵團作戰的將才。此後的一段時間,顧祝同歸劉峙指揮,陞官總在劉峙之後。
(二)
1936 年12 月初,顧祝同由貴州任所飛往重慶,參加"剿共軍事會議"。12 月12 日發生"西安事變"。事變後的第三日,顧祝同會同劉峙等38 名將領致電張學良、楊虎城,要求釋放蔣介石,並提出"任今天的保定軍校舊址內修建的畢業生著名將軍牆。
何問題,無不可從長討論,盡量採納,付諸實施……"16 日,他就收到張學良的邀請,同宋子文赴西安商談一切。同一天,他又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討逆軍西路軍總司令。次日,他和討逆軍總司令何應欽,討逆軍東路軍總司令劉峙分別就任。而對南京國民黨內部何應欽與宋美齡之間的微妙矛盾與分歧,他採取狡猾的對策。一方面,他接受何應欽的任命;另一方面,他又參加營救蔣介石的疏導、安撫活動。儘管劉峙的東路軍行動積極,而顧祝同的西路軍則藉故延緩行動。他本人則穩坐南京,從未親臨前線。18 日,何應欽接到蔣介石停止進攻西安的手令,才同意"軍事行動暫停三天"。25 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於同日回到南京,對顧祝同的行動大為嘉獎,而對劉峙則施以白眼。
1937 年1 月1 日,他參加了蔣介石的小型會議,研究對"西安事變"的報復措施。蔣當面任命顧為西安行營主任,指揮陳誠的第四集團軍、衛立煌的第五集團軍、蔣鼎文的第二集團軍、朱紹良的第三集團軍,對西安方面施加軍事壓力和政治上的分化瓦解。這個任命於1月5 日由南京政府行政院通過,以所謂"陝甘善後整理辦法",任命顧為軍事委員會西安行營主任,並授予"全權處理"之職。顧上任後,立即自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將9 個師的兵力佈置於華陰、華縣正面,同時命陳誠率所部屯駐渭北以北,衛立煌率部在商洛方面行動,蔣鼎文和朱紹良分別率部在甘肅、寧夏行動,並親臨潼關督陣,對西安方面實行全面包圍和軍事威脅。同時,他連續發佈命令,一面向西安推進,一面要求各部對原駐的東北軍、西北軍要"態度親善",以感化、吸引對方,實施化敵為友的政治攻勢。在顧祝同的脅迫下,雙方於2月4 日達成協議。2 月9 日,顧率部進駐西安,並按照協議,答應給各部撥出移防費用,放張學良回西安述職。對於後者,遭到司法院院長居正的堅決拒絕。接著,顧祝同下令將東北軍的25 個師整編為4 個軍10 個師,調往蘇北、皖北、豫南,由軍委會直接指揮;西北軍(十七路軍)整編為三十八軍下轄的兩個師,迫使楊虎城出國。至此,發動"西安事變"的東北軍、西北軍在顧祝同軟硬兼施的脅迫下,按蔣介石的旨意完全解體。
(三)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的"盧溝橋事變",正在重慶參加川康整軍會議的顧祝同奉命趕往南京,被任命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在南京集結待命。"八一三"日寇在上海燃起戰火,企圖一舉攻佔上海,打開進攻南京的大門。此時,蔣介石為便於統一上海方面的作戰指揮,決定成立第三戰區。顧祝同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他在職前後8 年,經歷整個抗日時期,其轄區包括蘇南、皖南、贛東和閩、浙兩省,戰線綿延2000 公里,與日偽軍防區接觸範圍很大,但除了發生一些小型戰鬥以外,基本上未和日寇發生較大的戰鬥;相反,他利用其轄區的有利條件,以建立戰時經濟為名,大搞走私貿易,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
1940 年初,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寇將進攻重點轉向華北,妄圖消滅八路軍、新四軍日益發展的抗日力量。蔣介石也於此時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顧祝同執行蔣介石的密令,派人將蔣介石的親筆信轉交上官雲相,信中要顧祝同和上官雲相及有關軍師長注意,行動要特別秘密,迅速、徹底地消滅皖南新四軍,不使其漏網。顧祝同對於皖南新四軍,早就處心積慮,在新四軍軍部及該軍駐皖南部隊周圍,部署了4 萬餘人的兵力進行監視,形成包圍態勢。
1940 年10 月20 日,顧祝同在長官部的例會上,指定參謀處制訂圍殲新四軍的計畫。他強調,執行這個計畫要選調戰鬥力強的部隊才管用:選調具有法國裝備的四十師,用於第一線;抽調浙東的六十九師到皖南,又把贛東負責指揮對南昌日寇作戰的三十二集團軍總部調到皖南,並命上官雲相統一指揮。他同時命令趕修重慶至上饒之間的長途載波電話線。他聲色俱厲地斥責施工負責人:"如果不按期完工通話,你負責,要殺你的頭。"這樣,線路在12 月中旬完工開通,保證了他和蔣介石的密切聯繫,策劃他的罪惡陰謀。顧祝同在遣兵調將的同時,又大肆製造謠言,污蔑新四軍無意"北撤",將要"南下","新四軍要搞三山計畫,南竄黃山、天目山、四明山作抗日根據地"。並三次通令各部加強對皖南新四軍的監視和警戒。
在部署圍攻新四軍的同時,他又公開指定新四軍的"北撤"路線。12 月初,他又接到蔣介石的密令:"要一網打盡,生擒葉、項。"12 月31 日,他以長官名義向新四軍下達命令:"在12 月31 日前,在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全部開到江北。"在計畫接近實施的時候,他又把上官雲相秘密召到上饒,親自交代任務。他特別強調部署要周密,行動要非常謹慎。
1941 年1 月6 日,圍攻新四軍的戰鬥打響了。顧祝同嚴令上官雲相傳令各部隊,務必把新四軍包圍住。1 月13 日,新四軍軍長葉挺奉命和顧祝同談判,顧卻下令將葉挺扣押起來。1 月14 日,新四軍被圍部隊終因傷亡過大,彈盡糧絕,9000 名官兵除傅秋濤等人率2000 餘人突圍外,6000 餘人被俘,其餘壯烈犧牲。1 月17 日,顧祝同把情況報告國民政府軍委會,詭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違抗命令,不遵調遣,自上月以來在江南地區集中全軍,蓄意擾亂戰局,破壞抗日戰線,陰謀不軌,已非一日。本月初自涇縣潛向南移,竟於4 日明目進攻我前方抗日陣地,危害民族,為虎作倀,喪心病狂,我前方被襲部隊,對此不測之變,若不忍痛反擊,不僅前線各軍之將士無以自衛,而且整個抗日之國策亦被其破壞無餘,……新四軍全部解散,編遣完畢,該軍軍長葉挺於當地擒獲,副軍長項英潛逃不獲。"顧祝同為參加這次血腥屠殺新四軍的官兵邀功請賞,並獎給第三十二集團軍總部、第二十五軍和上官雲相法幣各5 萬元。
在上饒長官部,顧祝同多次宴請葉挺,進行勸降。葉挺指著顧祝同說:"整個民族的生機將要扼死在你們手中,你們是國家的叛徒,民族的奸徒,你們是多麼的卑鄙啊!"勸降不成,顧對葉無可奈何,就把葉挺押送重慶。1942 年,日軍向衢州發動進攻。顧祝同部沒有進行有力抵抗,被日軍佔去大量地盤,其長官部也倉皇撤往福建,以後才又回到江西鉛山。由於顧祝同反共有功,一手製造了千古奇冤,蔣介石又升任他為贛州行轅主任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並指揮第七、第九戰區。
(四)
抗日戰爭勝利後,顧祝同以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名義,接受了駐浙日軍的投降。1945 年5 月,國民黨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顧祝同又一次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國民黨政府由重慶遷都回南京後,顧祝同又升任為陸軍總司令,內主戎政,外主攻伐。以他的庸才,幫了共產黨的大忙,把蔣家王朝的800 萬大軍,送給了共產黨。蔣介石挑起全面內戰後,顧祝同擔任鄭州綏靖公署主任,指揮中原地區作戰。但不久,蔣介石為了實施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命顧祝同坐鎮徐州,成立陸軍總司令部徐州指揮所,統一指揮原徐州、鄭州兩綏靖公署的部隊。
他到任後,把所轄24 個整編師60 個旅共45 萬人的兵力,劃分為中國戰區受降典禮。3 個機動兵團,以湯恩伯、王敬久、歐震分別為第一、二、三兵團司令,企圖首先以一部兵力進攻交通線,打通徐州至濟南的鐵路和徐州至臨沂的公路,佔領魯南,然後全線進攻魯中,尋找華東人民解放軍主力決戰,佔領山東,或把解放軍壓過黃河。為避免在進攻中被解放軍分割殲滅,他命令各部加強縱深,採取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方針。
他到任後,把所轄24 個整編師60 個旅共45 萬人的兵力,劃分為中國戰區受降典禮。3 個機動兵團,以湯恩伯、王敬久、歐震分別為第一、二、三兵團司令,企圖首先以一部兵力進攻交通線,打通徐州至濟南的鐵路和徐州至臨沂的公路,佔領魯南,然後全線進攻魯中,尋找華東人民解放軍主力決戰,佔領山東,或把解放軍壓過黃河。為避免在進攻中被解放軍分割殲滅,他命令各部加強縱深,採取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方針。
1947 年3 月下旬,顧祝同所部展開進攻,於4 月上旬侵佔魯南山區,打通了津浦路兗州至濟南段和臨沂至兗州的公路,隨後,從臨沂至大汶口一線向魯中山區發起進攻。26 日,其整編第七十二師於泰安被殲,顧仍命其主力向新泰、蒙陰猛攻,於28日佔領蒙陰。5 月初,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見敵軍密集不好打,主動向後轉移。顧乃判斷解放軍被迫向東北方向撤退,遂急令其第一兵團進佔坦埠、蒙陰地區,第二兵團向博山、張店方向進攻;待第一、第二兵團攻勢得逞,協同向東進攻,以實現在魯中山區與解放軍主力決戰之企圖。4 月14 日,其"御林軍"整編第七十四師被華東人民解放軍包圍於孟良崮地區。15 日,顧祝同急令第七軍一個師和第三十八師馳援解圍。16 日24 時,他傳達蔣介石的旨意,要求部屬,"把握戰機、萬眾一心、共同作戰",嚴令解圍部隊於17 日攻佔孟良崮。但就在他下達命令的同時,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全部殲滅。得知第七十四師被全殲的消息後,他於19 日才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調整部署,整頓部隊。
經過這次失敗,顧祝同在作戰部署上採用"並進不如重疊,分進不如合擊,以三、四個師重疊交互前進"的指導方針,於6 月25 日下令向沂蒙山區發起第三次進攻,企圖佔領沂水、東裡店、南麻等地區,壓迫華東野戰軍撤出魯中山區。6 月30 日,解放軍的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攻擊前進,於7 月30 日包圍鄆城。顧祝同害怕這支部隊直趨兗州、徐州,威脅其側後的安全,遂急調第三十二師到商丘,第六十六師到徐州;又令王敬久第二兵團到魯西南,統一指揮三個整編師,保障後方安全。7 月20 日,第六十六師被解放軍包圍,顧祝同親自乘飛機到羊山集上空視察,給部屬打氣,指揮作戰。8 月1 日,華東野戰軍5 個縱隊在濟寧附近會師後,轉至魯西南地區。至此,顧祝同苦心經營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
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已宣告破產。顧祝同損兵折將,蔣介石意欲換馬,以挽回敗局,遂於1948 年秋,撤銷了陸軍總司令部徐州指揮所,另立徐州"剿總",換上另一個"飯桶"劉峙為總司令,把顧祝同調為總參謀長。
在7 月至8 月的"南京軍事會議"上,顧祝同作了戰略問題方案的報告,提出要停止戰略進攻,鞏固長江以南防線,阻止解放軍過江,把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部隊編為幾個機動兵團,在江南組建二線兵團,以求再度奪回戰略主動權。光陰似箭,但蔣軍失敗的命運比時間的速度還快。時至10 月中旬,顧祝同看到東北敗局已定,便想請白崇禧出馬,統一指揮武漢、徐州兩大集團的軍事行動,並派作戰廳長郭汝瑰向蔣介石稟報,指示郭向蔣說明白崇禧統一指揮是暫時的,一旦形勢好轉再調整指揮權。但是,白崇禧比他狡猾,怕當替罪羊,拒絕擔任兩個戰區的指揮責任。白崇禧不幹,劉峙指揮不力,他只好硬著頭皮以參謀總長的身份到徐州佈置一切,提出:"守江必守淮";"放棄次要城市,集中兵力守徐州";"一處作戰,各方支援"。他的計畫未及實現,黃伯韜兵團已於11 月11 日被華東人民解放軍包圍在碾莊圩地區。他急令"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率部東進解圍,但黃伯韜兵團還是於22 日晚被全部消滅。接著,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受阻,杜聿明集團被圍,顧已感到山窮水盡,無能為力,哪裡也調不出兵力了。
半年時間,他直接指揮的淮海戰場,主力已基本被消滅乾淨。1949 年1 月,蔣介石宣佈下野,為了遙控蔣家王朝的殘兵敗將,顧祝同又被重新任命陸軍總司令之職。1950 年3 月,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個軍事據點失守,顧祝同便乘機逃往台灣,兼代"國防部長"。
自1952 年3 月起,顧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充當何應欽的副手,1960 年又調任國防會議秘書長,1968 年再調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72 年改任"總統府"一級上將戰略顧問。1987 年1 月17日,顧祝同在台灣病死,終年96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