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什麼是地震雲?地震雲的形成、特點、概論、圖片 | 陽光歷史

 

A-A+

[多圖]什麼是地震雲?地震雲的形成、特點、概論、圖片

2015年08月30日 科學探秘-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4,225 次

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日本和中國民間還有較多愛好它的研究者對它進行探索。也正是因為研究的不深入,現今地震學家和氣象學家對所有涉及地震雲的問題一律進行了片面性否認或牽強的使用氣象學理論解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不斷的地震雲相關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後,地震雲將為地震預報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一.地震雲形成

1、熱量學說:
   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2、電磁學說
   地震前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地應力使岩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由於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程了地震雲。


  無論是上述學說中那一種,亦或兩者兼具。在短時間形成一種固定形態的雲,保持一種特殊的圖案,停留一段長短不一的時間,都說明地殼作用所發生的變化是明顯的和異常的。觀察這種雲的準確性取決於是雲形成的初期,而不是中期。有觀點為地震雲不受風力影響的,感覺適合地磁學說。電磁學說中的雲是不受風力影響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地震雲有因風力移動和快速飄移的現象,2008年8月28日觀測到的條狀地震雲就是迅速飄移。而這又似乎更符合熱量學說的觀點。 


 2008年5月9日出現在山東臨沂的地震雲,發現者徐淑彬注意到雲是比較固定的,面積巨大,停留時間比較長。這個現象又貼切電磁學說,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也驗證了這種根據固定形態地震雲預測地震的可行性和準確性。 




                       照片來自網絡,感謝作者,謹此致謝! 


二.地震雲普遍特點

雲體高程:6000米
雲體顏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紅色
共有特點:大風不易改變其形態,天空和雲有明顯界線,多出現波狀。
出現時間:早晨和傍晚


三.地震雲形態 

1、單條震云:為橫條狀的雲,一般都是單條出現,條帶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一端為震中。這種雲很像飛機飛過之後留下的痕跡,所以又有人叫做飛機雲。一般預示著2周以後有地震。            


             


             本人8月28日傍晚拍攝於山東莒南的飛機雲.8月30日四川攀枝花發生6.1極地震.  
             


                    本人於8月31日傍晚拍攝於山東莒南的飛機雲,尚未得到證實。
               
2、多條震云:成平行或者放射狀的雲,對於平行的多條雲,現觀測多為本地地震;而現有觀點認為放射狀雲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圓心。這兩種雲一般預示著2-6天以後的地震。
             


本人攝於8月2日的地震雲,2008年8月5日17時48分,四川省青川縣(北緯32.8°,東經105.5°)發生6.1級地震。已證實。 


3、卷震云:垂直的象龍捲風一樣,或者像無風時垂直向上的煙柱一樣的雲。現在沒有關於其震中判斷的說法,預示著三天以後地震;


                   


                 本人拍攝於2008年8月31日下午的地震雲,尚未得到證實。 


4、魚鱗震云:由大塊雲團在幾小時內形成的鬆散成魚鱗狀的雲團,多與「多條震雲」同時出現,雲團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一端為震中,預示著2-6天以後的地震。
           


   本人拍攝於2008年7月17日下午2時的地震雲。4小時後證實:7月17日6時58分,在青海唐古拉地區(北緯33.2度,東經92.1度)發生5.3級地震。

5、團塊震云:是地震時震中出現的固體形狀的大塊的或者團狀的雲,現有觀察記錄很少且認為定義為地震雲較為牽強。
            


本人拍攝於8月4日上午的地震雲。8月5日17時49分四川省青川縣發生6.1級餘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重慶、陝西漢中、西安等地有明顯震感。

四.地震雲詳細形態簡易分析

地震雲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
地震雲的顏色看上去越深,則所對應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中就越近

五.歷史記載


1、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
2、1935年我國寧夏的隆德縣《重修隆德縣志》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淨,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

六.較新觀測記錄


1976年07月27日,日本真鍋異彩極長條地震雲;0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未考)
2008年05月09日,合肥大範圍放射條帶地震雲;0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實測)
2008年05月09日,天水異彩地震雲;0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未考)
2008年05月09日,山東臨沂徐淑彬發現團狀地震雲;0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證實)
2008年05月31日,合肥大範圍魚鱗地震雲;06月01日巴士海峽6.3級地震(實測)
2008年06月12日,齊齊哈爾放射條帶地震雲;06月14日本東北部7.2級地震(未考)
2008年06月29日,日本宮城觀測到白色單條地震雲;07月16日日本京都外海地震6.6級地震(未考)
2008年7月17日,在山東臨沂和莒南觀測到魚鱗地震雲。7月17日6時58分,在青海唐古拉地區發生5.3級地震。
2008年08月01日,新加坡條形地震雲,08月08日印尼發生5.3級地震(未考)
2008年8月02日,山東臨沂和莒南觀測到放射狀地震雲。8月5日17時48分,四川省青川縣發生6.1級地震。已證實。
2008年08月04日,美國朱諾出現單條形地震雲,08月07日阿留申群島連續發生5.2級、5.8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4日,山東臨沂和莒南觀測到團狀地震雲。8月5日17時49分四川省青川縣發生6.1級餘震。(證實)
2008年08月07日,美國安克雷奇出現單條形和魚鱗震雲,08月09日阿留申群島發生5.5級地震,11日發生5.2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9日,巴拿馬出現魚鱗狀震雲,08月11日,委內瑞拉的蘇克雷5.1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10日,在陝西西安多次觀測到不知形狀地震雲,新疆邊界發生4.2級地震(未考)
2008年8月28日,在山東臨沂和莒南觀測到條狀地震雲,8月30日四川攀枝花發生6.1極地震.(證實)
2008年8月31日,再次在山東臨沂和莒南觀測到條狀地震雲。(尚未證實)

七.地震雲預報地震的研究

  世界各國對於地震雲的研究還是最近幾年的事,其中以我國和日本處於領先地位,我國對地震雲的研究始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後,目前成功的例證有十餘個,日本利用地震雲預報地震成功的例證有上百個,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雲」這個名字的不是地震學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岡市市長鍵田忠三郎,他曾經親身經歷過日本福岡1956年的7級地震,並且在地震時親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種非常奇特的雲,以後只要這種雲出現,總有地震相應發生,所以他就把這樣的雲稱為「地震雲」。

  l948年6月27日,日本奈良市的天空,突然出現了一條異常的帶狀雲,好似把天空分成兩半。此怪雲被當時奈良市的市長看見了。第三天,日本的福井地區真的發生了7.3級大地震。市長把這種」帶狀」、」草繩狀」或」宛如長蛇」的怪雲,稱為」地震雲」,認為」地震雲」在天空突然出現後,幾天內就會發生地震。市長的論斷,得到了日本九州大學工學部氣象學家的支持。1978年1月12日下午5時左右,市長在奈良市商工會議所五樓禮堂講話隊突然看到窗外天空中飄動著一條細長的由西南伸向東北方向的紅雲,他立即停止講演,向參加會議的大約三百多人宣佈,那就是」地震雲」!雲的上浮力量很大,正要突破其它雲層。」地震雲」有時呈白色,有時呈黑色,這次因為發生在黃昏,所以呈紅色,他估計在兩、三天內將發生相當大的地震。結果,第三天(1月14日中午)在日本東京以南伊豆群島的大島近海發生了7級地震。

八.地震雲的區別

   由於各種地震雲在形態上與氣象學中多種常見雲體相似度很大,因而很難區分。中國的一些著名氣象學家在地震雲未定論時候運用經典氣象學對現已知地震雲做出了下列解釋:單條震雲為噴氣飛機痕跡、多條平行震雲、魚鱗震雲為透光高積雲、為絮狀高積雲、卷震雲和多條放射狀震雲為卷積雲、團塊震雲為濃積雲。既然這些形態的雲並不是全部可以牽強使用氣象學解釋的,那麼應該怎麼區別呢?下面就是一些根據統計學和概率學得出的非完全性結論:
1、地震雲出現時多為多天連續形態轉變,而非一種震雲形態的固定出現。
2、出現地震雲幾天後天空常出現完全萬里無雲的景像。
3、地震雲的形態多與當地正常水氣環流不符,如「卷震雲出現時氣壓高,空氣適度低」、「魚鱗震雲、平行震雲出現後下雨」等。
4、地震雲出現多為6000米左右,而非多種高程。
5、地震如伴有較強餘震,地震雲出現時也會同時出現多種形態同時出現的情況。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