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彥簡介 北宋六賊之一李邦彥結局 | 陽光歷史

 

A-A+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彥簡介 北宋六賊之一李邦彥結局

2017年05月05日 文史百科, 歷代宰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75 次

  李邦彥(?一 1130年),北宋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字士美。太學上捨生出身。北宋末年「靖康之難」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滅亡。宣和五年(1123年)官至尚書左丞,欽宗時,金兵迫東京開封府,力上割地議和。陳東領導太學生,反對投降,曾上書言其罪。高宗即位後被貶逐,死於桂州(今廣西桂林)。善歌唱,尤愛徽鞠,破技高超,曾以「踢盡天下毯」自詡。是微鞠組織「社會徽鞠隊」小隊員,自號「李浪子」,人稱「浪子宰相」。

  李邦彥的父親叫李浦,是一名製作銀器的工匠。李邦彥是太學上捨生出身,北宋末年「靖康之難」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滅亡。

  大觀二年(1108年)進士。外表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市井,習慣猥褻卑鄙,應對便捷。善調笑謔罵,能踢蹴鞠,經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相傳唱,自號李浪子。

  有人彈劾其行為不檢,罷符寶郎,又復為校書郎。

  不久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出知河陽,召為起居郎。

  李邦彥善奉承人,不少人爭薦譽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年),拜尚書右丞。

  宣和五年(1123年),轉任尚書左丞。同年父親李浦去世,朝廷贈李浦為龍圖閣直學士,謚號宣簡。李邦彥辭官為父守喪復職後,與王黼不和,私下裡勾結蔡攸、梁師成等,攻擊王黼並罷之。

  第二年,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諛諂媚白佔個位子,東京開封的人視其為「浪子宰相」。

  金兵第一次圍攻開封時,白時中罷相,公議稱快,遞遷李邦彥、張邦昌為相。一味實行投降策略,指望以割地賠款加自虐宋軍獲得和平,結果在客觀上幫助金軍。此時只有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參與攻城,而完顏宗翰的金國西路軍在太原被絆住,又拒絕完顏宗望提出的隔斷西軍(宋朝征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的部署。以至種師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完顏宗望被動後撤到開封西北遠郊紮營寨。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有人指是李邦彥、李梲為逼主戰派李綱、種師道議和而有意無意透露給奸細鄧圭所致。劫寨失敗以後,李綱、種師道被撤銷軍權。金兵復至開封城下,李邦彥又使宋欽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靂炮手發炮後竟被梟首處死。太學生陳東等數百人伏宣德門上書,指責李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乂之徒為社稷之賊,要求罷免他們。李邦彥退朝時,被群眾指著痛罵,且有人要動手揍他,李邦彥跑得快才沒挨打。宋欽宗乃下令降他的職,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為太一宮使。不到十天,又因為與李邦彥頗為知交的吳敏的請求,復起李邦彥為太宰。一時開封民眾大不服,街談巷議非常不滿。宋欽宗不得不讓他出知鄧州,又提舉亳州明道宮。臨走時李邦彥又推薦同是投降派的唐恪繼任宰相,繼續他那一套靠卑躬屈膝來乞求和平的政策。建炎初年,因為投降誤國,責建武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

  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第一次圍攻開封不果,臨走前派人入城辭行,並送來一封拜辭信,說是「非不欲詣闕廷展辭,少敘悃愊,以在軍中,不克如願,謹遣某某等充代辭使副,有些少禮物,具於別幅,謹奉書奏辭。」完顏宗望退軍之時,種師道之弟種師中率領的西軍精銳秦鳳軍三萬人開到東京開封,種師道即命他率部尾隨金軍之後,俟其半渡而擊之,完全消滅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將金國最精銳的東路軍打殘以消後患。李綱也建議用澶淵故事「護送」金軍出境,密告諸將有機會就縱兵追擊。宋欽宗也同意李綱表面上的建議,派軍十萬,緊緊「護送」。但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終壓倒了主戰派,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趕金軍,否則一概處死。以後種師道又提出亡羊補牢的辦法,建議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預為下次「防秋」之計。宋欽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壓倒,認為萬一金軍不來這筆巨大的軍事費用會被浪費,拒絕採用種師道之言。以後種師道氣憤致疾,以至病死。李綱則被外調河北河東宣撫使,無所作為,最後被逐到江西。

  宋欽宗趙桓時,金不迫沛京,力上割地議和。陳東領導太學生,反對投降,曾上書言其罪。宋高宗趙構即位後,被貶逐,死於桂州(今廣西桂林)。

  《宋史》記載

  李邦彥,字士美,懷州人。父浦,銀工也。邦彥喜從進士遊,河東舉人入京者,必道懷訪邦彥。有所營置,浦亦罷工與為之,且復資給其行,由是邦彥聲譽弈弈。入補太學生,大觀二年(1108),上捨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試符寶郎。

  邦彥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閭閻,習猥鄙事,應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輟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傳之,自號李浪子。言者劾其遊縱無檢,罷符寶郎,復為校書郎。俄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出知河陽,召為起居郎。邦彥善事中人,爭薦譽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拜尚書右丞;五年(1123),轉左丞。浦死,贈龍圖閣直學士,謚曰宣簡。邦彥起復,與王黼不協,乃陰結蔡攸、梁師成等,讒黼罷之。明年,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順趨諂充位而已,都人目為「浪子宰相」。

  徽宗內禪,命為龍德宮使,升太宰。知眾議不與,外患日逼,抗疏丐宮祠。金人既薄都城,李綱、種師道罷,邦彥堅主割地之議。太學生陳東數百人伏宣德門上書,言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乂之徒為社稷之賊,請斥之。邦彥退朝,群指而大詬,且欲毆之,邦彥疾驅得免。乃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充太一宮使。不旬日,吳敏為請,復起為太宰。人皆駭愕,言者交論之。出知鄧州,遂請持余服,提舉亳州明道宮。建炎初(1127),以主和誤國,責建武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建炎三年卒。

  在《金瓶梅》中,李邦彥也是一個重要人物。《繡像本》第十八回,蔡京因為被彈劾而迴避,「當朝右相,資政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李邦彥就代替蔡京處理政事。他也是一個貪官,收了五百兩銀子,就把追捕書上的「西門慶」改成了「賈廉」。《詞話本》第七十回李邦彥又被宋徽宗加封了「柱國太子太師」。聖旨上他的排名僅次於蔡京。可見李邦彥是政府裡面的實權派,很長時期地位僅次於蔡京。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