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宋代古墓群現身襄陽古城外檀溪建築工地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宋代古墓群現身襄陽古城外檀溪建築工地

2015年05月01日 古墓探秘,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99 次




對於襄陽古城來說,地下文物儲藏豐富。隨便哪個地段搞開發,在施工時都會發現古墓。

  在襄陽古城外圍的檀溪,正在進行城中村改造,高樓林立的同時,古墓也在不斷地浮現在世人面前。然而一次性在一個工地出現連片的16座古墓,還是讓人覺得稀奇。


  本月初在山水檀溪工地出土的這16座古墓,不僅有仿地面建築的牌樓,而且出土的文物也十分精巧。而通過這些文物展現的歷史故事更讓人著迷。


  在建工地發現古墓群


  襄城區檀溪辦事處檀溪湖居委會轄區地盤,是這幾年房地產開發的熱門區域。


  在20年前,這裡大多是菜地。隨著城市的發展及居民的增多,菜地被民房替代。最近幾年,這裡的大多數民房也被拆遷了。在這片熱土上,打樁機、挖掘機整日運轉,本市迄今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如火如荼地進行。


  人們在關注著拔地而起的高樓時,議論最多的是這裡以前的面貌及歷史。馬躍檀溪的故事,讓很多本地人引以為豪。


  本月初,位於市政府斜對面的山水檀溪建築工地上,打樁機及挖掘機的轟鳴聲突然停了下來,早已習慣了施工噪聲騷擾的附近居民覺得奇怪,忙上前打探究竟。


  工地上被挖掘了很多大小不等的坑,坑裡露出了古墓,考古隊員正小心翼翼地用鐵鍬鏟土,將其中的文物往外清理。


  昨日,記者接到報料後趕到現場時,市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正在整理出土的文物。


  據考古專家楊力介紹,這次出土的宋朝古墓達16座,出土的文物也很多。


  牌樓古墓仿南宋建築


  靠近工地東側的一座古墓,是這次考古挖掘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具有研究價值的宋代古墓。


  考古專家陳千萬說,該墓墓道與墓室之間,是用磚砌成的仿木結構牌樓,由墓門、門枋、隔板、斗拱、房簷組成,完全仿造當時的地面建築建造。本地以前挖掘的古墓仿地面建築的很多,但仿木結構牌樓還沒出現過。它的出土,為研究當時襄陽地區房屋建築風格提供了重要依據。


  據瞭解,這座古墓的墓室為長方形券頂,長3.6米、寬2.5米、高2.25米。考古人員發掘時除了發現完整的男性遺骸外,還搶救出了包括葵花瓶、盾形鏡、青瓷碗、陶罐、梅瓶等器物,精巧絕倫。


  而據本地著名的陶瓷研究專家張家芳介紹,這次出土的青瓷碗是宋朝以前由山西銅川耀州窯生產的,文物價值很高。特別是支釘燒碗,燒製時碗底分別有三到四個釘子支撐,說明當時燒製的年代很久遠。因為隨著瓷器燒製技術的提高,宋朝之後很少出現支釘燒碗這種燒製方式。


  古代器物「商標」還講避諱


  在這座墓葬裡出土了兩件湖州銅鏡,從外觀上看,與其他年代的銅鏡差別不大,但其中的一個盾形銅鏡在本地較少。


  記者拿起這兩件銅鏡查看,發現上面都印有漢字,均為「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


  這到底是何用意呢?張家芳說,這行字的意思是湖州石家造的鏡子。湖州石家在宋朝時製造銅鏡比較有名,就相當於那個時代的品牌產品。這行字相當於現在商品上的商標,表明它的身份。


  既然是鏡子,上面為啥又說是「照子」呢?考古人員說,用「照子」而不用「鏡子」是有歷史原因的,宋太祖的祖父名叫趙敬。在古代,人們不管是說話還是寫文章,都要避諱。皇帝的名字不能直呼其名,皇帝的老祖宗名字中的字更不能隨便印在器物上。為了避諱,製造商遂將「鏡」字改為「照」,故宋朝的銅鏡為「照子」。


  市民不稀奇,房產商最怕


  據市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介紹,從本地目前出土的文物來看,襄陽的歷史遠遠超過了2800年。正因為歷史悠久,每當古墓出土,市民們已見怪不怪了。因為在城區的任何地方搞開發,都有古墓被挖掘出來的可能。本地人聽說哪裡又發現古墓了,並不會說「去看看熱鬧」,而會說「說不定咱們樓下就有古墓呢!」


  相對於市民的見怪不怪,房產開發商只要一聽到古墓就害怕。市考古研究所的專家說,開發商怕古墓出土並不是怕房子建在古墓群上不吉利不好賣,而是怕挖掘古墓耽誤他賺錢。因為按照《文物法》的有關規定,建築工地一旦發現古墓,地面建築必須停工,等待考古部門發掘,還要支付一定的文物保護費用。加上本地的古墓眾多,考古人員有限,古墓發掘進度就會受限。古墓發掘拖得時間越長開發商就越揪心。這也是一些工地在施工中發現古墓瞞著不報,或者施工者野蠻施工將古墓破壞的原因。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