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自引退後,除出遊寧波外,極少離開故鄉活動。四月二十二日,杭州會談是其參加第一次的公開活動,杭州會談隔天,國民黨軍撤離南京,再一日太原不保,局勢日趨嚴重;四月二十三日,南京棄守;二十四日,蔣介石命令蔣經國準備船艦,蔣經國及其幕僚都不知目的地,本來猜是去基隆或廈門,蔣命俞濟時將軍準備一切,俞派副侍衛長俞濱東將行李運至象山港登艦;二十五日,抵太康軍艦,由艦長黎玉璽陪侍檢閱艦上官...
揭秘上海青幫老大黃金榮:蔣介石曾下跪拜其為師
導讀:有「海上聞人」之稱的黃金榮,是舊上海人人皆知的青幫大頭目,「流氓三大亨」之首——另二人是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1867年出生於浙江余姚捕快之家,小名和尚,綽號麻皮金榮。他沒什麼文化,12歲來上海,17歲時到上海城隍廟他姐夫開的裱畫店裡做學徒,後來步父親後塵,考入上海法租界的「包打聽」(即巡捕房)。此後,憑借他的精明,屢破大案要案,逐步升至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唯一的華人督察長。 ...
蔣介石為何要親手刺殺陶成章?陶成章死亡之謎
陶成章(1878年-1912年),字煥卿,浙江會稽(今紹興縣)陶堰人。民主主義革命著名活動家。他以排滿反清為己任,曾兩次赴京刺殺慈禧未果。在1911年的廣州起義和上海起義中,均擔任主要組織者,率部攻克南京。 陳其美(1878年—1916年),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字英士。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同盟會中部總會成立,任庶務部長。後在上海積極響應革命,被推舉為滬軍都督。 1912年1月14日,凌晨兩點,遠東大都會...
不倒翁軍閥閻錫山是怎樣與蔣介石勾心鬥角的?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百川、伯川,號龍池,漢族,山西五台縣河邊村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協軍校,同盟會員,組織與領導了太原辛亥起義。 民國時期,閻錫山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哪位國民黨高級將領曾四次給蔣介石寫萬言書?
「最肯也是最敢說話的一個」 父親從1924年開始追隨蔣介石,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他除了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多次提出意見,更是為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對蘇聯的問題與蔣介石有過爭論。 他曾經說過,在蔣介石面前肯說話和敢說話的人很少,而在軍人當中,他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說話的一個了。 蔣介石喜歡兼職。抗戰中期,一度兼任了行政院長,後來四川地方派系鬧糾紛,出了問題,蔣介石又要兼任四川省...
揭秘淞滬血戰真相:蔣介石一天被吃掉一個精銳師
導語:參加過八一三淞滬會戰的黃維,發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感歎。很多親歷者都表示,難以使用文字來描述那樣一種空前的悲壯與慘烈。在這場中日雙方投入百萬兵力的對決中,中國軍隊幾乎一天就要消耗掉一個師。 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總數達75萬人以上,傷亡人數達30萬,而日軍投入總兵力達28萬人,傷亡5萬人左右。真可謂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戰後陳誠總結說,中國軍隊此戰...
張學良對蔣介石的三大功績:出關助其統一了中國
張學良是一代風雲人物,一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毀大譽,近代史上堪為獨一無二。
他「年少萬兜鍪」,年僅27歲便接過父親張作霖「東北王」的權力棒,以當時早已消亡的世襲方式擁有了許多人奮鬥一生也難以企及的一個獨立王國;隨後十年他更是少年得意,在軍政界指點江山、呼風喚雨,地位一度僅次於一國元首的蔣介石;然而年僅36歲春秋正富時,他又因「西安事變」兵...
慘死於日軍轟炸的蔣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悲劇
在位於浙江寧波奉化蔣介石故居的文昌閣「小洋房」中,仍藏有一塊由蔣經國親手寫就的碑石,上書「以血洗血」。碑刻的一筆一劃都深深地透出蔣經國對母親毛福梅的愧悔與愛。 蔣經國的母親毛福梅就是父親蔣介石的原配,一個比他父親還大出五歲的長媳。 說到毛福梅,不可能不提一提蔣介石。毛福梅見證了這個中國民國歷史上最大的軍閥從青少年走向發達的前半生。從1901年,兩人成婚,直到1938年,...
蔣介石有幾個兒子
蔣介石總共兩個兒子,另外還收養了一個女兒。 長子蔣經國,生母毛福梅,後來擔任了台灣地區的領導人,曾經留學蘇聯,和鄧小平是同學,第一任妻子是馮玉祥長女馮弗理,結婚一年後離婚;第二任妻子是蘇聯女工安娜,中國名字蔣方良,生有三子一女,依次為長子蔣孝文(1935——1991)孝文妻為徐錫麟孫女徐乃錦,而人生有一女蔣友梅;長女蔣孝章(1937——)嫁前國防部長俞大維之子俞揚和,生子俞祖聲;次子蔣孝武(1...
蔣介石逃台前偷運黃金內幕:共帶去多少財寶?
導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六月二十六日,奉命到上海打老虎的蔣經國曾寫過一封信,向父親直言國府存亡已到最後關頭,要保存實力,唯有撤退台灣。蔣經國在信中說道:「我政府確已面臨空前之危機,且有崩潰之可能,除設法挽回危局之外,似不可不做後退之準備。…萬一遭受失敗,則非台灣似不得以立足。」蔣介石在收到一直看重信任的兒子來信後,面對國府兵敗如山倒、四顧茫茫的局面,經過深思熟慮,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