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高考,千軍萬馬獨木橋上拼知識、拼運氣、拼爹,而決定結果的主要因素其實還是平時的學習成績,可在我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時期,有時,影響考生成績的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賄賂考官,且看幾則當時文人們揭露「高考」醜態的絕妙對聯。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舉行鄉試,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趙晉兩人,受賄將鹽商程光奎等人錄取為舉人。落弟的考生群情洶湧,把五路財神塑像從財神廟抬到文廟,...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何都不近女色?和習武有關?
導讀:梁山的眾好漢都以不近女色為榮,留下過剩的精力,喝酒吃肉,打人殺人。像戴宗向羅真人說起李逵的好處時,就提到一條,說李逵「並無淫慾邪心」而大加讚揚。李逵對女性有一種強烈的排斥感,李逵見宋江到東京和李師師吃酒,就好生氣憤,大鬧了一場。梁山泊上的眾好漢,如果也像現在一樣建立人事檔案的話,在婚姻狀況一欄中填未婚的為數不少。不少好漢奉行獨身主義,像魯智深、武松、李逵、晁蓋、公...
仁義有時也壞事: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副作用」
三國時代基本上是曠日持久的「內戰」時代,在對外作戰方面,鮮有「傳奇」。 但鮮者,並非無有,只是少見,東漢末期乃至三國近一個世紀,中原之外患並未停息,從北到南均有「夷犯」,令三國部隊不得不騰出空來,對外征戰。其中最著名的戰例有兩起,一是曹操北征烏桓,二是諸葛亮南征孟獲。 後人在評價這兩起「外戰」時,大多「愛憎分明」。對曹操北征烏桓,貶者居多;對諸葛亮南征孟獲,讚譽一片...
生前身後事:揭秘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自殺前後
導讀:1927年春,北伐軍進逼北方,馮玉祥、閻錫山先後易幟,京師震動。四五月間,革命軍下徐州,馮玉祥引兵出潼關,在河南為奉軍擊敗,河北、山東情勢非常危急,時局可謂一夕數驚,北京各界大為恐慌。此時,清華大學校園內尚屬安靜,國學研究院剛剛評定完學生成績。6月1日,國學研究院第二班畢業。中午,王國維參加了師生敘別會。 宴會上,王國維為門生謝國楨及其朋友著青在扇面上各題詩一首,後又...
乾隆獨特的發起文字獄方式:徵集民間藏書選禁書
自幼飽讀儒家典籍的乾隆皇帝深知中華傳統思想價值之所在,隨著清朝的統治趨於穩定,良好的物質條件和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為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溫飽足而思淫慾,清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政權,除採取武力和法制直接鎮壓外,還逐步加強了對思想文化領域的控制,利用傳統的儒家學說,籠絡廣大知識分子,充分發揮「劊子手」和「牧師」的兩種職能。盛世帝王乾隆以發展文化、繁榮學術的名義,...
揭秘:末代皇帝溥儀為何會被自己的妃子拋棄?
1924年,末代皇帝被馮玉祥逐出皇宮,溥儀帶著文繡乘汽車來到天津的靜園,對溥儀感到厭惡的文繡開始行動起來。她逃出了鳥籠般的靜園,揭開了末代皇妃「婚姻革命」的序幕。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發動首都革命後,派兵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於是1925年3月5日,溥儀帶著婉容、文繡等人遷居天津,住進了原清朝兩湖統制張彪的別墅,世人稱其為張園。 張園位於日租界宮島街,佔地十八畝,溥儀在入住之後...
民國南京保障房計畫:汪精衛倡導並給予資金支持
南京的中山門外、和平門外等地,曾是「保障房」的集中地……現下保障房這一名詞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可你也許不知道,早在民國時期,南京就啟動了保障房工程。8月1日,南京團市委、市閱讀辦特別邀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歷史學博士唐博,為南京市民舉辦了一場生動有趣的「住在民國:八十年前的保障性住房」主題講座。
首都計畫啟動整治序幕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發佈了《首都計畫...
古代文人的收入有多高?鄭板橋一幅畫等於千斤米
稿酬是近百年才有的新詞,稿酬在古代叫做潤筆。這個稱呼來自於隋朝,《隋書鄭譯傳》有一則故事:鄭譯為皇上擬詔書,有人戲稱他「筆干子」,鄭答:「不得一錢,何以潤筆?」以後把稿費、書畫酬金稱為「潤筆」。
西漢武帝時,陳阿嬌皇后被貶至長門宮(冷宮),終日以淚洗面,遂輾轉想出一法,命一個心腹內監,攜了黃金千斤,求大文士司馬相如代做一篇賦,請他寫自己深居長門的閨怨。司馬相如得悉原因...
被李自成煮了吃的最肥王爺朱常洵:體重讓你想不到
360斤,這是人的體重,沒錯。這樣體重的人,在大家的身邊也是不多的。歷史上,有一位王爺,他360斤,堪稱史上第一肥王爺。 他叫朱常洵,福忠王,大家習慣稱他老福王。他是明神宗第三子,因為自己的母親鄭貴妃恃寵,神宗欲立他為太子,但引起國本之爭。最後受封福王,神宗給他的賞賜很多,藩洛陽,得莊田二萬頃,鹽引千計。 神宗為了讓這個兒子當皇帝,與大臣們鬥爭了15年。這次鬥爭史稱「國本之...
褚遂良如何反對唐太宗的高利貸業務「捉錢令史」
唐太宗如何做高利貸業務?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害了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嚇得他的老爸唐高祖李淵退居二線讓出了皇位,躲進大安宮當了太上皇。 為了得到實缺官職,「捉錢令史」們借貸情趣盎然,爭先恐後。唐太宗的高利貸業務,也就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 當代人們對於褚遂良的熟識,並不是因為他做過唐太宗李世民的諫議大夫、中書令,而是因為他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