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鴻昌的英雄事跡:抗日名將吉鴻昌是個怎樣的人 | 陽光歷史

 

A-A+

吉鴻昌的英雄事跡:抗日名將吉鴻昌是個怎樣的人

2015年02月01日 中外名將盤點,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20 次

  導讀:吉鴻昌(1895.10.18-1934.11.24)抗日愛國名將,原名恆立,字世五,漢族,河南扶溝人,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895年10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受家父影響,吉鴻昌幼年即具有愛國思想。1913年秋天,不滿18歲的吉鴻昌便投到馮玉祥部當兵。他因吃苦耐勞、智勇正直被馮賞識,提升為手槍連連長,不久又提升為營長。

  1921年,吉鴻昌回鄉探親時,拿出全部積蓄,利用一所破廟作校舍,創辦了「呂北初級小學」。吉鴻昌立下規定:凡是貧家子弟,一律免費上學。學校規模一度壯大,曾被譽為「豫東第一」。

  1925年10月,吉鴻昌升任綏遠省督統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處長。不久又被任命為第36旅旅長。十幾年裡,吉鴻昌雖不斷陞官,但卻絲毫沒有改變「當兵救國,為民造福」的初衷,時刻銘記著父親「作官即不許發財」的教誨,平時省吃儉用,興辦公益事業。他嚴於律己,也約束部隊不許擾民。吉鴻昌結識共產黨員宣俠父等人,開始接觸革命思想。1926年9月,馮玉祥在五原誓師,響應北伐。吉鴻昌率部參加了西安之戰。1927年4月,吉鴻昌所部擴編為第19師,升任師長,歸屬馮部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所轄。國民革命軍沿隴海路東征,吉鴻昌率部攻克洛陽、鞏縣,又強渡黃河,佔領豫北重鎮新鄉,奉軍被打得抱頭鼠竄。吉鴻昌所部被譽為「鐵軍」。


  1928年任第30師師長,調防甘肅天水。1929年7月,吉鴻昌進兵寧夏,任寧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軍軍長。他整飭了軍隊和吏治,致力於漢回團結,提出了「開發大西北」的口號,決心為民興利除弊。

  1930年4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吉鴻昌奉命率部從寧夏出潼關,參加討蔣大戰。9月,馮玉祥的西北軍戰敗。吉鴻昌為了保存實力,接受蔣介石改編,就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不久被蔣派往光山、商城一帶進攻鄂豫皖蘇區。

  吉鴻昌對進攻蘇區十分反感。他「托病」到上海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隨後又化裝到鄂豫皖蘇區進行了考察,思想上受到很大觸動。隨後曾在潢川組織所部起義參加工農紅軍未果。蔣介石發現吉鴻昌有「謀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軍職,逼迫他出國「考察」。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在國外,吉鴻昌利用記者的採訪,以事實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並斥責英國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和蔣介石對日妥協的醜惡行徑。在德國,吉鴻昌曾多次要求到蘇聯參觀訪問,遭到蔣介石反動政府使館的百般刁難,不予簽證。悲憤之下,吉鴻昌揮筆疾書:「渴飲美齡血,饑餐介石頭。歸來報命日,恢復我神州。」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後,吉鴻昌聞訊立即回國寓居天津,秘密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衛局聯繫。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環球視察記》,藉以抒發他憂國報國的熱情。同年4月,吉鴻昌在北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愛國的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從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他按照黨的指示,到湖北黃陂、宋埠一帶召集舊部策劃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赴泰山動員馮玉祥出山組織武裝抗日。吉鴻昌毀家紓難,變賣家產6萬元購買武器,積極聯絡各地抗日零散武裝,作起兵抗日準備。

  1933年5月26日,吉鴻昌同馮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將領依靠蘇聯的武器支援和集合東北義勇軍在張家口宣佈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2軍軍長。敗退的熱河軍,蒙古族武裝,察哈爾當地民團和一些當地的土匪武裝建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旋任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偽軍進擊,在收復康保、寶昌、沽源等城池後,吉鴻昌又指揮部隊向多倫進攻。經過五晝夜血戰,7月12日終於收復多倫。察北四城的收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然而,蔣介石卻反誣同盟軍破壞「國策」,令何應欽指揮16個師與日軍夾擊同盟軍。

  1933年8月26日,吉鴻昌率領3000多人試圖去商都同抗日同盟軍高樹勳會合,建立蘇區。但遭到國民黨軍隊攔截,蘇區無法建立。吉鴻昌無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準備一同進攻由國民革命軍駐守的北平城。9月21日,行進到日軍和國軍交界的非武裝區。日軍飛機投放傳單,要求吉鴻昌部隊3日內離開,不然派兵剿滅,吉鴻昌在3日內離開了。10月10日,吉鴻昌部隊在進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被中央軍,晉軍,西北軍包圍,軍隊嘩變崩潰。


  隨後,日軍主力在察邊境集結,並驅使敗退偽軍準備重新進攻。蘇聯在國民政府的壓力之下也停止了對同盟軍的支援。國民政府中央也派出要員去說服同盟軍領袖馮玉祥放棄獨立割據的念頭,將部隊交給中央指揮。而中共則在同盟軍內部開始宣傳策反,準備將抗日同盟軍發展成紅軍,在河北山西建立蘇區。內憂外患之時,同盟軍內部的東北義勇軍部首先表示歸附中央。馮玉祥也發表聲明取消了同盟軍司令的頭銜。8月15日,偽軍重新進攻多倫。分崩離析的同盟軍不敢正面對抗。在15日夜連夜不戰放棄多倫,全軍轉移。轉移之後,剩下的5萬抗日同盟軍徹底瓦解。

  吉鴻昌戰至10月,因彈盡糧絕而失敗。為了保存抗日實力,吉鴻昌與方振武到國民黨第32軍駐地同商震談判。不料,蔣介石卻電令商震把吉鴻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審問。途中,吉鴻昌用計使方振武脫身。車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員在吉鴻昌感化下,冒著生命危險放走了吉鴻昌。

  天津吉鴻昌舊居1934年5月,吉鴻昌回到天津,組織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為主任委員,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他家三樓一角,設立了一個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機關刊物《民族戰旗》報。他的住宅也成了黨組織的地下聯絡站,因而被黨內同志稱為「紅樓」。

  1934年11月9日晚,吉鴻昌在法租界秘密開會時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被法國工部局逮捕,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11月23日,北平軍分會舉行了一場所謂的「軍法會審」。吉鴻昌在法庭上義正詞嚴地說:「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由於黨的教育,我擺脫了舊軍閥的生活,而轉到為工農勞苦大眾的陣營裡來,為我們黨的主義,為全人類解放事業而奮鬥,這正是我的光榮……」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鴻昌殉難的日子。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吉鴻昌鎮定安詳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終於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歷述蔣介石禍國殃民的種種醜行。在給夫人胡紅霞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吉鴻昌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他用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特務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吉鴻昌又命令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員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著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特務在吉鴻昌面前顫抖著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在這震山撼岳的呼喊聲中,英勇的共產黨員、中華民族的英雄吉鴻昌壯烈地犧牲了,年僅39歲。

  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吉鴻昌被定為全黨褒揚的革命烈士。周恩來總理在1971年指出:「吉鴻昌同志由舊軍人出身,後來參加共產黨,犧牲時很英勇,從容就義,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跡出書。」

  1984年,在吉鴻昌烈士犧牲50週年前夕,扶溝人民在烈士陵園吉鴻昌烈士陳列館前,為烈士塑了銅像。鄧小平為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鴻昌將軍犧牲五十週年紀念輯》題寫了書名。聶榮臻親筆題詞:「民族英雄吉鴻昌烈士永垂不朽!」

  1995年,在吉鴻昌烈士誕辰100週年之際,李鵬、喬石、李瑞環、劉華清、張愛萍、遲浩田、程思遠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為吉鴻昌烈士題了詞。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