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畢業季」:「畢業旅行」早已在唐代出現
古代的學校原本沒有如現代學校般嚴格的學制,亦沒有固定的「畢業」期限。在科舉制度沒有形成的隋唐以前,官學一般只是定期舉行「射策」等形式的考試,考中者授予官職,不中者亦可留在學校繼續學習,下次再考。漢代的國家最高教育機構太學中常見白髮斑斑的學生,他們就是數次考試均未考取而留在太學中的「老學生」,漢靈帝還曾經下詔,為這些年過花甲的太學生舉辦專門的考試,以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隋唐以後,官學雖然開始對學生的年齡和學習年限作出了一定限制,使少部分監生可以在學滿一定年限後直接候補為官,然而對大部分讀書人來說,科舉考試才是他們進入官場的必經之途。因此,直到科舉取中之時,他們才算是真正「畢業」。既然科舉考試是古代多數士人的「畢業考」,那他們的「畢業季」活動自然也安排在科舉考試前後。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從離開家鄉赴京趕考時就開始,放榜後仍遲遲不息,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解試之後各地大辦「鄉飲酒禮」
「畢業季」的前奏開始於舉人通過州府舉行的解試後,由州府長吏為其舉辦的「鄉飲酒禮」。鄉飲酒禮來自周代鄉學的宴飲禮節,本為顯示尊老、養老,與科舉無涉。但漢代實行察舉制度後,地方州郡在舉送人才時也會舉行鄉飲酒禮,以表示對人才的禮賓,這一舉動將鄉飲酒禮的含義由「敬老」拓展到了「尊賢」。隋唐時期,科舉製成為中央選官的重要途徑之一,普通讀書人經解試、省試兩級考試後,獲得授官資格。在這兩級考試之間,各地官員會為通過解試、即將赴京參加省試的學子舉行盛大的鄉飲酒禮,一來慶賀他們通過第一級考試,二來也祝願他們在接下來的第二級考試中有優異表現,為家鄉爭光。
科舉考試中的鄉飲酒禮,雖然早在隋文帝時就已有詔書予以確認,但直到一百多年後,在唐玄宗頒行的《大唐開元禮》中才正式確立了地位。在此之前,儘管日常生活中以敬老為主要目的的鄉飲酒禮已日漸式微,但在禮書中,鄉飲酒禮的核心功能仍是「尊老尚齒」,以尊賢為主要內涵、禮送舉子的鄉飲酒禮未被認可為主流。而在《大唐開元禮》中,後者獨專了鄉飲酒禮之名,鄉飲酒禮與科舉賓貢結合起來,成為定制。縱使後世「鄉飲酒禮」之名又重新歸還給了尊老禮,但第一級考試之後的「鹿鳴宴」、「鷹揚宴」卻沿襲著科舉賓貢宴飲的傳統,拉開了古人「畢業季」的序幕。
各地舉子到達京城後,緊接著便開始他們「畢業季」的第二個重要活動——朝見皇帝、謁先師。這個活動的興起比鄉飲酒禮晚一些,在剛開始實行科舉的隋和唐初,省試之前都沒有這一儀式。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始有《令明經進士就國子監謁先師敕》,規定諸州鄉貢明經、進士及中央官學取得省試資格的舉人在朝見皇帝後,要集體前往國子監,行謁先師之禮,由學官為之開講,質問疑義,並邀請官員和來京朝賀的使臣前往觀禮,設豐盛的宴席招待所有參與人員,規模十分盛大。後來隨著唐朝國勢衰微,除謁先師等基本內容被保留下來外,其餘程序均遭省減。而那些被保留的部分,也一直沿襲到後代,成為古代舉人參加第二級「畢業考」之前的一大禮儀。
「畢業狂歡」不僅有吃,還有玩,近幾年流行起來的「畢業旅行」,其實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而且當時還存在專門籌辦相關業務的民間組織,稱為「進士團」。他們多由長安遊民自相鳩集而成,設有團司,為新進士們安排「畢業」之後的種種活動,收取一定費用,這些費用多由新進士們分攤。「畢業旅行」常在春天舉行,目的地以曲江為多。
彼時正是曲江最美好的時節,剛剛蟾宮折桂的新科進士紫陌尋春,看見滿眼的旖旎風光,心情自然十分歡快欣喜。孟郊的《登科後》詩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便將這種喜悅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在「畢業旅行」中,進士團會組織新科進士賞春花、嘗櫻桃、瞻佛牙、打馬球,還有前邊提到的雁塔題名和曲江宴等,種種節目,不僅令登科未幾的「畢業生」們得以在其中盡情肆恣,釋放多年皓首窮經的寒窗寂苦,也吸引了長安城中眾多名流布衣前來觀賞,爭相目睹進士的風采。
普通百姓往往讓兒子以進士為榜樣,刻苦求學,以期將來加入那遊玩的隊伍;貴胄公卿則仔細觀察、留意這些科場新貴,為待字閨中的千金物色東床。有時,皇帝也會親臨新科進士的「畢業旅行」,甚至為心愛的公主挑選駙馬。不少新科進士就在此時被相中,甫一「畢業」再中頭彩,引得同年艷羨不已。這些僥倖得入貴族甚至是皇族的「幸運兒」,在外人看來似乎風光無限,飛黃騰達指日可待。誠然,其中確實有像陳世美一樣攀緣權貴、忘恩負義之徒,可更普遍的是,寒門學子並不適應貴族之家的繁文縟節,有的還被迫捨棄家鄉的髮妻,忍受貴門之女的嬌蠻,婚後生活並不如意。在此過程中若有不從,還會招致各種刁難,如越劇《荊釵記》裡中了狀元的王十朋拒絕丞相的招贅,竟被迫害至家破人亡,幸得好心人相救才避免了悲劇。
如是的「畢業大Party」,有時會持續數日甚至月餘,此後,「畢業生」們將接受銓試,準備譜寫他們仕途的燦爛篇章。幸運者及名門之後或可一路翰飛戾天、青雲直上,然而對更多家境貧寒、出身低微的新進士而言,初入官場的他們,也會像如今的職場新人一般,感受到書本與現實的種種差距,個中不適與苦楚才是他們「畢業季」過後所要面臨的第一個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