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到底是如何滅亡的?由東西方文明聯手擊滅
一提到遊牧民族,所有人都會想到蒙古和匈奴。是的,在世界上所有的遊牧民族中,這二者要算是規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蒙古咱就不提了,建立了巨大的帝國,最終從遊牧民族轉變成了半遊牧民族,一直流傳到今日。正好也就有意思了,匈奴為何就滅亡了?這正好是今天帖子的主題——匈奴是如何滅亡的。其實答案很簡單,是東西方文明或有意或無意地聯手,擊滅了這支來自北方的蠻族。
一,漢匈戰爭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匈奴就不斷在中國邊境進行劫掠。到戰國和秦朝時期,趙國和秦國兩次在中國北部擊敗了來犯的匈奴人,使這些蠻族在一段時間內不敢南下。可到了漢朝,一個名字叫冒頓的單于成為了匈奴人的領袖,此時匈奴也算是兵強馬壯,大舉南下,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了30萬人前去迎戰,但卻被對方包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算逃脫。從此之後,剛剛建國不久,軍隊仍以農民為主的漢朝不敢再與匈奴交戰,只好和對方和親,把皇族的公主嫁給單于,並定期向對方進獻一定數量的財物。這要算是中國對匈奴卑躬屈膝的一段屈辱時間。而匈奴人仍然沒有老實過,始終不斷地侵犯漢帝國邊境,而中原人卻始終不敢與其進行正面作戰。
直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已經強盛的漢帝國才終於發動反擊。在朝廷各種鼓勵養馬的政策之下,漢軍已然擁有了大批騎兵,步兵的素質也有所提高,再加上後勤系統的完善,可以應付遠距離奔襲作戰。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21年,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大將分別率軍收復河南和河西走廊。匈奴死傷十幾萬人,再也無力侵犯中國。而在大戰結束之後,漢帝國仍然在不斷連結大夏、大月氏、大宛等西域諸國(這些國家很多都是亞歷山大東征後留下的希臘化王國,這也可以算是中國和西方文明第一次聯手對抗一個敵人),共同擠壓匈奴的生存空間。導致後者一部分選擇臣服中原,另一部分則愈發向北轉移。到公元一世紀時,匈奴對於中國而言已經構不成任何威脅了。甚至到三國時代,南匈奴人已經淪為北方各軍閥的傭兵。
二,匈奴西遷
在南匈奴於亞洲愈發衰落之後,到公元370年開始,一些從中亞和西伯利亞方向西遷徙的匈奴,突然出現在了歐洲的第聶伯河方向。與歐洲本土的蠻族哥特人發生了大戰,最終將後者擊敗,迫使後者逃入早已因內部腐化而搖搖欲墜的羅馬帝國。至於匈奴人西遷的原因,史上一直沒有定論。但普遍認為應是亞洲北部發生了大面積自然災害,導致遊牧民族所需要的牧草枯萎,而匈奴人在南方又始終被漢人所阻擊,只要向西遷徙。進入公元5世紀之後,匈奴人在阿提拉帶領下幾乎已經擊敗了巴爾幹以北所有的西方蠻族。並迫使東羅馬帝國走上了700年前的漢朝舊路,被迫向匈奴繳納獻金。有意思的是,由於匈奴人無論是因為自然環境還是什麼原因,馬匹越來越少。到阿提拉時期,已經不再是一支單純的騎兵部隊了,步兵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還學會使用拋石機等工程機械,其戰術已經與普通歐洲蠻族無異,而這也是匈奴後來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沙隆會戰
公元451年,面臨阿提拉入侵的西羅馬帝國與宿敵哥特人聯手,集合起一支大軍與阿提拉在馬恩河附近的沙隆與阿提拉打了一場大會戰。要知道,此時的羅馬軍團早已不是700年前擊敗漢尼拔、毀滅迦太基、馬其頓時的那支精兵了,而完全是一些從各地蠻族部落爭徵召來的傭兵。在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的艾提烏斯率領下,他們與匈奴人爆發激戰。若不是艾提烏斯希望留下阿提拉一命去威脅哥特人,這位匈奴大帝肯定會死在羅馬人的包圍圈中。
後期的羅馬軍團已經淪為從蠻族雇來的傭兵,戰鬥力大減在沙隆遭到慘敗之後,阿提拉第二年試圖再次入侵義大利。但卻在羅馬城下掉頭撤退,原因至今都不明不白。後來又過了一年,阿提拉在娶親時身亡。他的兒子曾試圖再攻東羅馬帝國,但卻在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下撞得頭破血流,所有僕從部落也就此分崩離析。匈奴帝國隨之瓦解,一代人之後,在整個歐洲,甚至都已經無法再找到匈奴人了。
四,原因何在?
匈奴人之所以不像蒙古人一樣可以留存於世。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在亞洲和歐洲都未能獲得永久性的軍事勝利。二,沒有文字,很容易被外族同化。在歷時將近1000年的時間裡,中國和歐洲兩個文明相繼擊敗了這些來自北亞的蠻族,確保了文明社會的發展繁衍。無論對於歐洲人還是東方人而言,這都要算是一個歷史性的教訓,文明世界應永遠站在一起,與那些野蠻民族對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