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宰相張儉:一件皮袍穿三十年勤感動皇帝
「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這是大詩人陸遊的金玉良言。曾國藩曾說過「勤儉自持,可以處樂,可以儉約」,「無論是大家還是小家,士農工商,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翻開厚重的中華歷史,勤儉的事例不勝枚舉,其中遼國宰相張儉的事例讓人很感動。遼國宰相張儉,很有才華,公元996年,考取狀元,在地方為官,得到遼聖宗器重,一路上升到相國的位置。
張儉不只是有能力,為人正直,而且生活極其節儉,人們尊稱他為「賢相」。那時,遼國的冬天異常寒冷。當時不要說王公大臣,就是小官吏,每人少說也要準備三五件皮袍,質量和樣式也都非常講究。可張儉卻只有一件皮袍,而且已經褪了色,連裡子都破得不能再補了。宰相老是穿得這樣破舊,自然引起了大臣們的注意,一些正直的官吏見宰相如此節儉,都自覺慚愧,漸漸地在穿著方面也稍稍收斂了一些。可也有一些官員奢靡成風,不但不知羞愧,反而在私下裡悄悄議論張儉,說他不合時宜。
一天,遼聖宗和幾位大臣在一起閒談,話題漸漸轉到宰相身上。一位大臣對聖宗說:「宰相做得太過分了,一件皮袍穿了三十年,都舊成了那副模樣,還捨不得做件新的,太有失宰相的尊嚴了。」聖宗從大臣的嘴裡聽說張儉僅有這麼一件皮袍,也感到很吃驚,但又不大相信,他想:宰相為百官之首,光是每年的俸銀就花不完,怎麼會連一件皮袍都做不起呢?聖宗越想越覺得奇怪,就暗暗留了個心眼兒。這天,聖宗特意邀請張儉到宮裡交談。張儉全神貫注地聽聖宗講話,不時回答一兩個皇上提出的問題,根本就沒注意到侍立在身後的太監用香火在他的皮袍後面偷偷燙了一個小洞。
轉眼間,又一個嚴冬來臨。這天,聖宗與朝中文武大臣聚在殿上議事。忽然,聖宗想起了宰相皮袍上被偷偷燙出的小洞。他不動聲色地走到張儉身邊,發現張儉皮袍後面的小洞果然還在。聖宗大為感動,當眾問道:「愛卿,你日夜為國家操勞,為什麼連一件皮袍都不肯做呢?」張儉回答說:「現在大家都追求享受,不知道節約,我身為宰相,不光要號召大家厲行節儉,而且還應該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把奢華的風氣轉變過來。」聖宗聽了張儉的話後連連稱讚,說:「朕知道你一向節儉,而且樂善好施,但你的皮袍確實太破舊了,至少也應該把裡子更換一下。這樣吧,我的庫房裡尚有一些貢品,你不妨去那裡為自己挑選一匹適合的衣料。」
張儉開始堅決不接受,但聖宗一再堅持,他只得遵從聖意。張儉來到庫中,東翻西找,最後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匹滿意的面料。當張儉帶著選中的面料重新回到大殿上時,滿朝文武都驚呆了——他挑選的竟是一匹粗布,這種對自己近乎摳門的做法,讓人大跌眼鏡,也讓在場的人大為感動。由元朝脫脫主持編修的《遼史》,對張儉的評價頗高:「張儉名符帝夢,遂結主知。服弊袍不易,志敦薄俗。功著兩朝,世稱賢相,非過也。」其中提到了把皮袍穿了多年都不肯換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