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蔣介石帶到台灣的12幅國寶級古畫盤點(組圖)
台北故宮是台灣著名的中國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文化瑰寶不勝枚舉。其中收藏當年蔣介石敗退時從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台灣的24萬多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僅古代書畫就有近萬幅,其中有從唐代至清朝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張宏的《華子岡圖》等世界罕見古代書畫。
這裡擷取其中12幅難得一見的國寶級古代名畫,以饗廣大網友。
·《唐人宮樂圖》:10名身穿盛裝後宮嬪妃,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兩名侍女中,還有1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臥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宋代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岩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盪,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 宋代郭熙的《早春圖》:此圖作於神宗熙寧五年,即公元1072年,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畫上自題「早春」,顧名思義,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在線,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懸崖上有草亭,背後襯以遠山。左側平坡委迤,遂覺有千里之遙。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理想山水。
·《唐人宮樂圖》:10名身穿盛裝後宮嬪妃,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兩名侍女中,還有1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臥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宋代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岩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盪,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 宋代郭熙的《早春圖》:此圖作於神宗熙寧五年,即公元1072年,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畫上自題「早春」,顧名思義,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在線,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懸崖上有草亭,背後襯以遠山。左側平坡委迤,遂覺有千里之遙。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理想山水。
·宋代黃居的《山鷓棘雀圖》:此幅圖中景物有動有靜,配合得宜。像山鷓跳到石上,伸頸欲飲溪水的神態,就十分生動。另麻雀或飛、或鳴、或俯視下方,是動的一面;而細竹、鳳尾蕨和近景兩叢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現出無風時意態舒展的姿態,則都予人從容不迫和寧靜的感覺。
圖中下方的大石上,山鷓的身體從喙尖到尾端,幾乎橫貫整個畫幅。背景則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荊棘、蕨竹,佈滿了整個畫面。畫的重心在於畫幅的中間位置,形成近於北宋山水畫中軸線的構圖方式。而具有圖案意味的佈局,有著裝飾的效果,顯示作者有意呈現唐代花鳥畫古拙而華美的遺意。
·宋代崔白的《雙喜圖》:此圖描繪兩隻山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山喜鵲屬鴉科鳥類,性機靈,喜群聚,有衛護領域的習性。畫面上一隻騰空飛來助陣,一隻據枝俯向鳴叫,並向闖入者張翅示威,野兔知道這是威脅性不太大的鳥類,無需像遇到鷹隼那樣緊張,故佇足回首張望,似欲回應經此路過不行嗎?三者動態與其呼應之關係,恰構成似有」S「型之韻律動感。
還有樹木的枝葉、竹、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添增了活潑生動的神韻。這種自然生態中的景象,不是從籠檻中能觀察到的,畫家必需具備精湛的繪畫描寫能力,而且時常到郊野觀察,在偶然中見此生動有趣的一幕,遂以精練的技法憶寫稍縱即逝的景象,再參考平時曾畫過的相關畫稿,或繼續觀察描繪,始能慢慢完成工謹詳實的作品。畫成於嘉佑辛丑年,即公元1061年。
·宋代黃居的《山鷓棘雀圖》:此幅圖中景物有動有靜,配合得宜。像山鷓跳到石上,伸頸欲飲溪水的神態,就十分生動。另麻雀或飛、或鳴、或俯視下方,是動的一面;而細竹、鳳尾蕨和近景兩叢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現出無風時意態舒展的姿態,則都予人從容不迫和寧靜的感覺。
圖中下方的大石上,山鷓的身體從喙尖到尾端,幾乎橫貫整個畫幅。背景則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荊棘、蕨竹,佈滿了整個畫面。畫的重心在於畫幅的中間位置,形成近於北宋山水畫中軸線的構圖方式。而具有圖案意味的佈局,有著裝飾的效果,顯示作者有意呈現唐代花鳥畫古拙而華美的遺意。
·宋代崔白的《雙喜圖》:此圖描繪兩隻山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山喜鵲屬鴉科鳥類,性機靈,喜群聚,有衛護領域的習性。畫面上一隻騰空飛來助陣,一隻據枝俯向鳴叫,並向闖入者張翅示威,野兔知道這是威脅性不太大的鳥類,無需像遇到鷹隼那樣緊張,故佇足回首張望,似欲回應經此路過不行嗎?三者動態與其呼應之關係,恰構成似有」S「型之韻律動感。
還有樹木的枝葉、竹、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添增了活潑生動的神韻。這種自然生態中的景象,不是從籠檻中能觀察到的,畫家必需具備精湛的繪畫描寫能力,而且時常到郊野觀察,在偶然中見此生動有趣的一幕,遂以精練的技法憶寫稍縱即逝的景象,再參考平時曾畫過的相關畫稿,或繼續觀察描繪,始能慢慢完成工謹詳實的作品。畫成於嘉佑辛丑年,即公元1061年。
·宋代李唐的《萬壑松風》。主峰旁邊的遠山上,題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高齡的李唐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主峰佈置在畫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雲尖峰。畫中岡巒、峭壁似剛被斧頭鑿過的痕跡,是典型的斧劈皴法,這一片石質的山,顯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
圖中山腰處朵朵白雲,好像是冉冉欲動,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後層次感劃分出來,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山巔的叢樹,近樹的松林,有隱有現的石徑,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後,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
·宋代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佈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
由於畫中姊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加上全畫的描寫,極端細膩、寫實,符合北宋末期的宮廷院畫特質。根據這項線索,推測此作完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徽宗的宣和畫院時期。
·宋代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佈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
由於畫中姊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加上全畫的描寫,極端細膩、寫實,符合北宋末期的宮廷院畫特質。根據這項線索,推測此作完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徽宗的宣和畫院時期。
·宋代劉松年的《羅漢圖》:圖中羅漢濃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樹沈思。身側隨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樹上長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觀,畫面生動。此羅漢臉上滿佈皺紋,雙眉蹙起,神情專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筆變化多端,衣紋流暢羅漢頭後的圓光,及三樹枝柯掩映,層次分明。全畫敷色妍麗,繁縟精美,皆臻絕紗。
·宋代馬遠的《雪灘雙鷺》:雪崖枯枝,蘆竹寒汀,灘旁四隻白鷺,均做瑟縮之狀,寒天的景致,令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濃淡墨色畫出的樹石、遠山和蘆草,對比於留白的積雪處,和幾不見墨痕的白鷺們,在黑白之間,充分表現出清冷的意趣,達到了畫雪得其清的境界。另從巖壁上伸出的枝幹,曲折擴展,勢如蛟龍升騰遊動,這種筆勢往下拖垂,形成長而斜向伸出的畫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馬遠」風貌。
·宋代馬的《秉燭夜遊》此圖取材自蘇東坡海棠詩:「東風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在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廡,茫茫夜色中庭院燭光高照,映照園中海棠盛開。
圖中一士人據太師椅當門而坐,品味幽靜月夜良辰美景。馬麟對自然觀察敏銳,寫生功夫頗深,抒情小景工致細膩,表現宮廷園苑亭廊建築和園林佈局,作品有院體畫工整細緻的特點,極富有情致。
·宋代劉松年的《羅漢圖》:圖中羅漢濃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樹沈思。身側隨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樹上長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觀,畫面生動。此羅漢臉上滿佈皺紋,雙眉蹙起,神情專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筆變化多端,衣紋流暢羅漢頭後的圓光,及三樹枝柯掩映,層次分明。全畫敷色妍麗,繁縟精美,皆臻絕紗。
·宋代馬遠的《雪灘雙鷺》:雪崖枯枝,蘆竹寒汀,灘旁四隻白鷺,均做瑟縮之狀,寒天的景致,令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濃淡墨色畫出的樹石、遠山和蘆草,對比於留白的積雪處,和幾不見墨痕的白鷺們,在黑白之間,充分表現出清冷的意趣,達到了畫雪得其清的境界。另從巖壁上伸出的枝幹,曲折擴展,勢如蛟龍升騰遊動,這種筆勢往下拖垂,形成長而斜向伸出的畫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馬遠」風貌。
·宋代馬的《秉燭夜遊》此圖取材自蘇東坡海棠詩:「東風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在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廡,茫茫夜色中庭院燭光高照,映照園中海棠盛開。
圖中一士人據太師椅當門而坐,品味幽靜月夜良辰美景。馬麟對自然觀察敏銳,寫生功夫頗深,抒情小景工致細膩,表現宮廷園苑亭廊建築和園林佈局,作品有院體畫工整細緻的特點,極富有情致。
·宋代人物冊中絹本《設色畫》:畫中士人坐於榻上,駐目凝思,執筆似欲書寫。身旁陳設琴、棋、書、畫四事,以及飲食之物,童子在旁斟酒。榻後有座屏風,其上懸掛著士人之寫真畫軸。畫中主人公集文人之雅玩趣事於身邊,表現出閒適雅逸之生活。關於畫中之人物,可能是追想王羲之,事實上是反映宋文人的生活。
南宋流行之「燒香、點茶、褂畫、插花」等情趣,在北宋末年已醞釀發展中,本幅可見其端倪。一般「畫中畫」的屏風,多填飾以山水,本幅則以花鳥為飾,相當難得。不但反映出北宋末汀渚水鳥的風格,也反映出徽宗朝花鳥畫特別興盛的時代性。本幅畫曾經宋徽宗、高宗、清高宗等帝王收藏。清高宗對畫中人物甚感興趣,曾命姚文瀚也畫張相似構圖之作,畫中人物則代之以穿著士服的乾隆皇帝,流露出皇帝也嚮往雅逸文人生活的心意。
·元代吳鎮的《雙松圖》:畫中雙樹擎天而立,樹後有一條蜿蜒的溪流漸漸地向後推延,幾戶房舍座落在岸邊,空間深邃。雖然這件畫軸的畫題是「雙松圖」,可是從畫上兩棵樹的枝幹看來,吳鎮畫的應該是檜樹才對。畫中檜樹的枝糾結,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畫樹的風貌。樹皮以長披麻皴來表現,筆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礬頭,也是董巨山水畫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筆力雄勁,墨氣沈厚,有一種平淡天真的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