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張獻忠湖北谷城「雙雄會」:結局殊途同歸 | 陽光歷史

 

A-A+

李自成張獻忠湖北谷城「雙雄會」:結局殊途同歸

2017年04月06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44 次

  1638年冬月,李自成不明張獻忠降明真假,冒著生命危險,潛入谷城動員張獻忠重新起義,約定來年端午節前後同時起事。「雙雄」相聚後,身在谷城眼觀天下的張獻忠,果不食言,在第二年農曆5月6日重樹義旗。

  穿過浮躁,走出喧囂,我走進谷城歷史的深處。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谷城並不出名。然而,就是這個不出名的古城,卻曾有著加速370年前的一個王朝覆滅的歷史。

  谷城,地處鄂西北,位於漢水中遊西南岸。漢水繞城而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谷城處在一個奇特的地理位置上:莽莽岷巴大山逶迤而來,其餘脈到了谷城卻戛然而止。滔滔漢江從谷城這裡把大地劃分成截然不同的地貌,在谷城西、南、北是綿延起伏的巍巍群山,而東面卻是鄂豫的江漢平原和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

  谷城是中國西部通往中原之古山道要衝,它控川陝,扼襄荊,瞰中原,歷來都是軍事要地,自古烽火連年,兵連禍結,人民飽受金革之患。

  在谷城的歷史上,這裡曾多次爆發過農民戰爭。在這些農民起義軍中,最為驚天動地的卻是張獻忠在谷城重樹義旗,舉兵反明。谷城,是上演推翻明王朝這部恢宏歷史劇的重要舞台。現在只要翻開「闖王」李自成當年率領農民軍轉戰鄂豫陝等地的軍事地圖,必然少不了谷城,而李自成和張獻忠在這裡舉行的「雙雄會」更是史冊留名。

  1638年10月,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陝西潼關南原被明軍包圍,作殊死搏鬥,寡不敵眾,李自成在妻女皆失、身邊僅剩18人、全軍覆滅的困境中衝出重圍,潛藏到谷城西部的商洛大山中,收集舊部,蓄積力量。李自成為圖東山再起,爭取一直在谷城等待時機的「八大王」張獻忠,聯手抗擊明軍。與此同時,張獻忠襲南陽被左良玉擊敗,為保實力轉移到谷城詐降,受明朝官銜,屯駐谷城,擴充兵馬。

  谷城,是張獻忠養兵的天然營地。谷城背靠武當,與李自成藏身的商洛山山山相連;面臨漢江,既是天然屏障,又可水陸並進。谷城又與李自成首次稱王的所在地襄京(即現在的襄陽)僅隔70餘公里,張獻忠一直在此屯兵。

  1638年冬月,李自成不明張獻忠降明真假,冒著生命危險,潛入谷城動員張獻忠重新起義,約定來年端午節前後同時起事。此次谷城之行,李自成稱之為「天下大局,決於此行。」「雙雄」相聚後,身在谷城眼觀天下的張獻忠,果不食言,在第二年農曆5月6日重樹義旗。在當時,半個中國都被張獻忠谷城起義的消息所震驚。這就是著名的「雙雄會」。谷城,是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的命運發生大轉折的地方。6年後的1644年3月19日上午,李自成終於率領起義軍攻佔了北京城。

  可惜的是,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後陶醉於勝利之中,李自成也在稱皇稱帝中昏昏然,對明軍殘存勢力和關外滿族陳兵未能警惕。李自成深居宮中,對起義軍在城內搶劫民財、姦淫民女等喪失民心的行為,渾然不覺,一些將領滋生腐化享樂思想而使軍紀渙散,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李自成在損失慘重、遭受重創又失民心的情況下,只好率軍撤出北京。

  行走在李自成和張獻忠當年曾一同在谷城走過的古老街道上,走進谷城歷史的深處,不禁生發遙思和遐想。李自成當年創業何其艱辛而能勝利,關鍵在於上下同心,仁義百姓,常懷憂患;而取得政權後卻「其亡也忽焉」,實乃因不能居安思危、滋發腐敗所致!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這是自然法則,然死於安樂,又往往是人們最易犯的錯誤。生於憂患,大到治國,小到修身,皆同此理。有無憂患意識,乃興亡之根本,正如古人告誡的那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李自成悲劇的禍根是腐敗,腐敗是蝕國之蛀蟲,歷覽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很多朝代的衰亡,無不因此。

  在谷城這個鄂西北的歷史古城上,眺望不捨晝夜而逝的漢水,追想當年李自成與張獻忠在此聚首時心懷鴻鵠之志而最終卻以曇花一現而告終的歷史,不禁唏噓不已。





給我留言